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果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型產業之一,為國民經濟高質量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生產生活的發展以及建設進程加快,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增加,由于人為和自然等諸多因素影響,林果業的病蟲害問題較為突出,嚴重影響了林木品質與果業產量,阻礙林果業生態體系建設。為此,林果業病蟲害防控工作十分重要,為了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同時也要避免對生態造成二次破壞,應重視無公害技術的應用。本文針對林果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的無公害技術及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與研討,為業界管理及技術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果業;病蟲害;防控措施;無公害技術;技術推廣
我國林果業因使用化學藥劑、管理不足以及生態環境不穩定等問題造成病蟲害問題頻繁出現,直接影響到了林果業的發展。無公害防控技術在林果業病蟲害的防治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不僅可以促進果木的良好生長,還能夠確保更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1]。
目前,生態環保理念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各個領域中,在此背景下,林果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也要重視治理效果與生態保護協同并進,避免出現控制病蟲害傳染過程中對林區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科學運用無公害防控技術完成病蟲害預防與治理,既能夠保障防治效果,又能避免對林區生態環境的破壞,充分體現出生態林果業防治工作的落實價值[2]。
本文對林果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此為基礎對無公害防控技術的應用進行探討,旨在為林果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參考。
1 林果業常見病蟲害
1.1 果實蠹害
果實蠹害是指由于果實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受到一些昆蟲的食害或寄生而引起的病害,比較常見的有果實蛀蟲、果實咬食蟲等,這些蟲害會導致果實表面呈現出被鉆孔或被咬食的痕跡,降低果實的品質和市場價值。果樹葉片害蟲:果樹葉片害蟲主要指那些以果樹葉片為食的害蟲。例如,常見的果樹葉片害蟲有食葉性的食葉蟲和吸食性的吸食蟲。這些害蟲會導致果樹葉片被啃食或吸食,使果樹葉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從而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1.2 果樹癭蜂
果樹癭蜂是一種常見的果樹害蟲,主要危害果樹的細嫩枝條和嫩葉。果樹癭蜂幼蟲通過吸食果樹的汁液,使果樹受到機械損傷,出現癭狀突起,造成果實形狀不整齊、品質下降,并且會影響果實的生長和發育。
1.3 果實食蟲
果實食蟲是指那些以果實為食的害蟲,常見的果實食蟲有果實吸食蟲和果實蛀食蟲等,這些害蟲會導致果實受到嚴重的食害,造成果實的外觀不美觀,也降低了果實的營養價值和市場銷售價值。
2 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林果業病蟲害監測預報體系尚不完善,病蟲害信息采集、處理和傳遞不夠及時、準確,導致不能及時發現病蟲害發生,不能及時采取處理措施。一些區域仍然依靠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控,這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容易引發病蟲害的抗藥性增強,防治效果降低。生物防治技術研究和應用相對滯后,防治效果不盡如人意。長期以來,林果業病蟲害防治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病蟲害防治設施不完善,防治能力有限。針對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研究不足,缺乏新穎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術,導致管理措施的科學性不高。林果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許多防治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對病蟲害識別和防治技術掌握不足,影響了病蟲害防治效果。在林果業生產過程中,一些地方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生態環境保護,導致林果業生態環境惡化,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加劇。
3 選擇無公害防控技術的意義
發展林果業涉及的區域廣泛,但由于各種因素,如管理疏忽、氣候波動等,常常面臨病蟲害的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無公害防控技術的引入顯得尤為關鍵。通過果木撫育措施,例如,優化種植結構、提升土壤質量、確保充足的水分與養分供給,果木的抗逆性得以顯著提高,從而自然降低了病蟲害的發生概率。當遇到林果業病蟲害傳統方法往往是依賴于化學農藥,盡管能夠迅速控制,但其帶來的農藥殘留等問題卻不容忽視,它會給林果業生態環境造成長期且難以逆轉的損害。然而,隨著無公害防控技術的廣泛應用,有了更加環保且高效的替代方案,這些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蔓延,更重要的是使用過程中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任何傷害[3]。這意味著,在保護果木健康的同時也能夠確保整個生態系統的安全與穩定,因此,無公害防控技術不僅是對抗林果業病蟲害的有力武器,更是維護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所在。此外,實施苗木的檢疫與防疫工作,能夠從源頭上阻止病蟲害的傳播與擴散,確保果木的健康生長,這些無公害防控策略不僅有助于構建更加穩固的森林生態系統,也為實現林果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4 無公害技術簡介
4.1 生物防治技術
林果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控技術是指除化學藥劑之外的,具有綠色環保價值的防治技術手段,能夠在保障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同時減少化學藥劑濫用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簡單來講,無公害防控技術就是通過科學合理的營林管理以及環保無污染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來實現林果業病蟲害有效防治,如此保障了果木的茁壯成長,也消除過往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
目前,伴隨我國生態文明發展理念的確立,使無公害防控技術在林果業建設領域引發了廣泛關注,而相關技術也得到了社會層面的推廣和運用。林果業病蟲害綜合防治是指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綜合利用現代農業科技手段和自然生物資源,對林果作物的病蟲害進行預防、監測、防控和治理的綜合性措施。其中,生物防治是一種環保、可持續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生物防治依靠利用天敵或其他對害蟲具有致病、致死、寄生、拮抗等效應的微生物、昆蟲、螨類、真菌等生物因子,來防治和管理害蟲種群,并維持生態平衡,達到減少化學使用、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
4.2 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能夠有效的處理林果業病蟲害,同時,不會給生態環境帶來污染,比較常見的物理防治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誘殺,是基于林區中常見蟲害的特點與喜好,在周邊種植吸引害蟲的植物對害蟲進行誘殺,或將黑光燈放置在空曠位置,集中對害蟲進行誘捕。二是調溫處理法,結合害蟲的生長特點,對林區環境的溫濕度進行調控,使其不適合害蟲生長,讓害蟲的存活率得以降低,避免苗木受到損害。三是物理阻隔法,將白漆涂刷在苗木上,或是捆扎薄膜對病蟲害進行阻隔,從而保護果木。人工護理法。科學選擇苗木,做好檢查消毒工作,避免苗木攜帶病蟲害。苗木生長中定期檢查,及時處理和修剪受到病蟲害侵襲的枝葉,防止病蟲害產生與傳播。
4.3 樹干涂膠技術
不同樹種對某些特定病蟲害的敏感性不同,搭配不當可能導致病蟲害在人工林間的傳播和擴散。樹種之間可能存在競爭、共生、拮抗等關系,搭配不當可能破壞生態平衡,使一些有害生物大量繁殖。搭配不當可能導致人工林整體的抗病蟲害能力降低,增加病蟲害的發生風險。作為一種化學制劑的樹干涂膠技術對策,主要的方式就是在樹干的外部均勻涂膠,從而實現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目標。此種方法具有的優勢如下:此種涂膠的技術方式可以讓樹干的內部產生一層保護膜,有效避免水分過分蒸發的問題出現;還能夠良好預防細菌出現滋生的問題;此種涂膠技術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護樹木的樹干,讓樹木的壽命得到較大程度的延長;此種技術手段可以避免樹皮被蟲蛀。在實際情況中利用樹干涂膠的技術方式,需要嚴格參照害蟲喜歡在樹皮中生活的特征,通過在樹干上面涂刷膠的方式,獲取防治害蟲的效果[4]。
5 無公害防控技術在林果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策略
5.1 優化營造林技術及森林撫育管理
利用無公害控制技術來控制果木病蟲害,對于維護森林的健康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優化營造林技術和撫育管理,在造林技術上,現代林果業強調“因地制宜”,依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選用合適的樹種,保證造林成活率,抵御病蟲害。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不同樹種的合理配置,形成混交林、混交林等復合林,豐富物種多樣性,建立更穩定、更具抵抗力的生態系統,采用科學的造林方法不但改善了果木的觀賞價值,而且為果木的長期、健康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5]。而撫育與經營是保證樹木健康成長的一項重要措施,主要內容是林分的常規養護和管理,即采用透光伐和衛生伐等撫育伐手段,使樹木的生長條件得到改善,使之得以健康地生長,同時,對林分進行施肥、補植、修剪、除草、灌溉等養護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林分生態環境,為其健康成長提供強有力的保證。這些撫育管理措施的實施必須嚴格遵循國家和地方制定的相關技術規程和標準,確保其科學性和有效性,通過這樣的管理方式,不僅能夠顯著提升果木的生長品質,還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林果業病蟲害的發生,為林業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5.2 加大果木檢疫和防范力度
在開展林果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有關單位需要做好果木檢疫工作,并將所制定的各項管理辦法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在日常管理中,應當高度重視苗木的選育和檢疫,加大力度選用具有較高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的優良種質。同時,也要采用混合種植方法,通過選用不同的果木,克服人造林區域樹種單一問題,并為造林果木營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克服病害對其健康生長的不利作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病蟲害的蔓延,也能有效避免病蟲害的大規模暴發。
5.3 建立健全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
森林病蟲害種類繁多,形態多樣,對其生理特征和生長發育規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能夠更加精確地揭示其成因和發育模式,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奠定基礎。為保證森林病蟲害不會大范圍地暴發,同時,提高樹木本身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林果業管理者需要對其進行主動的控制,對林果業病蟲害的監測預警體系進行持續的改進與優化,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的幫助下,可以將物聯網信息技術應用到林果業病蟲害的監控與預測中,建立一個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全天候的森林病蟲害監控預測體系,實現對病蟲害的實時監控,為管理者提供準確、及時的數據支撐[6]。另外,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也是提高林果業病蟲害控制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要對林果業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有深刻的認識,精通相應的防控技巧,加強日常的巡查工作,保證對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進行及時的檢測和處理,同時還要與氣象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系,這樣才能使管理人員對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和發展趨勢進行更精確的預測,進而達到對林果業病蟲害的精確控制,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
6 結語
綜上所述,林果業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點內容,而病蟲害問題的出現會對林果業建設和健康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具體體現在減緩果木正常生長速度、造成果木大面積死亡、削減果木生態凈化功能發揮等方面,因此,要對果木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引起高度重視,在實際操作中,要注重對無公害技術加以運用,可以取得更為理想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程曉麗.林果病蟲害的多重防治技術探析[J].熱帶農業工程,2023,47(2):118-120.
[2] 田志剛.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在林果業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園藝,2024,47(2):31-34.
[3] 孫建安.淺析果樹栽培技術在現代林果業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2):190-191.
[4] 賀文萍.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花卉,2023(12):270.
[5] 韓艷.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無公害技術的應用[J].新農業,2023(11):54-55.
[6] 鄧衛斌.試析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23(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