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改善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筆者通過深入調查和分析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情況,發現存在供水設施老化和缺乏更新,水質和供水量不穩定,管理和維護不到位,以及缺乏有效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等問題,進而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包括加大投入和引入市場機制,強化管理和監督,改善維護和運維技術,以及加強信息共享和知識傳播。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提升農村供水設施的質量和可靠性,確保農民獲得穩定和安全的飲水資源,改善其生活條件,促進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供水工程;運維
在農村地區,供水建設和運維一直是一個重要而復雜的挑戰。保障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和改善生活條件,對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農村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隨著農村人口的流動和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首先,供水設施老化和缺乏更新是一個關鍵問題。許多農村地區的供水設施年久失修,無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飲水需求。其次,水質和供水量的不穩定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由于缺乏有效的凈化和蓄水措施,農村居民常常面臨著水質不合格或供水不穩定的困擾。同時,管理和維護方面的不到位也制約了供水設施的正常運行,缺乏專業的管理和維護人員,使得供水設施易受損壞和故障。最后,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也是一個客觀難題。
1 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的特點
1.1 復雜性
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具有一定特點和復雜性,這些特點使得該領域的工程規劃、設計和實施面臨許多挑戰。(1)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的特點之一是地理環境復雜多樣。農村地區的地形地貌各異,水資源分布不均,地下水位、水質和水源的可利用性存在很大差異。供水工程需要根據具體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靈活的設計方案和工程措施,確保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供應。(2)農村供水工程建設面臨著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的問題。相較于城市地區,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薄弱,缺乏完善的供水網絡和設施。供水管道的布置需考慮復雜的地形和村莊分布情況,同時還需兼顧農村居民的實際需求和水質要求。因此,供水工程建設需要在兼顧經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行性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研和規劃。(3)農村供水工程與農民利益的關聯性密切,涉及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參與。供水工程需要充分考慮農村居民的需求和期望,確保供水服務的公平、合理和可持續。同時,需要與地方政府、農業農村部門、環境保護機構等相關部門進行有效的協調和溝通,確保各方利益的平衡。
綜上所述,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的特點和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基礎設施的薄弱性、可持續性和維護要求的復雜性,以及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參與。針對這些特點和復雜性,供水工程需要制定靈活、可持續的設計和實施方案,注重與相關部門和農村居民的合作與溝通,充分滿足農村地區的飲水需求,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和改善生活條件。
1.2 分散性
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的特點之一是分散性。與城市供水系統相比,農村地區的居民分布較為分散,村莊和農戶之間的距離較遠。這種分散性給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帶來了一系列挑戰。(1)分散的居民分布增加了供水管網規劃和布置的復雜性。由于農村地區村莊之間的距離較大,供水管網的覆蓋范圍廣,管道長度較長,供水管道需要經過農田、山區、水域等各種復雜地形,設計和施工難度較大,也增加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的成本。(2)分散性也對供水工程的供水方式和技術選擇提出了要求。由于村莊分散,傳統的集中供水方式可能無法滿足農村地區不同村莊或農戶的水需求。因此,通常需要采取分布式供水系統,例如分散式水源、分散式水處理和分散式供水設備,以滿足分散分布的需求。這就要求供水工程建設在技術選擇和設計上具有靈活性和可擴展性[1]。(3)由于農村地區的分散性,供水工程建設還面臨著維護和管理的困難,供水設施的分散布局使得日常維護和搶修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和耗時。同時,農村地區的經濟狀況相對較弱,管理能力有限,給供水設施的長期維護和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應對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的分散性特點,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要充分的調研和規劃,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供水管網規劃,兼顧經濟效益和供水質量;二是采用分布式供水系統,如分散式水源和分散式供水設備,以滿足農村地區的分散需求;三是要注重加強維護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設,制定健全的運維制度和管理機制,確保供水設施的正常運行和維護。
綜上所述,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的分散性特點意味著供水管網的規劃和布置復雜、供水方式和技術選擇靈活、維護和管理困難。在面對這些挑戰時,需要綜合考慮供水工程的經濟、技術和管理等因素,確保農村地區居民能夠穩定獲得安全可靠的供水服務。
1.3 多樣性
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具有顯著的多樣性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3.1 多樣性的水資源
農村地區的水資源狀況差異較大,包括地下水、河流水和湖泊水等不同類型的水源。不同地區的水質、水位和水量變化都存在差異,因此對供水工程建設提出了差異化的技術和管理要求。
1.3.2 多樣性的供水方式
農村供水工程可以采用多種供水方式,如地下水抽取、引水、集雨等。根據當地的水資源情況和居民需求,可以選擇合適的供水方式。不同的供水方式有其各自的特點和適用范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
1.3.3 多樣性的水質要求
農村居民對供水的水質要求也存在差異。一些地區的水源可能存在污染問題,需要進行水質處理和凈化。而一些地區的水質較好,不需要經過復雜的處理過程。供水工程需要根據當地的水質情況,采取適當的技術和設施,確保供水的質量和安全性。
1.3.4 多樣性的需求和用水場景
不同的農村地區具有不同的用水需求和用水場景。一些地區以家庭生活用水為主,而另一些地區可能還涉及農田灌溉、養殖業用水等多種用水場景。供水工程需要根據當地的具體需求和用水場景,合理規劃供水管網和設施,滿足各種不同用水需求。
因此,針對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的多樣性特點,需要進行綜合考慮和靈活應對。在不同地區,要進行適應性的規劃和設計,根據當地的水資源情況、社會經濟特點和居民需求,制定相應的供水方案。同時,建設過程中需要注重技術創新和經驗積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技術調整和改進,提高供水工程的適應性和可持續性。
1.4 公益性
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具有顯著的公益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4.1 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旨在為農村地區的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飲用水,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這對于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促進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權益的具體體現。
1.4.2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不僅關乎居民的生活,也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農村地區的灌溉需求廣泛存在,供水工程的完善可以增加農田的灌溉水源,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農民的收益和生計[2]。
1.4.3 保護生態環境
良好的供水工程建設有助于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村地區的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通過對水源的規劃和保護,可以維護生態平衡,促進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1.4.4 縮小城鄉差距
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和生活水平。提升農村供水設施的品質和覆蓋率,可以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滿意度,促進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具有明顯的公益性,主要表現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保護生態環境、縮小城鄉差距和公平合理的資源分配等方面。正因如此,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不僅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更是促進農村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舉措。
2 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和運維存在的問題
2.1 運維管理成本高
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和運維面臨一些問題,其中之一是運維管理成本高。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成本上升的問題:
2.1.1 管網覆蓋范圍大
農村地區的供水工程通常需要覆蓋較大的范圍,這意味著更多的管道、設備和設施需要維護和管理。管網覆蓋范圍大導致了設備和人力資源的投入增加,從而增加了運維管理的成本。
2.1.2 管網老化和損壞
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供水管網可能會出現老化和損壞問題。老化和損壞的管道需要進行修復或更換,這需要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并增加了運維管理的成本。
2.1.3 人員培訓和技術支持
農村供水工程的運維管理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和維護。然而,農村地區可能存在人才短缺的問題,培訓合格的技術人員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資源。同時,為了保持技術的更新和升級,還需要提供定期的技術支持和培訓,這也增加了運維管理的成本。
2.2 供水穩定性較差
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和運維確實存在供水穩定性較差的問題。以下是可能導致此問題的一些因素:
2.2.1 自然條件限制
農村地區有時面臨自然條件限制,如山區地勢復雜、水源稀缺等。這些自然限制使得供水工程建設更加困難,可能導致供水系統的不穩定性。
2.2.2 設施老化和損壞
供水設施隨著年限增長可能出現老化和損壞,如管道破裂、泵站故障等。這些設施問題會導致供水系統的中斷或減少,影響供水的穩定性。
2.2.3 不足的管理和維護
供水工程的管理和維護的不足也是導致供水穩定性較差的原因之一。農村地區由于資源和人力限制,可能缺乏充足的管理和維護人員,導致設施無法及時保養和修復,從而影響供水的穩定性。
2.2.4 水質問題
農村地區的水質問題也會影響供水的穩定性。水源可能受到污染,如農藥、化肥等農業活動的排放,或者水質處理設施不完善,導致供水水質不穩定。
3 加強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管理的措施
3.1 明確農村供水建設與運維管理主體
為加強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管理,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3.1.1 設立明確的目標和規劃
在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管理過程中,要設立明確的目標和規劃,包括以保障供水安全與可靠性為目標,制定相應的指標和要求,為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和運維管理提供明確的方向。
3.1.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加強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和規章制度,明確責任和權責,加強工作機制和流程的管理,以確保供水工程的順利運行和穩定發展。
3.1.3 提升技術水平和人員培訓
加強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管理,需要提升技術水平和加強人員培訓。通過加強技術研究和技術創新,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手段,以提高供水工程的運行效率和管網穩定性。同時,加強人員培訓和能力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
3.1.4 加大投入和資金籌措
加強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管理,需要加大投入和資金籌措。政府應加大對農村供水工程的投資,增加項目資金支持和補貼政策,以保障供水工程的建設和運營維護的資金需求。同時,加強與各方合作,爭取社會資本參與,拓寬資金來源和渠道。
3.2 提高供水利用率
為提高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管理的主體,提高供水利用率,以下是幾項相關的措施:
3.2.1 水資源管理與調度
建立科學的水資源管理與調度機制,確保供水系統能夠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的水資源。通過合理的水源開發和調度,優化供水工程的設計方案,提高供水利用率。
3.2.2 水量計量和費用結構調整
推行供水量計量,建立合理的水費收費制度,根據實際用水量進行計費,激勵用戶節約用水。同時,對農村居民進行水資源管理和節水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水資源的重視和節約使用意識。
3.2.3 供水設備的更新與維護
及時更新和維護供水設備,確保其運行效率和穩定性。通過采用高效節水技術和設備,減少供水工藝中的水損失,提高供水系統的水資源利用效率。
4 結語
本文深入探討了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措施。通過對農村供水穩定性較差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自然條件限制、設施老化和損壞、不足的管理和維護以及水質問題等因素都對農村供水穩定性造成了一定影響。為了提高農村供水的穩定性,提出了一些主要的解決措施:(1)要健全供水規劃,考慮自然條件和水資源狀況,選擇合適的供水方案和水源;(2)加強設施維護和更新,定期檢查和維護供水設施,修復老化和損壞的設備;
(3)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加強供水工程的管理和監督,確保充足的人員和資源投入。本研究成果能夠為農村供水建設和運維管理的改進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為解決農村供水穩定性較差的問題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順國.甘肅省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護現狀分析[J].甘肅農業,2021(9):108-109+115.
[2] 尹娜.地方農村飲水安全管理的困境、立法理念與有效路徑[J].山西農經,2021(1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