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能力是推動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有效動力,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也成為當今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沈陽工學院作為向應用型轉變示范高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將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的培養與創業能力的提高滲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及專業課程的設計中,從而使得高校人才在具備創新創業素質的基礎上,實現專業技能的更好發揮。
1 研究基本情況
1.1 研究背景
創新創業——是新時代提出的新詞匯,是一個現代經濟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一個民族崛起的新起點。2014年在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旗幟號召下,喚起了全民創業的熱潮,在政府的帶動下,進一步激發了全民族的創業精神。在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報告中都明確指出,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和人才培養。同時,在國務院印發的相關報告中更是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進程中,創新創業教育就是我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支撐,因此高校更應該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做出積極響應。
作為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高等學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而青年人擁有無限的創造力與可能性,高等學校應該適時地根據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時調整高等學校的教育改革進程,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綜合發展實力,以此帶動高校畢業生完成自主創新創業、提升就業率,從而完成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高質量發展,以此響應國家促進經濟提升的迫切需求。
沈陽工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創建于1999年,位于沈陽、撫順兩個特大工業型城市區域交界處的“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學校始終堅持把培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之所在,時刻以教學改革作為重要的突破口,應用在學校管理等各個層面之中。在“以人為本、學以致用”理念的推動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而不斷努力。
1.2 研究思路
(1)成立創新創業教育組織機構
2015年,遼寧省在向應用型轉變試點高校評比中沈陽工學院成功入選。2017年,沈陽工學院成功入選遼寧省首批向應用型轉變示范高校。正因如此,沈陽工學院開始組建創新創業學院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發展力度,從校級—學院—專業層面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競賽、科研和項目等工作的有效開展。
(2)強化創新創業教育,著力培養創新精神
學校通過構建及實施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以促進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要以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為中心;建設遞進式創意、創新、創業三創平臺。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活動和校企聯動四個方面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科研、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4個關鍵性指標,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持續推進。
(3)依托創新創業教育強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結合OBE成果導向理念,全面改革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具有一定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完善課程體系建設,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全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育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加強對于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育,通過選派優秀教師參加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培訓及國際交流、深造等方式,在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能力的方面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實力,建立一支具有專職和兼職動態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隊伍,引進社會力量,加強校企合作,擴大優良師資,增強校友聯絡,選拔一批創業校友回校為在校生分享創業經歷。
(5)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推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把校企合作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探索實踐校企共建教學指導委員會、校外實踐基地、訂單班、二級學院、校企聯盟“五位一體”合作模式。基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和“互利共贏”的原則,學校探索實踐“共制”“共育”“共管”“共建”“共研”“共享”的“六共”協同育人新機制。
2 研究內容及特色
2.1 研究主要內容
(1)以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學校轉型發展
沈陽工學院在2015年獲批遼寧省向應用型轉變試點高校之后,學校通過對“四轉”的探索不斷完善學校的體制機制,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終于2017年成功獲批遼寧省首批向應用型轉變示范高校的榮譽稱號。
(2)以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專業綜合改革
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融合,以省級創新創業改革試點專業為引領,將培養具有一定創新創業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3)以創新創業教育推動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改革
學校以培養具有一定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著重培養學生創意思維、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并以此為基點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打下牢固的基礎。在此目標的驅動下,全面改革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據OBE成果導向理念,根據培養目標設置課程和教學環節,搭建理論和實踐平臺,形成支撐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
(4)以創新創業教育推動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構建1個核心、2個協同交叉、3個遞進平臺、4種實現路徑的“1234”型與專業深度融合的創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教育體系。該體系以培養創意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以跨學校、跨校所、跨學科、跨專業2個協同交叉培養為抓手;以創意—創新—創業3個遞進式平臺建設為基礎;以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活動、校企聯動為4種實現路徑。該體系從創新創業的思維訓練與能力培養兩方面入手,協同發展,實現了校際、院系、專業三個層面的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2.2 項目特色
(1)系統理論創新
系統理論是一個由若干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人才的培養同樣需要系統性的聯系,各要素間只有在系統和子系統之間有機融合、協調配合、一體化推進,即只有在遵循系統整體性、相關性、有序性和與外部環境互動性的基礎上,進行系統設計和全面的教學綜合改革,才能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發揮全要素作用,解決深度融合問題。
運用系統理論,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教學、人才培養進行系統性設計,既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也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各部分之間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達到穩定、均衡、分化、非加總性和交互性的效果。實際推進過程中進行系統性推進,避免各環節單打獨斗、相互割裂。
(2)理念創新
探索實施過程中,以OBE成果導向理念作為重要指導,在專業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中貫徹始終。專業改革中首先確定改革成果,將成果作為目標分解細化到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基地建設等專業內涵的所有方面實施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以當今社會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為培養目標,從畢業要求入手,反向推導并設計相應的課程體系,形成了以成果為導向的課程設置模式,以保證改革效果。
(3)體系構建的創新
為了深化創新創業改革,沈陽工學院從綜合改革體系方面入手以樹立改革的總體框架、從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入手以明確改革的具體措施、從實現路徑方面入手以打通改革的各項渠道,在整個教學與管理運行的各個系統層面都進行了相應的設計。既有總體設計,也有分步實施,實現了全面推進的總體效果。
3 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及成效分析
3.1 創新創業教育實施
(1)運用系統理論,通過系統設計,抓住創新創業教育著力點全面推進教學改革
人才培養的前提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在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中,應始終把創新意識的培養放在首位。在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中,始終將重點放在思維、意識、精神等方面,圍繞系統核心,把學生、教師、課程、基地、專業、學校作為系統要素,通過有機地組合,發揮各要素作用,形成系統合力,強調整個系統的最優化而不是子系統的最優化為系統要素;形成各要素間圍繞不同功能,強調開放性、整體性和層次性觀念,形成若干內部組織結構,包括學生組織(專業班級、科技小組、大創訓練團隊、大賽團隊)、課程體系與課程群平臺、實驗中心、專業群、教學團隊。由于以上要素邊界是可滲透的,可以有選擇地輸入和有選擇地吸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提升最優化的系統結構。
(2)改革人才培養方案,落實培養目標要求
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將始終以培養具有一定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為最終目的,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沈陽工學院依托“平臺+模塊+課程群”的課程體系,強化創新創業模塊,設定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學分課程,同時在平臺下設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兩大模塊,開設“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方法”與“領導力”等必修課程和38門選修課程的課程群。
(3)改革課程教學,落實人才培養要求
在專業教學方面,專業教師依托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素材的收集與整理方面迎合國家和專業發展總體趨勢,不斷延展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關注創新創業;在教學方法方面,結合案例教學,將理論與創新創業實踐進行有機融合,通過討論和角色轉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的全過程,明確創新創業的相關內容并激發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熱情;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方面注重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熱情;另一方面在課程中進行團隊組建,將授課內容與課程相關的大創競賽結合,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做專題性研究。注重“第二課堂”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在“第二課堂”的學習中體會創新創業的過程,探討、研究、分析,進行大創競賽、創新創業項目的訓練。
(4)打通實現路徑
四種實現路徑圍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活動和校企聯動4個方面將創意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能力培養的路徑。
三創能力培養融入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在專業認知、專業基礎、專業方向教育中,從創意引導、創意深化到創意應用的能力提升,從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訓練到創新實現的過程鍛煉,從創業基礎、創業拓展到創業實踐的實現途徑,構建協同培養、跨校修讀、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的校企聯動的三創能力培養實現路徑。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提供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科創社團、課外科技活動、專業學術活動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3.2 創新創業教育成效分析
(1)重視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
學校領導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鼓勵及引導全校師生共同積極參與其中。學校先后制定了《沈陽工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沈陽工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管理辦法》《沈陽工學院創新活動學分認定管理辦法》等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計劃和方案,并進行整體部署及規劃,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為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做好基礎工作。
發揮我校校院兩級管理架構特點,完善校院兩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結構,協同建設校院兩級創新創業基地。創建由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各學院院長為組員的校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創建由分院院長為組長、由各專業學院確定后備案(不少于3名)為組員的各院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專人負責,定時定期進行工作研究,緊密聯動、統籌,共同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貫徹落實。
創新創業學院發揮統籌作用,在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指導下負責頂層規劃、政策制定、統籌與協調、監督與指導,各專業學院發揮主體作用,依據各自人才培養特點,落實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具體工作,并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師資建設、師生團隊組建、學生雙創訓練等方面提供保障,確保創新創業工作順利推進。
(2)構建“1344”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內容
“1344”的具體含義為:“1”代表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3”代表創意、創新、創業的三創平臺。“4”是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活動和校企聯動4個方面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4”代表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科研、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4個關鍵性指標。
①堅持以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為中心
貫徹落實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追求卓越、互助利他的校訓精神,創新精神是高素質人才必備的特質之一,也是我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體現,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主,全面提升學生創意、創新、創業能力,構建三創平臺,支撐三創訓練,促進學生通過開拓思維、探索實踐、創業體驗等訓練經歷,能夠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提升,運用新方法、新觀點建立新思維和能力進行創新創業活動。
②建設創意、創新、創業平臺
建設創意驅動創新、創新促動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三創平臺,使專業人才的培養思路更加清晰,平臺建設以主題為分類,深度融合到人才培養的各環節中。創意平臺以激發師生創意熱情為目標,通過各類雙創主題活動、創客空間、創意思維課程等激發師生創意熱情,受益群體以大一、大二學生為主;創新平臺以提升師生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各專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教科研項目為內容,以校內實驗、實訓室和校外合作單位為依托,開展訓練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受益群體以大二、大三學生為主;創業平臺以創業實踐環境建設為目標,開設創業類理論課程、提供創業項目指導、為計劃創業的師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受益群體以大三、大四學生為主。
③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
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活動和校企聯動四個路徑,全方位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積極建設創新課程,探索課程創新,注重學生社會實踐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科創團隊建設等方面與創新創業活動相結合,完成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
④以四個成果為觀測點,構建培養質量標準
在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中,將重點放在學生科研和創業率、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三項指標上,從學校、學院、教師和學生多層次多視角評價創新創業工作水平和成績,指導各部門共同促進創新創業工作持續發展。
(3)加強創新創業導師隊伍的建設
為了創建優秀的創新創業教學團隊,沈陽工學院在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師資庫的基礎上,會不定期地選派專職教師和企業人員加入創新創業導師庫以擴充教師資源。與此同時,創新創業學院每年都會定期組織各學院的教師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活動。聘請優秀創新創業教育導師進行教師培訓及對各級創新大賽的解讀和宣講,引導全校廣大師生提高對于創業的認知,拓展了創新創業思維。
(4)資金保障體系完善
沈陽工學院能夠優化創新創業資金保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學校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用于各類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和比賽的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和實踐項目的資助,結合不同級別對競賽項目、大創項目等給予不同層次的復制和資助。同時,注重校園創業氛圍的營造,結合不同的社團活動等形成創新創業活動及隊伍,確保在各個層面引導全校師生積極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
4 項目推廣應用效果
4.1 在全校范圍內全面推廣應用,學校整體實現轉型發展
全面落實了“四轉”的要求,強化了服務地方、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學校獲批遼寧省首批向應用型轉變示范高校,兩個專業遴選為向應用型轉變示范專業。
4.2 在專業和項目上推廣使用
我校注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加強新工科、新文科以及新農科的建設,“新工科人才創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項目獲批省級新工科項目并被推薦到教育部(全省一共10個推薦項目)。
4.3 第二課堂全面普及
學校注重專業社團的建立,能夠覆蓋全校各個專業,并配備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學生參與度高。與第一課堂緊密結合,支持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科技創新,通過各種專業科技類社團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每年舉辦計算機設計大賽等為代表的專業學術活動。專業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和科技類項目研究和訓練,每年校院兩級組織近百項課外科技活動。
4.4 學生大賽成果突出
我校創新創業工作成績顯著,榮獲2018—2022年全國“民辦及獨立學院”大學生競賽榜單第6名(遼寧省第1名)、
2018—2022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榜單第37名(遼寧省第1名)。我校的應用型辦學定位和辦學水平得到認可,始終位居全國民辦高校前列。僅2022年,我校學生在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中榮獲2000余項獎勵。
本文系中國民辦教育協會2023年度規劃課題(學校發展類)立項“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徑研究”,課題批準號: CANFZG23021。
(作者單位:沈陽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