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傳輸理論知識,更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借助新型的項目式教學引導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完成相關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擁有明確的解題思路,也可提高個人的知識探究能力,從而符合新課程標準下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育要求,也能夠讓學生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更具創新意識和綜合素養。所以在初中數學學科教育階段,教師需要認真分析項目式教學法的應用形式,從而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1 項目式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項目式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一種新型教學體系,它強調能夠讓學生真正轉變學習狀態,從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到當前的主動交流溝通和應用知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凸顯。在項目式教學法的引導下,教師需要利用相關任務來串聯知識傳輸的過程,同時加以合適的引導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數學知識。在項目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具核心素養,可以提高對于知識探究的水平。教師也能夠轉變傳統教育模式,不再以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所以在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更加頻繁和自然,教師也不再需要整堂課灌輸知識,對教師自身而言也是一種減輕負擔的方法。但與此同時,在項目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師的個人能力要求卻變得越來越高,教師需要深度分析相關知識的特性,從而在課前準備環節,考慮項目引導的方式,對相關細節內容進行調整,使學生能夠有效鍛煉思維能力,在項目活動中發散思維,提高思考問題的深度。在傳統授課模式當中,學生只停留在淺層理解知識的層面,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會遺忘所學的知識內容。而在項目引導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加深對于知識的記憶程度,在與他人交流溝通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學習成果,在完成相關學習任務時,學生也更容易獲得滿足感。同時,與同伴進行交流也有助于學生了解其他同學思考問題的方法,因而可以對學生的自我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2 項目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的應用優勢
在傳統授課模式當中,教師需要根據教材的編排順序,按照單元編寫的內容來傳輸知識。這種教學形式雖然目標明確,但是缺乏對學生的個性化引導,以至于學生只能根據教師的指示和教材中的內容完成相關知識的探究過程,而在項目活動當中,教師可以設置明確的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串聯,教學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因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該過程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能夠發揮個人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個人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更具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個人的學習效率。項目式教學法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夠使學生在探究知識時找到不同的角度解析問題,掌握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從而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式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來解決問題,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想象能力、與人交流溝通能力,所以可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同時當前素質教育階段強調對教育教學的改革,許多教師在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時仍舊無法找到合適的方法滲透教育改革工作,而借助項目式教學法,能夠使課堂的活動安排更具明確性和豐富性,因而可以強化教育改革的效果,教師還能夠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動態化的評價,在機遇與挑戰共存的基礎上開發趣味性課題,來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改善學生的知識探究水平。同時,項目式教學法也能夠加深師生間的互動,這些也是師生共同發展的前提。在項目引導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更多的實踐,提高個人的觀察想象能力,充分發展個人的思維能力。在這些深入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進入深度學習狀態,從而發展個人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3 項目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應用的阻礙
在項目式教學法導入的過程當中,初中數學教師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教學改革的難度也會增加。這些需要教師通過仔細分析,擁有更強的改革意識,強化個人的能力,才能夠突破重重阻礙和束縛,充分發揮項目式教學法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一方面,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桎梏,許多初中數學教師自身對于教學觀念的轉變就是一大問題,許多數學教師習慣沿用傳統的直接灌輸式教學模式,在教育過程中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當前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接受能力,在設定教學目標、完善教學計劃時也會存在與學生實際情況脫節的現象。借助項目式教學法進行教育教學,對于教師個人的能力要求也相對較高,教師需要bu99TjQBzwnN1uCW+bYTqEbtWw8NPUJBKLvWFY28uT8=了解相關章節的知識特性,在互聯網中搜尋更多的資料來擴充內容,要設置明確的項目主題,引導學生在項目式活動中積極探究問題,使學生在擁有知識探究欲望的前提下進行項目活動,這對教師個人的能力是一大挑戰。許多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有限,因而在設定教學計劃、擬定項目式教學法的教育大綱時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差,且學生彼此之間存在差異性,在接受教育和探究相關項目時的狀態也會存在較大差別。項目式教學法需要兼顧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育難度較大,且在傳統授課形式當中,理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較差,教師想要逐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讓學生在項目式活動當中收獲更多的學習成果,還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但當前許多教師受到教學環境的限制,經常要追趕教學進度,要在課程安排上就很難放緩節奏,逐步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這些也都會限制項目式教學法的應用,容易影響到初中數學在學科知識探究道路上的發展。
4 項目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的應用方法
4.1 強調課前的精心準備
在初中數學學科教育的過程中,使用項目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需要教師做好提前準備工作,在課前精心準備的前提下,才能夠強調課上的高質量教學。教師要對相關教育內容擁有明確的認知,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掌握項目式教學法的特性,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明確教學內容。相關項目必須具備趣味性,使學生可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更具積極性。傳統的初中數學學科教育缺乏趣味性,學生往往會存在畏難情緒,教師通常很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或者缺乏該意識,以至于設計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情脫節。所以在項目式教學法的應用中,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研究學生在課上的表現,從而找到更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個人喜好特點的元素,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上也要加強師生互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知識,可以提高知識掌握程度。在項目式課堂當中也能夠更好地挖掘個人天賦,深度探究知識內容。比如在華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矩形、菱形與正方形”該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雖然對相關圖形擁有一定的概念,但可能在空間想象能力的訓練和不同圖形的特點解析方面總是存在學習方面的各種阻礙,學生只能聯想到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圖形,所以教師在課前準備環節應當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讓學生更具具體化思維。教師可以先設計讓學生用直尺測量校園中的相關圖形,研究圖形的特點,教師也可以“不同圖形組合搭配”為主題引導學生完成項目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探討,思考如何借助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組成趣味性的圖形,并嘗試利用所學的知識計算它們的面積,強化個人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通過課前的精心準備,還可準備一些和圖形相關的道具、圖片等,明確項目式教學法的應用形式,對相關環節進行精心安排,在層層遞進、推進項目探究過程的前提下,也可順利地傳授知識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記憶水平和知識理解能力,充分發揮項目式教學法的作用,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內容。
4.2 有效創設教學情境
采用項目式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在深度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降低對概念性知識和抽象性知識的理解難度,在掌握數學規律和練習相關解題方法的前提下,學生也更能提高綜合素質水平。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和進行任務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合理地收集信息和資料,完成學習過程。教師要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主體意識,在項目和任務的驅使下搜尋資料,完成知識的整合過程。教師此時可以借助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進行資料收集和信息構建時更具積極性和代入感,同時教師也要在趣味情境當中合理地引導學生學會總結知識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在探究知識時也能夠從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個人的知識構建能力和思維水平。比如,在華師大版八年級上冊“全等三角形”該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情境,引入實際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全等三角形元素,比如金字塔、花壇、地磚等等,使學生能夠發揮想象力,在項目探究的過程中思考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全等三角形圖形,然后教師可以在設置多媒體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全等三角形進行轉換,在平移、旋轉等過程中提高個人的空間想象能力,然后通過畫輔助線等方式研究經典例題中全等三角形證明的方法。在創設情境的前提之下,讓學生進行實踐探究,也可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欲望,讓學生在參與項目探究活動的過程當中鞏固知識內容,掌握重點和難點知識,有效改善自身的思維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4.3 搭建項目框架
搭建項目框架也是教師有效落實項目式教學法的關鍵,搭建項目框架需要教師明確教育目標,分清教學重點,了解教學難點,借助問題驅動進行教學,成功完成評價過程,從而發揮項目式教學法的作用,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水平。教師要在框架設定的過程當中完善細節內容,相關問題的驅動并非常規意義上的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而是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深度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知識探究的方法,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梳理。所以教師在設定問題時要根據教育目標,連接教學內容,將問題設置成多個子問題,方便學生對知識內容加以理解和應用。在項目驅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掌握知識的關聯,在遞進關系方面進行深度探索。同時,教師要針對學生在項目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客觀、合理地評價,對教學模式加以調整,這種框架式的教學形式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所以教師在每堂課教學前需要思考這些問題,從而合理地設計框架,制定相關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提高知識探究水平和學習能力。比如,在華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據的收集與表示”該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地設置教學框架,分析該課的教育目標,從而合理地規劃教學內容與問題推進的形式,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該課需要讓學生掌握信息搜集和整合的知識內容,了解數據信息在整合和分析時的要點,而教學內容則可以項目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能夠就不同的任務進行探究,逐漸掌握該課重點知識。明確教育目標和教學方向之后,教師可以以相關問題作為驅動,讓學生通過對該課知識的總結,了解數據信息整合收集的方法,從而在小組活動探究后,于課上展示學習成果,教師此時可以進行對應的評價,在有效搭建項目框架和落實框架內容的前提之下,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水平和綜合應用能力。
4.4 制定項目方案,進行成果展示
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項目學習之前,要先根據班級學生的綜合情況科學分組,分組的原則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教師要根據學生日常的學習情況和個人表現,將不同學情的學生分配在一個小組中,使不同小組間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相當。通常每組人數為五人左右,教師可以讓學生推選或者自薦一位負責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關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就教師提供的素材以及問題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提高小組探究問題的水平。在與他人合作和研討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就相關問題的求解過程進行分析,同時教師此時要加強在不同小組間的巡視和引導水平,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把握學習方向。教師起到引導者的作用,而學生則作為課堂知識探究的主體,在每個小組完成項目學習任務之后,再匯總學生的學習成果,派小組代表上臺講述。在這種交流活動中,學生能夠提高交流溝通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問題探究能力,從而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比如,在華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整式的乘除”該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游戲課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游戲過程,這種交流互動的形式可以以信息技術作為載體,根據教師制定的目標和問題完成游戲探究過程,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其中,教師則在該過程中進行引導,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比賽,看哪一個小組在整式的乘除運算中反應最快,準確率最高。在項目學習完成之后,教師也可讓學生總結游戲活動中的體會,借助成果展示的形式,掌握知識重難點,加深學習印象。
4.5 合理設計翻轉課堂
項目式教學法的特征非常鮮明,它強調將師生關系進行轉換,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起到輔助作用,而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在學生成長道路中給予正確的指引,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技能,提高學習水平。教師也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借助翻轉課堂的形式更好地引出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探究水平。同時在翻轉課堂,相關抽象性和概念性的知識會以更加直觀和形象化的方式呈現,學生也能夠降低理解知識的難度,從而在項目化探究課題中進行思維的轉換。比如,仍舊以華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整式的乘除”該部分知識教學為例子,許多學生針對復雜的整式化簡和運算問題可能會存在理解上的難度,比如同底數冪的除法、同底數冪的乘法等內容相對較為復雜,而通常一道題目中會考查多個知識點,所以教師需要借助翻轉課堂的形式,與項目式教學法進行結合,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然后讓學生在項目課題研究中總結解題思路,并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分享個人的解題經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也能夠使課堂的知識探究氛圍更加活躍。在該過程中,教師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
4.6 有效挖掘教學內容的核心
初中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當中,為了充分發揮項目式教學法的優勢,還需挖掘教學的核心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知識探究的趣味性。在開放式話題設置時,一定要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給予學生思考和鍛煉的機會,要圍繞核心內容設置項目活動。數學學科中的知識點眾多,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能抓住核心要素,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很容易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核心內容來展開項目式活動。例如,在華師大版八年級與“幾何圖形”相關的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就不同幾何圖形的作用和原理進行闡釋,然后讓學生找到生活中幾何圖形應用的例子,如汽車車燈射出來的光、便攜式驗鈔機、自行車等都包含幾何圖形的應用中。通過對生活中幾何圖形的探究,能夠抓住核心要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學生核心能力,使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科知識探究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長遠。
4.7 強調項目活動總結的優化
項目式教學法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更加看重對活動的總結過程,否則很難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教師在前期教學設計時就要考慮項目活動總結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教師需要通過充分調研,了解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能夠引出合適的主題,傳輸知識。在課程總結的過程當中也能夠就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并非意味著教師在該過程不再擔任任何角色,反而強調教師能夠掌握引導的尺度,從而讓學生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擁有充足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同時教師也要在學生自我總結的過程當中適當加以引導,指明學生的不足和學習方向,體現出教師的歸納總結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總結數學知識規律,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水平。比如,在華師大版八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該板塊知識的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學生的幾何知識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直觀想象能力相對欠缺,所以教師可以在項目活動設計的過程中進行合理地安排,設置梯度性的項目探究任務。而在項目活動總結時,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分析,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教師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集中探討與平行四邊形相關的重點知識,了解自身在項目合作探究過程當中所表現的不足,在有效總結的前提之下,提高學生的自省意識和學習效率。學生在不斷調整學習方法的前提之下,也可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探究水平。
5 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應用項目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項目式教學法應用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教育思維的限制,更需教師能夠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前的精心準備、課上的情境創設、項目框架的完善、項目方案的擬定和成果的展示,完成授課過程。再者,教師也可借助翻轉課堂和項目活動總結等形式來挖掘課程核心內容,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究水平。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龍山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