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交往日益頻繁,使得跨文化交際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在這一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其在全球范圍內的教學和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高校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讓學生掌握英語這一門語言的同時,能用英語向國際傳播優秀的中國文化。母語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的掌握和運用。如何在高校教學中科學有效地融入母語文化,是現階段高校英語教學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1 母語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英語教學領域,母語文化的引入與融合已逐漸受到學者和教育者的廣泛關注。母語文化不僅是語言學習者的身份和經驗的反映,而且在英語教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母語文化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一個熟悉的參照框架,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標語言中的文化元素。當學生能夠將新學的文化知識與自己的母語文化進行比較和對照時,他們往往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記憶這些知識。其次,母語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英語學習者在與其他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往時,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母語文化來建立共鳴和信任。這不僅有助于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而且可以增強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自信心。最后,母語文化還可以為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母語文化背景,設計出更加貼近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活動和材料,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母語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引入并不意味著對目標文化的忽視或排斥。相反,母語文化和目標文化應該在英語教學中和諧共存,相互補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全球公民。
2 母語文化缺失的現狀與問題
2.1 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單一性
在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明顯的趨勢,即教學內容和方法往往過于偏重于目標語言文化,而忽視了學生的母語文化背景。這種文化單一性不僅限制了學生對英語的全面理解,還可能導致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遭遇困惑和誤解。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單一性主要表現在教材中的內容往往以西方文化為主,而對于東方文化,特別是學生的母語文化,給予的關注和介紹相對較少。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從自己熟悉的文化背景出發,建立對英語文化的深入理解。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也往往偏向于西方的教育理念,忽視了學生的母語文化特點和學習習慣,這可能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挫敗和不自在,影響其學習效果和興趣。此外,由于文化單一性的影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往往無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這就失去了跨文化交流的意義。
2.2 母語文化缺失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
在現代高校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的缺失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母語文化,作為學生的文化根基,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理解和解讀外部世界。然而,在英語教學中主要關注目標文化,而忽略學生的母語文化背景時,這種偏向可能導致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遇到困難。
母語文化的缺失可能導致學生在與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時感到不自在。這是因為,當學生缺乏對自己母語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認同時,他們可能會在跨文化交際中感到迷茫,不知如何與他人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能會更加保守,避免與他人深入交流,從而錯失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真實聯系的機會。此外,母語文化的缺失可能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采用不適當的策略。例如,他們可能會對某些文化符號或習俗產生誤解,或者對某些文化背景下的行為和言語產生誤讀。這些誤解和誤讀可能導致交際中的摩擦和沖突,進一步加劇了學生與他人的隔閡。同時,母語文化的缺失也可能影響學生對目標文化的深入理解。母語文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參照框架,幫助他們解讀和理解新文化中的行為和習俗。如果學生缺乏這個參照框架,他們可能會對目標文化產生片面或偏見的看法,這不僅會妨礙他們的語言學習,還可能在實際交際中導致誤解和沖突。
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學中應該更加重視母語文化的融入。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文化認知,還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穩固的基礎,幫助他們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加自信和得心應手。
3 母語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3.1 教材內容的偏向與局限性
教材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為教師提供了教學的方向和策略,同時為學生提供了結構化的學習內容和路徑。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內容選擇和呈現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文化認知有著直接的影響。然而,當前流行的英語教材在內容上存在一定的偏向性,主要集中在英美等目標文化的展現,而相對忽略了學生的母語文化背景。這種內容上的偏向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自己的文化產生疏離感,同時也可能限制他們對英語文化的全面和深入地理解,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語已經成為一種國際化交流的工具。因此,英語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英美文化的傳授,而應該更加注重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度。當學生能夠將所學的英語知識與自己的文化背景相結合,他們在理解英語文化時會更加深入和全面。例如,通過比較英美文化和自己的母語文化,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語中的某些習語、俚語和文化習俗的背后含義。此外,當前的英語教材在內容上往往過于追求經典,如經典文學、重大歷史事件和典型的文化風俗,但這只是英語文化的一部分。英語文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往往被忽略,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是一個片面甚至是扭曲的英語文化形象。例如,教材中可能會詳細介紹英國的下午茶文化,但忽略了英國的移民文化、青年文化和其他多元文化的影響。而教材內容中母語文化的占比極低(低于5%),學生無法通過文化間的比較而更深層次地理解教學內容。
3.2 教師教學觀念的局限
在高校英語教學領域,教師的教學觀念無疑是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關鍵因素。然而,隨著教育環境和學生需求的變化,一些傳統的教學觀念可能已不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特別是在文化融入的問題上。教師的教學觀念可能受到其個人經驗、教育背景以及對于教學目標的理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導致母語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缺失。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往往重視語言的結構和語法,而對文化背景的探討相對較少。在這種觀念下,文化被視為是語言學習的附屬部分,而不是與語言學習同等重要的內容。這種偏見可能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忽略或輕視文化內容,特別是學生的母語文化,而且一些教師可能過分強調目標文化的重要性,認為只有深入了解目標文化,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英語。這種觀念可能導致教師在教學中過分關注目標文化,而忽視學生的母語文化背景。這不僅可能導致學生對自己的文化產生疏離感,還可能妨礙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教師的個人經驗和背景也是影響其教學觀念的重要因素。那些沒有海外背景的教師可能更加依賴教材,而對文化內容的教學不夠重視。相反,那些有海外經驗的教師可能更加重視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但也可能因為過分強調目標文化,而忽視學生的母語文化背景。
3.3 教學評價體系的不完善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往往會導致母語文化的缺失。傳統的評價體系主要側重于學生的語言技能和知識掌握程度,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評價。這種評價體系的局限性不僅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也不能激勵學生去了解和探究母語文化和目標文化的異同,從而導致了母語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缺失。一方面,傳統的評價體系往往過于強調語法、詞匯和發音等語言形式的正確性,而忽略了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這種評價體系的偏向使得教師和學生更傾向于追求語言形式的準確和規范,而忽視了語言的文化內涵和交際功能。母語文化作為學生認知和交際的基礎,其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缺乏對母語文化和目標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比較。另一方面,傳統的評價體系缺乏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評價。在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上,往往缺乏對學生文化意識、文化理解和文化適應能力的評價,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缺乏對母語文化和目標文化的探究和比較,也缺乏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而且這種評價體系的局限性不僅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策略,也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態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學生認為英語學習的主要目標是掌握語言技能時,他們可能會對文化知識的學習持有消極態度,甚至認為這是浪費時間。這種偏見可能導致學生在實際交際中遇到困難,因為他們缺乏對英語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應用能力。
進一步分析,這種評價體系的偏向性可能源于歷史和社會背景。在過去,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以滿足他們在工作和學術上的需求。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跨文化交際的日益增多,英語教學的目標已經從單純的語言技能培養轉向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但評價體系似乎還沒有跟上這一變化,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語言技能評價模式上。此外,由于評價體系的這種偏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主要關注如何提高自己的考試成績,而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則顯得不那么積極。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能會形成一個偏頗的英語學習觀念,即認為英語學習僅僅是掌握語言技能,而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則被視為次要,這種觀念可能會限制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在與英語為母語的人交往時遇到障礙。
4 應對策略與建議
4.1 教材內容的改革
在當代高校英語教學中,教材的內容選擇和構建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為了更好地融入母語文化,教材的設計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策略調整。引入與母語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已經被認為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有效手段。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與自己文化背景、歷史和習俗相關的內容時,他們更容易與這些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種情感上的共鳴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熟悉且富有情感色彩的學習背景。這不僅有助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英語知識,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例如,通過在教材中融入描述本國歷史事件、文化傳統和社會習俗的文章和故事,學生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還可以通過這些內容更好地理解英語中的某些特定詞匯、短語和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對自己文化的驕傲感和認同感,使他們更加自信地在各種跨文化交際場合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
然而,僅僅關注母語文化的引入并不足以滿足高校英語教學的需求。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英語文化,教材的設計還需要在文化內容上實現平衡。這意味著,教材在強調與目標文化相關的內容的同時,也需要充分考慮和反映學生的母語文化背景。這種平衡的文化內容設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既能夠深入了解目標文化,又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自己的母語文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材編寫者需要進行廣泛的研究和調查,確保教材內容既能夠反映目標文化的特點,又能夠與學生的母語文化相結合。此外,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入合作和交流也是實現教材內容多元化和全面化的關鍵。這種跨文化的合作和交流可以為教材編寫者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視角,幫助他們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一個全面、深入和豐富的文化體驗。
4.2 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當下全球化背景下,英語教學不再僅僅是語言技能的傳授,也是加強學生跨文化交往意識與能力的重要渠道。為了更好地將母語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和職責顯得至關重要。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文化的使者。教師需要具備跨文化教學的能力。這不僅意味著教師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更意味著他們需要對與英語相關的各種文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認知。然而,僅僅掌握文化知識并不足以滿足教學的需求。更為關鍵的是,教師需要掌握如何將這些文化知識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之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有力工具,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中的各種文化現象和語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大高校應當重視對教師跨文化教學能力的培養??梢酝ㄟ^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如研討會、培訓班、在線課程等,為教師提供系統的、針對性的培訓,確保他們能夠在教學中靈活運用跨文化教學的方法和策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此外,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模擬真實或半真實環境的教學方法,已經在教育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通過模擬真實的跨文化交際場景,如商務洽談、旅游咨詢等,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和應用英語,這不僅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了使情境教學更具吸引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驗,設計各種與他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如在餐廳點餐、在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在商店購物等。這樣,學生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更容易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體驗,教師還可以定期邀請外國友人或者是有著豐富跨文化經驗的人士來到課堂,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可以聽到標準的英語發音,還可以從中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際的策略和技巧。同時,要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在具體實踐中,可以為學生介紹英語版中國文學作品,定期組織學生觀看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英語影視節目,鼓勵學生在課堂口語練習中用英語交流和討論中國文化。
4.3 評價體系的完善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技能的傳授,更是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平臺。母語文化作為學生的文化根基,其在英語教學和評價體系中的地位不容忽視。然而,傳統的評價體系往往過于強調語言技能的評價,而忽視了母語文化知識和意識的培養與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母語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缺失。
評價體系的不完善表現在對母語文化知識和意識的忽視上。傳統的評價體系往往過于強調語法、詞匯和發音等語言形式的正確性,而忽視了母語文化知識的傳授和評價。這種評價體系的局限性使得教師和學生更傾向于追求語言形式的準確和規范,而忽視了語言的文化內涵和交際功能。母語文化作為學生認知和交際的基礎,其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缺乏對母語文化和目標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比較。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也表現在缺乏對學生母語文化知識掌握程度的有效評價上。在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上,往往缺乏對學生母語文化知識掌握程度的明確要求和評價,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缺乏對母語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的動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重新審視和完善英語教學的評價體系,引入母語文化知識的評價標準,確保母語文化知識的傳授和評價得到足夠的重視。同時,教育部門和學校也應該鼓勵和引導教師和學生關注母語文化知識的學習和交流,提供更多的學習和交流平臺,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得到一個全面、深入和豐富的文化體驗,從而更好地發揮母語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這種方式,評價體系的完善將有助于促進母語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融入和發揮,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全面和多元的學習體驗。
5 總結
母語文化作為學生認知和交際的基礎,其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母語文化的融入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為他們提供一個熟悉的文化背景,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同時,母語文化的融入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因此,母語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未來高校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將更加注重文化交流和理解。教材的多元化和本土化、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評價體系的完善將成為未來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將成為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校應該加大對教師文化教學培訓的力度,推動教材的改革和創新,完善評價體系,提供更多的跨文化交際實踐平臺,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得到一個全面、深入和豐富的文化體驗,從而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的發展需求。同時,高校英語教學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武漢傳媒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