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雞新城疫(ND)用La Sota弱毒疫苗飲水免疫,能建立良好的黏膜免疫體系,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本次試驗通過檢測免疫后血清中免疫抗體的HI效價,對放養雞群用ND La Sota弱毒疫苗飲水免疫后,血清中免疫抗體效價的消長規律進行研究。從而為放養雞ND免疫提供一定依據。本次試驗免疫抗體維持群體保護持續期為210 d,考慮到在試驗期間,有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原因。建議在生產中,對于放養雞的ND在進行基礎免疫后,每間隔180 d進行1次補免,更可靠的方法是根據每群雞免疫抗體檢測結果確定補免時間。
關鍵詞:新城疫;活疫苗;飲水免疫;血清;抗體
雞ND是由NDV引起的雞和多種禽類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易感禽類常呈敗血癥經過,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難、腹瀉、神經紊亂、黏膜和漿膜出血。因致病毒株不同,ND發病癥狀、嚴重程度有很大的差異。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傳播迅速,病死率高,是危害養雞業的最主要傳染病之一,我國將ND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1 試驗背景
祁門縣為山區地貌,森林覆蓋率高達88.64%,環境優越,境內多山谷,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林地發展林下放養肉蛋兼用雞,是當地農民增加經濟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飲水免疫不僅降低免疫的勞動強度,減少工作量,而且免疫效果較好,所以養殖戶們大多選擇飲水免疫。放養雞大多采用的免疫程序如下。
1日齡,頸背部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病活疫苗;3日齡,飲水免疫雞球蟲病三價活疫苗;7日齡,雞ND、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二聯活疫苗,倍量飲水;14日齡,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倍量飲水;21日齡,雞ND、傳染性支氣管炎H52二聯活疫苗,倍量飲水;28日齡,
雞傳染性法氏囊活疫苗,倍量飲水;60日齡,雞ND活疫苗,倍量飲水;80日齡,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三價滅活疫苗,頸部皮下注射。
在日常工作中,發現采用上述免疫程序,在免疫操作正確時,300日齡內的放養雞群中未發現異常;超過300日齡的放養雞群,曾出現多起ND發病的情況。發病雞群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都不明顯,ND的典型癥狀和典型病理變化都未出現,發病時,雞群產蛋率下降,部分雞有縮頭、呆立、嗜睡的癥狀,少數排綠色糞便,部分雞出現盲腸扁桃體出血,極少數雞出現腺胃乳頭出血的病理變化。為更好地了解掌握通過上述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免疫的放養雞群,NDV在血清中免疫抗體的保護持續期,為今后的放養雞ND飲水免疫提供理論依據,特進行此試驗。
2 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
雞NDV、禽流感病毒(AIV)等病毒具有凝集某些哺乳類和禽類紅細胞的特性,稱為病毒血凝反應(HA),是病毒的一種生物學特性,而非特異性的血清學反應。但是特異性抗體可以抑制這種反應,稱為病毒的血凝抑制反應(HI),這一過程是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捎肏A試驗和HI試驗檢測、鑒定病毒,也可用于檢測病毒特異性抗體。
動物機體受到抗原(Ag)刺激后,由B淋巴細胞轉化為漿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Ig),能與相應的Ag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這類Ig稱為Ab。Ig存在于動物血液、組織液及其他分泌液中,依據化學結構和抗原性差異,可分為IgG、IgM、IgA、IgE和IgD。IgG是人和動物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占血清Ig總量的75%~80%,IgM是動物機體初次體液免疫反應最早產生的Ig,其含量占血清Ig的10%左右。所以檢測血清中Ab效價,主要是針對IgG、IgM的檢測[1]。
3 試驗材料
3.1 試驗動物
經過上述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免疫的120日齡的皖南三黃雞母雞30只。
3.2 疫苗選擇
(1)雞馬立克氏病活疫苗(CU1988/Rispens株;每羽份病毒含量不低于3 000 PFU);(2)雞球蟲三價活疫苗(柔嫩艾美耳球蟲PTMZ株+巨型艾美耳球蟲PMHY株+堆型艾美耳球蟲PAHY株;每羽份疫苗含孢子化卵囊400個±10%);(3)雞ND、傳染性支氣管炎(La Sota株+H120株和La Sota株+H52株;每羽份雞ND病毒含量不低于106.0EID50、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含量不低于103.5EID50);(4)ND活疫苗(La Sota株;每羽份病毒含量不低于106.0EID50);(5)傳染性法氏囊活疫苗(B87株;每羽份病毒含量不低于103.0EID50);(6)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三價滅活疫苗(H5N6 H5-Re13株+H5N8 H5-Re14株+H7N9 H7-Re4株;滅活前HA效價均為1:512)。
3.3 主要器械、試劑
主要器械、試劑有臺式低速離心機(湖南凱達科學儀器有限公司TD5A);96孔V型微量血凝反應板;可調微量移液器(FinnpipetteF3 KZ07558 KZ03358);雞ND血凝抑制試驗抗原(哈爾濱國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220930,有效期24個月);紅細胞(RBC),每次試驗都采用固定的3只成年公雞的紅細胞,首次采血300日齡。紅細胞懸液保存時間不超過24 h。
4 試驗方法
在當地林下放養的5 000只經過上述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免疫的皖南三黃雞群體中,隨機選擇30只母雞,隨機分成A、B兩組,每組15只。A組為完全放養組,B組為限制放養組,分別混入總數為100只的雞群中進行飼養。A、B組養殖過程中均未出現死亡。在120日齡(ND免疫后第60天)開始,每隔30 d采血、離心(1 000 r/min、8 min)后取血清。用血凝抑制試驗檢測血清中的免疫抗體(按《新城疫診斷技術》(GB/T16550-2020)中7.3和7.4執行)。
5 試驗結論
5.1 日齡與抗體效價
由表1數據顯示,在270日齡即免疫后210 d,免疫抗體效價的平均值為4.3,已接近臨界值,有26.67%的抗體效價為4,說明此時的免疫保護作用已很弱。如有ND強毒的入侵,此時雞群就有可能感染ND。在300日齡即免疫后240 d時,免疫抗體陽性率為63.3%,此時免疫抗體已失去群體保護作用。
5.2 效價精密度與免疫方式
表1中抗體效價分布分散不集中,結合表2中各日齡抗體效價的變異系數都在22%以上,最大差值有7個滴度,說明此次免疫抗體效價的精密度差,表示這群雞ND免疫效果不理想,最大的可能性與免疫方式有關。
5.3 抗體效價與野毒感染
表2數據中,120~150日齡,A組(完全放養組)有7只雞在150日齡檢測的抗體效價比120日齡抗體效價出現明顯升高,在排除試驗誤差和免疫應答的前提下,說明此期間A組有可能發生過ND野毒的感染;在150~180日齡,B組(限制放養組)有4只雞在180日齡檢測的抗體效價比150日齡抗體效價出現升高,說明此期間B組有可能發生過ND病毒感染;在180~210日齡,B組有3只雞在210日齡檢測的抗體效價比180日齡抗體效價出現升高,因出現的個體少,且只有1個滴度的差異,最大的可能性是試驗誤差造成的結果。通過試驗期A、B組都出現抗體效價異常升高的情況,說明祁門縣放養雞群感染ND的風險較高。
5.4 抗體效價與飼養方式
由表2數據可見,各日齡的抗體效價A組與B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完全放養與限制放養兩種飼養方式對免疫抗體的影響不明顯。
6 分析與討論
在270日齡時(免疫后210 d),免疫抗體合格率為76.7%,免疫抗體效價60%集中在4~5(1∶16~1∶32),
說明雞群對NDV的抗感染能力很弱,如有ND強毒入侵、必然發病。所以270日齡前必須進行ND的加強免疫。考慮到270日齡的雞個體較大,可采用ND La Sota弱毒疫苗4倍量飲水免疫[2]。
在300日齡時,免疫抗體合格率為63.3%,此時已無群體保護作用,但對個體還有保護作用。這時雞群如有ND病毒感染,雞群會出現每天零星死亡的現象,ND發病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不典型,這與臨床遇到的發病情況基本一致。如需確診必須進行PCR試驗。根據此次試驗結果,生產中,建議按上述基礎免疫程序接種后,對于ND每間隔180 d進行1次加強免疫。
因本次試驗抗體效價的精密度差,通過觀察多家養殖戶的飲水免疫操作,提出以下注意事項:異常天氣和雞群健康狀況有異時,不宜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前連續3 d,飲水中加入維生素C,減低應激;接種疫苗前后3 d禁止消毒和使用抗生素;接種疫苗最好安排在上午進行,控水的時間從天亮或開始補光時計算,當雞群中有70%的雞出現飲欲時(時長為2~4 h),開始進行飲水免疫接種;使用疫苗前應清洗飲水器,清洗飲水器時嚴禁使用消毒劑;疫苗要現配現用;配制疫苗時,使用涼開水,并在水中加入0.3%的脫脂奶粉,為保證疫苗稀釋均勻,可按倍量稀釋法,逐步對疫苗進行稀釋;疫苗用水量為30日齡內10 mL/只、30~60日齡20 mL/只、60日齡以上30~40 mL/只(根據雞大小和季節調整),水量的控制要保證每只雞都能飲到的同時,使雞群在1 h內飲完疫苗,充分保證疫苗的活性;增加飲水器或乳頭開關的數量,并均勻分布,保證每只雞都能及時充分飲用到;冬季水溫保持15℃以上,避免水溫過低,引起腹瀉和應激。
為盡量排除干擾因素,制備紅細胞懸液時,紅細胞的清洗次數增加為5次,提取紅細胞時從中部抽取。每次試驗前用待測血清與紅細胞懸液進行血凝試驗,排除不明凝集因子。因本地放養雞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不養公雞,有少量的公雞,在達到90日齡就全部出欄,所以根據試驗目的,全部選用母雞。完全放養就是雞的活動范圍不受限制,可以完全自由活動。限制放養就是雞在固定的區域內活動,平均每只雞的活動面積為2.25 m2以上。
參考文獻
[1] 楊漢春.動物免疫學(第2版)[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
[2] 董衛英.新城疫La Sota疫苗飲水對蛋雞免疫效果試驗[J].中國畜禽種業,2015,11(1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