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農業技術推廣內容,分析了農業技術推廣對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總結做好統籌管理、構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等措施,以期提高當地農業經濟的競爭水平,提升農業技術推廣質效,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技術;現代農業經濟;農業經濟發展
農業技術推廣促進農業機械化生產,符合我國農業發展趨勢,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提高當地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對于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具有現實意義,相關部門要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采取多項保障措施,推動當地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發展,促進現代農業經濟發展。
1 農業技術推廣概述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發展迎來諸多機遇。現代農業技術的廣泛應用,轉變了以農戶為單位的小規模農業生產結構,形成了全新的產業體系,集農業種植、農業生產、農業加工以及農產品銷售于一體,實現了集約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模式,使農業產業鏈條更為完善,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專業性。
在現代農業經濟中,推廣農業技術指的是運用先進農業發展理念為農業生產過程提供指導,并將現代化農業技術手段引入其中。從狹義角度講,推廣農業技術是在農業生產階段廣泛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如生物技術、機械化種植技術等;從廣義上講,推廣農業技術不僅是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先進農業技術,也是在農業生產前與農業生產后提供專業咨詢服務,具體而言,一是通過培訓方式,向農業生產主體傳授新技術,如教授農民使用現代化智能管理設施進行田間管理、對病蟲害問題進行預測與預防等;二是對各種信息、生產理念進行更新,如讓農民了解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與要求,讓農民認識到市場對綠色農產品、生態環境保護的農產品種植與生產方式的關注,以優化以往農業生產模式,結合市場供需關系,構建有機結合農業加工、生產、銷售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以此為農業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帶來促進作用[1]。
在新時期,應用傳統農業技術已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應向多層次理念層面延伸,包括信息技術應用、文旅型旅游與生態旅游、服務業以及養殖業等,推動當地農業發展結構的不斷完善,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并將農業生產咨詢服務、農業生產銷售服務等納入其中,實現農業經濟發展格局的優化、完善,實現當地農業經濟的高質量轉型發展。總體而言,推廣農業技術尤為重要,是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與保障。
2 農業技術推廣對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2.1 提高當地農業經濟的競爭水平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為了提高農業生產力,需圍繞著科學技術有效應用這一要素,而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也會使農業經濟競爭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業市場的經濟環境持續發生變化,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逐漸朝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以及智能化等方向發展,而推廣現代先進農業技術,可以使農業種植生產達到高效機械化的標準,促進生產的效率與質量雙重提高,也為農業增加效益,帶動農產品的健康發展。例如,農業技術要推廣為農民帶來先進的農業生產理念、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與方法,如利用信息化、技術化手段進行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生產質效[2]。在農產品加工方面,先進技術能夠減輕人工負擔,使得加工更加方便快捷,在銷售過程中,先進農業技術也能為農產品的對外宣傳帶來正面效益,打通產品實際銷售的更多渠道,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使得農產品在存儲方面具有更多優勢,利于長時間保存,支持長距離運輸,從而銷售到全國各地,進而擴大農產品實際經營的市場,再加上目前線上銷售平臺的發展,不少農產品甚至可以向全球范圍的地區銷售,增強農業經濟發展的綜合實力。不僅如此,農業技術推廣可以提高當地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原因在于當地農業推廣保障農作物中的農藥殘留量低,保障農產品的質量與產量,符合人們對綠色農產品的要求,此外,當地農業技術推廣推動當地構建農產品品牌,逐步構建穩定且完善的農產品生產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助力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穩定且高質量發展。
2.2 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農業發展結構在引進了農業新技術后,其以往的種植、加工以及對外銷售業態都發生了很多變化,很多地區的農業領域也呈現出特色化發展,形成名片,更利于推動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例如,現階段有一些農業技術可以保證農業生產克服不利的自然環境與氣候因素影響,降低了農業經營對自然的依賴作用,也能有效防止農產品種植中出現損失,防止出現大規模的經濟損失。同時,許多控制合理施肥、科學施藥以及有效進行田間管理的農業技術手段,還能保護自然資源,降低農作物發生病蟲害的概率,使農作物規模化生產種植更為穩定,改善農產品口感,推動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此外,農業新技術也能助力農業發展的金融機制完善,如農工保險不斷完善,滿足農民的需求,提高農民參保率,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新機遇,農業發展會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從而不斷擴大農業生產規模,為農民帶來更多經濟收益[3]。
此外,農業技術推廣讓當地的農業種植結構不斷優化與改革,結合當地地理、氣候等條件,種植適合當地生長的農作物,進而結合市場需求,種植生態、高效農產品,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與升級,實現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推廣讓當地農業經濟發展不僅集中在農作物的種植、生產與銷售方面,還將目光擴大到旅游、養殖等產業,有效利用循環農業技術等,促進當地構建更加完善的農業生產與發展格局,合理保護與利用當地生態資源并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當地生態系統平衡,實現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3 促進農業科研成果的研發與轉化
農業技術大多都直接作用于解決農業生產經營的現實問題,在生產經營需求發生改變后,農業技術也會進一步更新,再推廣服務于農業經濟的發展,這個過程也會涉及農業科研成果的研發和轉化實踐,先進農業技術可以體現出科研價值,在應用之后則是使農業領域的經營進入到良性循環狀態,即市場需求持續變化、技術不斷研發和推廣、農業經濟水平進一步提高等環節的循環,各個過程還能相互督促并形成助推力,最終使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助力農業的發展。
3 提高農業技術推廣質效的措施
3.1 做好統籌管理,強化推廣效果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接山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該鎮的農業技術推廣受到當地相關部門的支持。該地在農業技術推廣上,做好統籌管理工作,市、縣、鄉三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配合,與當地農業企業、科研院所等緊密聯系與合作,共同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強化推廣效果。
泰安市相關部門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統籌管理核心,與當地農業院校、農業專業人才組成顧問團,根據當地不同作物、不同生長季節,深入到田間地頭進行考察,提出現代化、科學的農業生產理念,如指導農民利用生物技術進行農業生產,降低對農藥的需求量以及依賴,將病蟲害問題的重點放在預防與防御上,降低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相關部門構建農業技術推廣的試驗示范基地,采用信息技術與機械技術進行農業生產,向農民示范農業機械種植與生產效益與效率,提高農民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認可度與信任度。
東平縣相關部門負責組織新技術、新品種在農業技術推廣試驗示范基地的展示與推廣。該基地與當地農資企業進行合作,種植農作物以市場需求為主,農業結構合理,利用機械化方式進行種植、生產、加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進行田間管理,降低病蟲害問題的出現概率,實現土地資源利用最大化、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此外,東平縣相關部門強化與保險公司的合作,為農民提供高質量、快速、便捷的承保與理賠服務,為農民的農業生產利益提供保障,為農業技術推廣奠定良好基礎。
接山鎮相關部門緊抓各個鄉村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對當地農民開展培訓與教育工作,包括對農民進行機械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溫室調控技術等現代農業技術的培訓,向農民介紹農業可持續發展、構建文旅型特色旅游小鎮、生態農業等理念,提高農民對現代農業的了解與認識,提升農民對農業技術推廣的配合度,有利于提高農業技術推廣質效。此外,當地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親自示范與指導農民進行農業生產,讓農民將自身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直觀了解到不同農作物種植與生產之間的不同,提高農民的農業生產水平與能力。
綜上所述,為提高農業技術推廣質效,需要做好統籌規劃與管理工作,由上至下,保障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為農民吃下“定心丸”,解決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農民憂心的問題,讓農民沒有后顧之憂,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速度,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與轉型,為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3.2 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和創新,構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當地相關部門需要加強與農業科研機構以及農業企業的合作,因地制宜,加大農業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力度,推廣先進、適宜的農業技術與方法,提高農業生產服務質量與水平,為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支持[4]。例如,重視當地農產品種子的研發,構建種子研發中心,引進專業科研團隊以及先進的實驗儀器,對種源的收集、篩選、馴化、育種進行標準化管理,對土壤、空氣、水、植物、動物、人,六物生態循環健康融合構效關系進行探索創新、產業化轉化及應用技術創新,提高種子品質,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
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對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結構、生態環境保護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對農業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環節進行分析,制定階段性農業技術推廣方案以及推廣措施,完善現代農業技術的服務體系,明確工作流程、責任人以及每項工作的成果要求,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并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方案,針對性解決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掃清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的阻礙[5]。
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當地相關部門保障資金支持,做好資金預算并精細化監督與管理資金的使用,保障關鍵節點的資金投入,同時保障資金的調配效率。打造專業、穩定的農業技術推廣團隊,完善其工作制度,要求其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針對性農業技術推廣,解答農民問題,保障農業技術推廣質效。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進行農業技術推廣進度、質效的管理與監督,收集農民的建議與意見,讓農民參與到農業技術推廣中,提高農業技術推廣質效。
3.3 對農民進行培訓與教育,改變農民的農業生產觀念
當地相關部門積極組織農民進行培訓與教育,將農業技術推廣內容向農民進行解釋,提高當地農民的思想素質、對現代農業的認識以及農業生產能力。建議采取現場指導等方式向農民推廣農業技術,讓農民認識到農機技術推廣為自身帶來的經濟效益。例如,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接山鎮人民政府通過“田間培養”和“一班一案”重點農作物培訓等方式,在全市各鄉鎮對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農民進行“分段、實訓、參與”三個梯次的科技教育,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作為一項提升農民素質的基礎工程來抓,農民得到專家的現場指導,他們提高對農業技術推廣的積極性,為提升農業技術推廣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奠定良好基礎。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接山鎮人民政府構建新型職業農民現場培訓教育基地,通過邀請專家和講師團的方式開展集中培訓的形式,圍繞標準化農業生產建設、病蟲害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內容對職業農民精心培訓,同時將上級部門有關惠農政策的信息及時傳遞給職業農民,提高農民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認可度,讓農民在實踐農業技術過程中沒有后顧之憂,提高農業技術推廣速度與影響范圍。
由此可見,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農民是否接受、重視并實施直接影響農業技術推廣質效,只有提高農民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認識與了解,才能真正將農業技術推廣促進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落到實處,實現當地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4 結論
農業技術推廣對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在于提高當地農業經濟競爭水平、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科研結果的研發與轉化,推動當地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且農業生產與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為保障農業技術推廣質效,當地相關部門強化統籌領導、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和創新,構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保障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的資金投入等,為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現剛.現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對策[J].吉林蔬菜,2022(2):183.
[2] 劉祥華.農業技術在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23(3):31-34.
[3] 彭國福.農業技術在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分析[J].經濟師,2024(1):135-137.
[4] 張迅雷.農業技術在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23(18):156-158.
[5] 劉慶永,韓祥生.農業技術推廣對我國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1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