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學生時代,各個階段的學生均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阻礙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各個學校的教育資源相對封閉,無法實現共享,導致區域內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學校應當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團體輔導、應用技術等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進行研究,并以東北三省一區學校為例提出策略性建議,以供參考。
東北三省一區是指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從東北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來看,很多學校設置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對封閉,師資力量、課程資源等內容沒有實現共享。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較為局限,不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而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不但能夠實現資源共享,拓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還能夠讓不同學校擁有頂尖的師資力量進行教學,從而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 東北三省一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團體輔導、應用技術等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現狀調研
圍繞著東北三省一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團體輔導和應用技術等資源共享平臺方案建設的實際情況設置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在調查問卷中圍繞著問卷中的題目進行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相關的結論。例如,在問題一中提到了工作單位所在省份,其中調查研究發現,在東北地區,主要集中在遼寧、黑龍江、吉林和其他地區,其中遼寧所占據的比例高達54.17%。另外對所在的工作單位,調查中發現,有87.5%的調查者都屬于大學,另外還有一些屬于小學、高中、中專和技校等院校。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調查者的學歷都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還有部分大學本科以及有4.17%的大學專科。圍繞著調查者所從事的工作崗位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其中有75%左右的調查者是專職心理教師,但是也存在一些兼職心理教師,還有一些從事過心理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在工作中所從事的基本內容就是心理學理論教學、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其中,對于心理學理論教學所占據的比例高達87.5%,團體心理輔導占據的比例達到了70.83%。對東北三省一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團體輔導、應用技術等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的現狀有一個相對宏觀的了解。另外,在對調查者的教齡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教齡都在11到20年之間,這部分調查者的比例高達54.17%。另外,還有一些調查者的教齡在6到10年,他們的比例在37.5%。此外,教齡20年以上的調查者的比例在8.33%,也就是不足10%。通過對調查者研究發現,大部分調查者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重點主要集中在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態,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讓學生能夠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讓學生心理問題或障礙的預防能力得到增強,對于他們自身所存在的心理問題有一個全面認知,其中比例高達92%的調查者主要是認為學生要培養樂觀向上的心態。東北三省一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團體輔導、應用技術等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過程中的鮮明方向。另外,對于現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困擾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輔導形式相對單一,這部分的比例高達79%,這也是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問題。除了這個最為嚴重的問題之外,教學資源匱乏、教案設計困難、專業培訓不夠、前沿技術較少、學生組織困難、技術應用較少,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帶給諸多教育者的困擾。除此之外,在問題中提出教育工作者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包括哪些內容?其中有95%以上的教育工作者不約而同地認為應該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和應用性方案以及技術實踐。除此之外,還有理論教學、團體行為訓練、素質拓展等相關內容,這些都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另外,在詢問調查者所在學校是否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及應用資源共享平臺時,有62.5%的調查者表示完全沒有。只有不到15%的調查者,表示學校有相關的資源平臺。除此之外對于那些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以及應用資源共享平臺的學校正在進一步調查,他們的態度是認為現狀非常的一般,這樣的調查比例高達70.83%,對于學校心理教育中的資源哪些需要共享,主要集中在理論教學資源、團體輔導資源和應用技術資源層面。其中呼吁比例最高的是團體輔導資源,比例高達95.83%。面對現有理論教學資源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相關情況。在理論教學共享平臺建設過程中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傾向于文本教程的形式,在這樣的情況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相關落實,圍繞著不同多樣化的主題課程設置,可以讓學生在相關的平臺上更好地學習,讓教育工作者不斷充實提升自己。
2 東北三省一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團體輔導、應用技術等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意義
2.1 教學與研究資源共享
通過建設共享平臺,學校可以將各自的教學和研究成果分享給其他學校,從而提升整個區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師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材資源,促進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的交流與創新。建設東北三省一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團體輔導、應用技術等資源共享平臺的意義之一在于教學與研究資源的共享。這意味著學校可以將各自的教學方法和教材資源分享給其他學校,從而提升整個區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想象一下,有了這樣一個平臺,教師可以輕松地分享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學經驗和方法。比如,我校的老師可以將自己在引導學生情緒管理方面的教學經驗分享給其他學校,而其他學校的老師則可以分享自己在解決學生學習焦慮問題方面的成功方法。這樣,大家都能從中受益,共同進步。此外,共享平臺還可以促進學術研究的合作,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員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其他學校,從而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這樣的合作可以加快研究進程,提高研究的質量和影響力。
2.2 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平臺的建設可以為教師提供學習和培訓機會,進一步提升他們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專業素養。教師可以參與各類培訓活動,學習最新的心理學理論與研究成果,增強自己的教學與輔導能力。首先,這個平臺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和培訓機會。通過分享教學經驗、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心理學理論,教師可以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平臺可以提供在線培訓課程、講座、研討會等學習資源,教師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其次,共享平臺還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互相學習與交流。教師可以分享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探討教學中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互動,教師可以從中獲得靈感和啟示,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最后,共享平臺還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工具,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可以收集整理各類教材、案例、視頻等資源,供教師使用。同時,平臺也可以推廣和分享各類應用技術工具,如在線課堂、學生評價系統等,幫助教師更加高效地進行教學和輔導工作。通過提供學習機會、促進交流和分享資源,共享平臺可以極大地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2.3 共享先進的技術應用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應用方式。建設共享平臺可以讓學校間分享各類先進的技術應用和工具,例如,在線咨詢平臺、心理評測工具等,使學校能更好地利用技術手段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首先,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未來的教學場景——使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心理訓練。虛擬現實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個仿真的環境中體驗各種情況,提高情緒管理和問題解決能力。比如,當學生感到緊張或者憤怒時,他們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進入一個模擬的場景中,學習如何冷靜下來,化解負面情緒。這樣的技術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也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生活中更好地應對各種困境。其次,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智能輔助學習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習慣,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反饋。比如,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并給予相應的輔導和指導。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習的效果和興趣。最后,學校之間共享應用技術還能夠促進教師的創新工作。教師們可以互相借鑒和分享使用技術的經驗和方法。比如,我們學校可能使用了一種特別有趣的心理測量工具,而其他學校的老師則使用了一種高效的學生評價系統。通過共享平臺,我們可以相互學習和啟發,不斷創新和改進,使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和有效性。通過共享先進的技術應用,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同時,教師也能夠借助這些技術工具vMqrB6GJoesPK2673GbZpA==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樣的共享平臺不僅能夠推動教學的創新發展,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技術應用能力。
2.4 促進區域間的交流合作
建立共享平臺可以促進東北三省一區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校可以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案、團體輔導的經驗和成果等,互相學習借鑒,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此外,通過共享平臺也可以舉辦區域性研討會和培訓班,進一步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首先,這個資源共享平臺將打破學校之間的界限,促進區域間的交流。各個學校可以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團體輔導和應用技術經驗與其他學校分享。其次,平臺的建設還可以促進區域間的合作。學校可以在共享平臺上發起合作項目,共同開展研究和實踐,將心理健康教育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比如,學校可以共同開展團體輔導項目,組織學生互動交流活動,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最后,區域間的交流和合作還將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和經驗,通過合作和共享,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形成合力,提升整個區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3 東北三省一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團體輔導、應用技術等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建議
3.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想要構建區域內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共享平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從傳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來看,由于缺乏教育體系的指導,很多教師往往只是憑借自身經驗進行輔導,無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東北三省一區內的教研工作者應當加強理論知識的研究,包括教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兒童心理發展與成長等等,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構建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從而為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打下基礎。
針對學前階段的幼兒,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存在于恐懼癥、學習障礙、多動癥、焦慮癥等方面,教研工作者應當構建以活動為主,心理健康教育為導向的課程并實施區域內資源共享,從而打造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存在于社交障礙、學習障礙、性格易怒等方面,教研工作者可以構建出以情境教學為主的心理健康課程并實施區域內資源共享,打造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針對中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存在于學習壓力過大、青春期逆反心理以及早戀行為等方面,教研工作者可以構建出以案例教學為主的心理健康課程并實施區域內資源共享,打造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針對大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存在于社會壓力大、職業道路迷茫以及學業負擔過重等方面,教研工作者可以構建出以情境為導向的引導性課程并實施區域內資源共享,打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3.2 結合區域拓展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的拓展是區域內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的主要途徑之一。東北三省一區是我國特色較為明顯的地區,教研工作者可以結合區域特色拓展教學資源,并將其資源在區域內進行共享,加強個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建設,從而為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提高打下基礎。
比如,東北地區常年較為寒冷,而冰雪文化就是從東北地區走向了全世界,教師可以借用冰雪文化拓展教育資源,讓學生認識到堅韌的品質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再比如,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較多,包括滿族、朝鮮族、蒙古族等等,教師可以借用少數民族的民俗特點和風土人情,將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中,讓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的民族特色,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3 選拔區域頂尖師資力量
區域內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的重要意義就在于能夠匯聚頂尖的師資力量進行輔導。從傳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來看,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較為明顯,學生只能在本校內接受心理健康輔導。但是,不同學校的師資力量各不相同,如某些學校的師資力量較弱,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輔導團隊,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學校或地方政府可以選拔出區域內頂尖的師資力量并進行培訓,實現巡回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東北三省一區的學校或政府可以針對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考核性測試,從一線教師開始逐層篩選,分析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及教學經驗,逐漸選拔出20名左右的頂尖教師。接下來,學校或政府可以針對頂尖教師開展專業化培訓,包括心理健康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教學能力,加強師資團隊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之后,學校可以組織這批教師開展巡回式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每周前往一個區域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每月一個輪回。通過區域內頂尖師資力量的選拔,東北三省一區的各個學校都能夠開展專業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4 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平臺
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保障不只是主動教學,被動咨詢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多學校都缺乏相應的心理健康咨詢部,學生在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無法及時得到解決,并且整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針對性,無法針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會出現堆積,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對教育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東北三省一區的學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平臺,學生可以隨時前往平臺尋求幫助,能夠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東北三省一區的各個學校可以共同打造網站形式或app形式的心理健康咨詢平臺,并配合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給予解答。學生在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后,可以在網站或app上訴說自己的問題,教師以線上的形式給予解答。同時,網站或app中還可以提供一些專業的咨詢形式,學生需要實名制用手機號注冊并登錄,訴說自己的問題或需求后,會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與其電話溝通,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3.5 共享先進的技術不斷創新
在共享平臺上分享和交流最新的技術應用。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首先,通過共享平臺,我們可以了解到各個學校在技術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同時也可以分享自己學校在這方面的經驗。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不斷跟上技術的腳步,保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其次,共享平臺還可以為學校提供創新的機會。通過交流和合作,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學校的創新思維和技術應用,激發自己的創新靈感。比如,我們可以嘗試使用人工智能來進行學生心理狀態的分析和預測,為學校提供個性化的心理教育方案。或者我們可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創造更具有沉浸感的心理輔導體驗。最后,共享創新的技術還可以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通過將先進的技術應用分享給更多學校,我們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和教師受益于現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將技術和創新融入課堂中,學生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實用性。
例如虛擬現實(VR)技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通過共享平臺,學校可以共同探索和開發基于VR技術的心理輔導場景。比如,學生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扮演角色,在虛擬現實環境中面對自己的恐懼和挑戰。這種互動體驗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通過共享先進的VR技術,我們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真實、安全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成長空間。還有共享平臺可以讓學生學習和分享AI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案例,比如使用聊天機器人作為心理輔導師。這種聊天機器人可以通過智能算法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指導。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與這個虛擬輔導員交流,獲得個性化的支持和陪伴。共享先進的AI技術,將為學生帶來更加便捷和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務。通過共享平臺,學校可以分享和學習如何利用數據分析技術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需求。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生的數據,學校可以發現潛在的心理問題,及時給予干預和護航。例如,學校可以利用數據分析技術發現學生在考試前的焦慮水平,然后提供相應的心理調適方法和支持措施。共享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可以讓學校更加科學地了解學生,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社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但是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來看,由于區域局限性較為明顯,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無法得到提高。因此,區域內學校或政府可以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和空間,提高教育質量。
本文系2023年度遼寧省科學事業公益研究基金(軟科學研究計劃)資助項目“東北三省一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建設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2023JH4/10600031。
(作者單位:中國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