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國要建成文化強國,文化強國的建設離不開文化產業建設,而強大的文化產業需要文化的支撐。哈爾濱是因中東鐵路而興起的歷史文化名城,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要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勇擔新的文化使命,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是拉動哈爾濱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文旅產業又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歷史文化街區的文旅產業生產要素的優勢和劣勢,從產業梯度視閾提出了凝練文化符號、圍繞文化符號規劃文旅產業開發、配置文旅產業生產要素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梯度理論 生產要素 文化 文旅產業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7-133-02
一、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文旅產業核心生產要素及其配置
(一)區域內文旅產業的核心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是維持生產經營活動必備的基本因素,通常包括資本、技術、土地、勞動力等內容。文旅產業的生產要素包括文旅資源、文旅產品以及文旅產業相關的人力資源,如自然風光、歷史古跡、民族風俗等文旅資源,文旅娛樂服務、文旅交通服務、文旅住宿服務、文旅餐飲服務、周邊產品等文旅產品,以及文旅業者及其掌握的文旅產品開發、生產、管理技術。其中,文化要素是文旅產業最核心的生產要素。
目前,中央大街區域相較于中華巴洛克區域文旅產業生產要素配置相對完整、充沛。娛樂、交通、住宿、餐飲服務設施齊全,相關業者從業經驗豐富,區域文旅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足之處在于中央大街毗鄰區域沒有得到相應的開發,導致文旅產業生產要素過于集中在中央大街,降低了區域文旅產業的經濟效益。而中華巴洛克區域的文旅產業開發遠遠落后于中央大街區域,文旅產品供給相當有限,無法滿足文旅消費需求。尤為重要的是,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整體文化符號不夠鮮明,由此導致區域內的文旅產品與非文旅區域內的產品供給高度重合,缺乏鮮明的文化特征,區域文化生產要素沒有充分發揮出應有的經濟效益。
(二)區域內文旅產業核心生產要素配置
文旅產業的發展依賴于文旅產業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市場化與非市場相結合的配置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文旅產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目前,中央大街—中華巴區域內的旅游資源開發、大型娛樂服務、交通服務等生產要素主要依賴國有資本進行配置,而餐飲服務、住宿服務、勞動力、文旅產業相關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配置則以市場化配置為主。其中,中央大街區域文旅生產要素配置相對齊備,文旅產業開發較為成熟,而中華巴洛克區域的文旅產業生產要素配置嚴重缺失,文旅產業開發非常不充分。
二、基于產業梯度理論的區域文旅產業核心生產要素分析
產業梯度理論認為創新是決定區域經濟發展梯度的決定性因素。如果區域內的產業依靠創新推動發展,則表明區域經濟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屬于產業高梯度區域,生產活動會逐漸從高梯度地區向低梯度地區轉移。文旅產業是哈爾濱的支柱產業,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是哈爾濱的文旅資源富集區,具備良好的文旅開發前景。但是,限于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內文旅產業開發創新不足,大量文旅資源未被有效開發,文旅產品供給不足,成為文旅產業低梯度地區。亟需從文旅產業資本富集的高梯度地區引入資金、技術、人才,促進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的文旅開發。
隨著產業梯度理論研究的深入,還有學者進行了逆向產業梯度理論研究。逆向產業梯度理論認為在產業低梯度區域,其生產要素可能存在資源稟賦,可以圍繞這些資源稟賦,通過補齊生產要素短板來實現區域產業結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擁有獨特的歷史積淀,獨特的文化是發展區域文旅產業的資源稟賦。可以依托歷史文化生產要素,引進先進文旅資本推動區域內文旅經濟發展。
三、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文旅產業開發的困境
(一)文化符號缺失制約了區域文旅產業開發
發展文旅產業的核心是要凝練出標志性的文化符號。能夠反映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歷史文化風貌的文化符號的缺失,直接導致區域文旅產業發展缺乏文化根基,文旅產品缺乏文化特色。此外,文化符號作為文旅產業開發的基石需要具體的載體。目前,中央大街區域較好地展現了歐洲建筑文化、音樂文化和餐飲文化。中華巴洛克區域僅對部分歷史建筑進行了修復并配有餐飲業,承載了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和飲食文化。但是,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更具歷史文化特征的文化符號仍舊未能獲得有效挖掘,或者因為缺乏載體而無法開發成文旅產品。
(二)區域內住宿服務、娛樂服務供給不足制約了區域文旅產業開發
目前,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僅開發了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西部的少量街區。中央大街輔街、臨近街路、中華巴洛克區域中部、東部缺乏文旅產業開發,住宿、餐飲、洗浴、酒吧等行業嚴重缺失,不能有效延長消費者的駐留時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難以實現區域內文旅產業的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
(三)區域內文旅交通服務缺失制約了區域文旅產業一體化開發
文旅交通服務缺失導致區域內文旅產業未能實現聯動發展。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地理毗鄰、文旅資源稟賦迥異,適宜聯動開發。目前,尚沒有專門的文旅交通服務聯通中央大街區域和中華巴洛克區域,導致兩片區域無法共享客流和文旅資源,降低了區域文旅經濟效益。
(四)地方藝術產業發展未能有效賦能區域內的文旅開發
哈爾濱是聞名世界的藝術之都,擁有高水平的藝術產業。但是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內大量街區的文旅開發沒有與哈爾濱的藝術產業協同發展,缺乏音樂、繪畫、雕塑、創意設計賦能,街區改造開發進度緩慢。同時藝術人才配置不足降低了區域文旅產業對國內外文旅資本的吸引力,導致區域文旅產業無法持續迭代發展。
四、促進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文旅產業開發的對策
(一)挖掘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的文化符號
由于歷史的原因,哈爾濱自開埠便是華洋雜陳之地,中央大街區域聚集了大量來自歐洲的金融、商業、藝術資本。而中華巴洛克區域則是民族工商業的聚集地。中外資本的聚集為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遺留下了豐富的風格迥異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些歷史文化遺產既包括歐洲工商、藝術文化,也包括極具特色的民族工商、藝術文化,同時還包括富有地方歷史特征的紅色文化,以及豐富的民族、宗教文化。挖掘富有區域特色的文化是開發區域文旅產業的基礎。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內標志性的文化包括:
1.闖商文化。闖商文化是闖關東精神在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實踐的產物。是民族工商業者面對復雜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敢于沖破藩籬束縛、樂于接受新生事物、自強不息的民族文化精髓。大批關內的闖關東者在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生根發展,創造出獨特的闖商文化。闖商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老商號,區域內民族工商業老字號眾多,但是目前相當多的老字號實體已經不復存在。為了避免老字號所承載的闖商文化散失,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把老字號梳理出來并登記注冊,歸入平臺公司,以市場化的方式逐步統籌開發。
2.紅色文化。以哈爾濱車輛廠工人為代表,哈爾濱還是中國最早開展工人運動的地方。大批馬克思主義者、進步人士曾經在哈爾濱地區開展民族救亡活動,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目前,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內現存大量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和進步人士的活動舊址,這些舊址在歷史上多為工廠、學校、報館、商號、旅館,作為紅色文化的載體,應當交由工商企業、教育、郵政等對應行業進行開發,以豐富本行業的歷史文化積淀。
3.民族風俗、宗教建筑文化。哈爾濱自古就是多民族文化交融之所,漁獵、游牧和農耕文化在此融合發展,對哈爾濱的文化習俗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中央大街區域多見歐洲民族風情的文化資源,中華巴洛克區域則有少量的鄂倫春族、赫哲族民族文化展覽。黑龍江省民族眾多,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同時,哈爾濱藝術產業發達、人才富集。因此,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具備藝術產業與區域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條件。此外,區域內曾有佛教、道教、伊oYVwMBWmfeb3cydJMKBBToivRew3jbt/vP7JAWKy2rc=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的宗教場所,目前,大部分保存完好,這些宗教建筑物一部分已經開辟為城市博物館,還有一部分亟待修復、開發。應當對現有的宗教建筑物以及所在區域進行綜合性改造,以適應區域文旅產業發展的需要。
(二)激活區域文旅要素市場,優化區域文旅產業布局和業態
文化符號是文旅產業的核心生產要素,文化符號的挖掘與打造是區域文旅產業發展的基礎,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的核心文旅資源基本由政府相關部門掌握,因此,應該以國資為主、民資為輔構建區域文化符號,并依托文化符號多元化、多層次地引入資金、技術、人力資源搭建區域文旅產業發展平臺。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面積廣闊,為兼顧開發效率、效益,標志性項目應該主要依托國資平臺開發,打造地標性文化符號。其余項目可以引入民間資本,充分發揮民資開發和經營的“小、快、靈”優勢。
目前,區域內的文旅產品以餐飲、娛樂為主,酒店、民宿、商業、演藝、酒吧、康養等產業大面積缺失,建議通過項目推介、招商引資等形式迅完善區域文旅產業布局,補齊區域文旅產業鏈條,提高規模效應。此外,區域內產業業態單一,建議在完善文旅產業鏈條的基礎上豐富產業業態,引入不同規模、不同檔次、不同營銷模式的文旅企業入駐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提高區域文旅產業的聚集效應。
(三)哈爾濱藝術產業賦能區域文旅產業開發
哈爾濱是久負盛譽的文化藝術之都,應該在區域文旅資源開發、文旅產品設計中大量融入音樂、舞蹈、雕塑、繪畫等藝術元素。中央大街部分文旅產品成功地融入了藝術元素,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中央大街毗鄰區域和中華巴洛克區域的文旅產品開發亟待與哈爾濱的優勢藝術產業融合發展。可以依托哈爾濱雄厚的文化藝術人才優勢在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內開發大型原生態歌舞表演,把專業的藝術工作者和原生態的少數民族演員整合在一起,充分展現黑龍江濃郁的民族風情。
(四)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文旅產業協同開發
1.規劃中央大街區域和中華巴洛克區域的文旅交通服務,依托中央大街的知名度和人氣,借助地鐵3號線、北馬路、江畔路從中央大街區域向中華巴洛克區域引入客流,形成哈爾濱“一線之隔、中西兩陳”的大文旅產業布局。
2.協調文旅產業生產要素配置和文旅產品開發,既要完善、促進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的文旅生產要素配置和文旅產品開發,也要防止生產要素重復配置、文旅產品同質化開發導致的經濟效益下降。中央大街區域盡管和中華巴洛克區域地理毗鄰,但是兩塊區域的文化迥異,充分挖掘兩片區域的文化符號,區域文旅開發才能有的放矢,文旅產品才能具有文化特色。
五、結語
基于上述研究,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應該把文化挖掘作為文旅產業開發的基礎,以區域文化為中心完善文旅產業生產要素配置,開發文旅產品,促進區域文旅經濟的發展。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區域歷史文化街區一體化開發研究”(項目編號:2023A014)]
參考文獻:
[1] 于亞卉.基于梯度理論的東北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研究[D].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2] 田家慶.基于產業梯度理論的京津冀產業轉移研究[J].中國儲運,2021(07):151-152.
[3] 徐永利.逆梯度理論下京津冀產業協作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9):73-75.
[4] 林增榮.論建設海峽西岸經濟的理論淵源與實踐發展[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77-79.
[5] 姚葉,駱恩華,宋小棟.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承接加工貿易轉移集中問題研究[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1(12)
[6] 劉麗娟.民族地區宗教文化旅游資源梯度開發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為例[J].旅游縱覽,2017(05):294-296.
(作者單位:姜崧,哈爾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6;姜鈺,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