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解放戰爭的推進,黨政機關從農村進駐城市。馬上能打仗的共產黨人面臨著馬下要治國的考驗。在面對城市管理和建設這一新的歷史課題時,鄧小平強調以史為鑒,要求黨員干部經受住進城的各種誘惑和考驗,永葆共產黨人先進性。他高度重視抓班子、帶隊伍、穩人心、謀發展,針對城市接管和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調查研究,提前思考謀劃,抓住關鍵要害,對城市管理和建設工作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在接管邯鄲中初步探索城市管理經驗
教育干部繼續發揚革命精神,克服享樂思想。1945年10月4日,千年古城邯鄲城解放,這是抗戰結束后中國共產黨在華北解放的一個較大城市。1946年3月,晉冀魯豫黨政軍機關進駐邯鄲市。隨著環境的轉變,部分官兵認為“和平民主建設新階段”已經到來,錯誤地認為戰爭即將結束,產生了厭戰情緒和貪圖享受的思想,不少人申請到后方或地方工作。鄧小平對這一現象高度重視,在3月15日的晉冀魯豫高級干部會議上,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18日,他指示《新華日報》(太行版)發表文章《邊區周圍國民黨軍隊兩個月攻我三百多次》。22日,主持中央局作出了《關于時局與任務給各區黨委、軍區、縱隊的指示》,嚴厲批評和平麻痹的思想傾向,揭露國民黨進攻解放區,破壞民主進步的群眾運動的暴行。指出:“李自成進北京不是整軍經武,準備打擊新的敵人,而是貪圖富貴,內部爭權奪利,結果失敗了。歷史的教訓不可不接受?!?5日,鄧小平在邯鄲市舉行的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一屆二次會議上作了《目前政治形勢的報告》,參會的黨內外人士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6月10日,鄧小平在晉冀魯豫軍區高級干部練兵會議上再次強調:“2500年前,趙武靈王都知道要胡服騎射,進行適應戰勢的軍事改革。我們共產黨人,更應該懂得實施戰略轉變的重要意義,要丟掉和平幻想,準備進行嚴重的斗爭?!边@一時期邯鄲是作為一個戰略要地進行經略的。
發揚艱苦奮斗作風,恢復和發展邯鄲城市經濟。晉冀魯豫中央局進駐邯鄲時,邯鄲城滿目荒涼,百業凋敝,百廢待興,百姓生活十分困苦。隨著邯鄲城的解放,四省交界處的人群開始在邯鄲聚集,人口劇增,吃飯都成了問題,黨政機關和部隊官兵生活也極端困難。為了和邯鄲人民一道度過這艱苦歲月,在鄧小平的倡議下,迅速展開了一場生產節約運動。鄧小平帶頭制訂個人生產節約計劃,并公布于眾,自覺接受群眾監督。鄧小平經常擠時間與中央局直屬機關干部一起荷鋤挑擔,參加機關生產。在他的帶動下,至5月底,中央局直屬機關開墾荒地110畝,并開展了運輸、紡棉花等副業生產,彌補了生活和其他方面的不足。鄧小平等機關領導堅持和干部戰士同吃同住,不搞任何特殊,主動放棄干部待遇,取消中央局直屬機關首長小食堂。他倡議節省“一粒米、一度電、一張紙、一雙鞋襪”,不僅彌補了經費不足,而且極大改善了干群關系,改進了工作作風,減輕了人民負擔。
克服群眾工作中“左”傾錯誤思想,結成廣泛統一戰線。邯鄲解放初期,店鋪、作坊仿效農村“雇佃貧”(雇農、佃農、貧農)運動的做法,掀起了“工店徒”運動,隨意揪斗掌柜、東家,清算他們的財產,提出增資、縮短工時等不切實際的要求,致使部分工商業者關門歇業或攜資外逃,居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人們甚至連一些日用品也買不到,更不要說生產工具了。這種“左”的做法,引起中央局高度重視,鄧小平親自出面進行糾正。1946年3月26日,鄧小平在邯鄲主持中央局制定《關于進一步發動群眾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放手發動城市的工人、店員、城市貧民和小資產者結成廣泛統一戰線,展開反奸清算斗爭?!贬槍ξ尹h干部缺乏城市管理經驗,照搬農村做法,不懂勞資兩利的政策等問題,4月下旬,鄧小平再次嚴肅指出:“我們做城市工作的,是否犯了把農村一套搬到城市的毛病?我們做工人運動的同志,是否懂得勞資兩利發展生產的方針?是否有要求過高妨礙繁榮經濟的毛???”5月4日,中央發布土改指示后,農民運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隨著運動的深入,農民不僅要分土地、分浮財,還要求分地主的工商業。在這一關鍵時刻,邯鄲市委提請鄧小平同志作指示。鄧小平以井岡山土改中注重保護工商業為例,嚴肅指出:“土改中千萬不要斗了工商業,只顧眼前,不顧后果,是要吃大虧的?!备鶕醒刖值闹甘竞袜囆∑降闹v話精神,邯鄲市委果斷停止了“工店徒”運動,制定了《市政建設方針》,使邯鄲市的經濟走上了恢復和發展的軌道。時任邯鄲市長王悅塵曾感慨地說:要不是小平同志這句話,邯鄲或許要變成農村了。邯鄲人稱頌說:“小平同志一句話,保護了邯鄲一座城。”
高度重視意識形態,發展城市文藝事業,提升宣傳工作平臺。隨著晉冀魯豫邊區黨政機關遷入邯鄲,一大批著名的文化藝術界人士陸續匯聚邯鄲。他們當中過去曾從事文化工作的,以及在新聞出版部門或文化團體供職的人們,被稱為“文化人”。鄧小平對他們非常關心,給予很多鼓勵。1946年4月13日至16日,鄧小平出席晉冀魯豫邊區文聯和晉冀魯豫邊區文協成立大會,他要求文藝工作者在這片土地上墾荒、播種,創作更多優秀作品,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邊區文聯、文協成立后,積極開展活動,組織文藝演出、翻身詩歌創作、翻身詩歌漫談會,舉辦展覽等文化活動。軍區政治部在鄧小平的倡導下編撰了劇本《十八天的江山》,告誡人們以史為鑒,居安思危,保持斗志。邯鄲解放后,鄧小平、劉伯承提出:有了穩固的解放區,就要辦一張自己的大報。中央局決定籌建中央局機關報,任命張磐石為社長兼總編輯,報社人員主要從《新華日報》太行社抽調。1946年5月15日,《人民日報》正式創刊發行。創刊典禮在邯鄲中學禮堂舉行,鄧小平和邊區主要領導出席典禮并題詞祝賀。鄧小平把毛澤東提出的“為人民服務”題贈報社,作為辦報宗旨。毛澤東聽說后,欣然為其題寫報頭。全面內戰爆發后,鄧小平在戎馬倥惚中仍然非常關注《人民日報》。1947年5月15日,在《人民日報》創刊一周年之際,鄧小平再一次為《人民日報》題詞:“集中意志,集中力量擊敗蔣介石,爭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業的最后勝利!祝賀人民日報一周年。”
審時度勢逐一破解大城市接管難題
為實現工作重點轉移,鄧小平深入思考,精心謀劃城市群解放和管理問題。到1948年下半年,劉鄧大軍已先后解放和接管了華北和中原的一些大中城市,但由于戰事的推進,沒有時間停下來專門研究城市管理問題。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毛澤東在3月5日的報告中,闡述了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必然性。下午討論毛澤東的報告時,鄧小平重點對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到城市的問題作了發言。他說:“我覺得城鄉問題,每一個革命時期都提到過。大革命以前,我們不要農村,城市又要得不好。大革命失敗后,我們依靠農村,目的在于拿到城市?,F在拿到了城市,我們應城市領導鄉村,否則會犯錯誤?!编囆∑秸J為,拿到城市,才能實現對農民的領導,實現工農聯盟,實現新民主主義轉到社會主義。有了城市,工作重點應轉到城市,這是關系革命成敗的戰略問題。3月14日,中央決定:鄧小平為中共華東局第一書記,華東軍區第一政治委員。華東局管轄范圍有上海、南京、杭州、蕪湖、鎮江等大城市。在當天的座談會上,鄧小平談到部隊渡長江后的新區籌糧辦法、城市籌款辦法、貨幣使用方法,并著重談了如何接管上海的工作。3月31日,鄧小平親自草擬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很快復電批準。百萬雄師突破長江防線,先后解放南京、上海、杭州及蘇、皖、浙、贛等廣大地區。
為建設人民新南京,加強政策紀律教育,實現在組織上、思想上、政策上會師。攻占南京,百廢待興,工作千頭萬緒,接管好這座城市,干部是決定因素。鄧小平把南下干部和當地地下黨干部的會師當作“第一關鍵工作”來抓,努力使兩方面干部迅速團結、融合起來,統一思想和行動,做到不僅在組織上會師,而且在思想上、政策上“會師”。1949年5月1日,鄧小平、劉伯承、陳毅和中共地下黨南京市委書記陳修良在南京“國民大會堂”主持召開南下干部和地下黨干部會師大會。鄧小平在大會上,要求廣大干部認真學習毛澤東思想,學習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統一意志,統一步調,擔負起新形勢下的新任務,指出:“進城后,一定要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犯了錯誤對不起先烈,就應該到雨花臺去檢討。”希望南下干部和地下黨干部互相團結,相互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做好接管南京的工作,為建設人民的新南京作出新貢獻。
南京解放后,國民政府留下的眾多公務人員、警察、工勤等人員,他們當中不乏具有一技之長的人,對于推動城市順利接管、提供城市管理經驗作用不言而喻。為了做到人盡其才,保持城市接管順利穩定,鄧小平指示,除怙惡不悛的戰爭罪犯和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外,凡屬國民黨中央、省、市、縣各級政府大小官員,“國大”代表,立法、監察委員,參議員,警察人員,區、鄉、鎮保甲人員,凡不持槍抵抗、不陰謀破壞者,一律不加俘虜,不加侮辱。這些人中,凡有一技之長而無嚴重的反動行為或嚴重劣跡者,人民政府準予分別錄用。因此,南京市的接管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市政建設很快打開局面。
南京擁有眾多城市文物和名勝古跡,但接管過程中,遭到一些戰士無意間的損毀或破壞。鄧小平和劉伯承為此通令全軍,要求廣大將士在今后的工作和戰斗中要注意保護當地的文物和名勝古跡。南京軍管會特意兩次發出通知,要求注意保護文物和名勝古跡。南京的部隊和各級干部倍加愛護歷史文物,有的還進行了初步維修。這一做法得到國際輿論的稱贊。
為攻占和接管上海精心準備,把盡快恢復經濟作為重中之重。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能否順利攻占上海,并保護好、接管好上海,關系到全局的發展。為做好攻占和接管上海的準備工作,1949年5月6日,鄧小平和陳毅率總前委移駐江蘇丹陽。鄧小平和陳毅經常在一起研究如何順利攻占上海又完整地保留上海的辦法,苦心孤詣地謀劃。他們還專門把劉伯承、譚震林、粟裕等請到丹陽來,一起精心研究,不斷修訂、補充完善作戰計劃。鄧小平根據南京接管工作的經驗,指示干部部門對接管干部進行人民解放戰爭的形勢、任務教育和接管工作的政策、紀律教育,要求部隊和接管干部認真學習《約法八章》《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為順利接管上海提供了重要的組織和制度保證。在接管上海準備工作細節上,鄧小平考慮得非常周密,譬如擬定接管上海各種組織機構的命令、印制軍管會命令和軍管會代表的任命書、刻制各種印章等,都親自過問。5月10日,鄧小平在丹陽致電毛澤東,就接管上海的準備工作報告說:“近日我們對外交紀律、入城守則、金融問題等等已有具體規定,對進上海的準備也較為細密。今后毛病可能少出一些,出了毛病也可能糾正得快一些?!?月26日,鄧小平率總前委、華東局機關和大批接管干部,在槍炮聲中乘火車到達上海。由于部署得當,作戰部隊嚴格執行紀律,27日,上?;就旰玫鼗氐饺嗣袷种?。
上海接管工作全面展開后,鄧小平考慮最多的是如何盡快恢復經濟的問題。他強調要發揮各方的主觀能動性,在工作中不要給予太多條條框框限制。針對當時美國對我多方限制封鎖的實際,鄧小平代表華東局向中央建議:在內部政策上強調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經濟困難;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一邊倒”,倒向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陣營。毛澤東對鄧小平的報告和建議給予充分肯定。
開創性地探索建設和發展大西南
高度重視干部隊伍建設,為解放和建設大西南提供堅強組織保障。解放大西南,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是干部不足。按照中央的方案,從二野用在南京的干部抽出一部分,從上海、杭州、蘇州、無錫等地抽出一部分人、職員及知識分子成分的黨員,從其他解放區抽調一部分新、老干部及川干隊的同志,仍然還缺一萬多名干部。1949年6月,鄧小平在南京召開的二野前委會議上提出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他說:“解決西南干部缺額的計劃,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具體實際,創造性地去執行。剛解放的南京、上海、蘇州、無錫、杭州等地區,經濟文化較發達,是出人才的地方,就在這些地區招收一批進步的大中學生和技術人員,以他們為主體,再配以老區干部為骨干。隨二野進軍大西南,以適應今后解放西南、建設西南的需要。”到9月13日,編人西南服務團序列人員共達1.7萬多人,形成“八方風云會金陵”的生動景象。為提高西南服務團干部政治覺悟和思想政策水平,鄧小平主持審定《西南服務團章程》和《集訓方案》,多次給服務團干部、學員講話、作報告,進行形勢和政策教育,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10月初,服務團從南京出發,分三路先后分別抵達貴陽、重慶、昆明。這1.7萬多名干部后來為解放大西南、建設大西南作出歷史性貢獻,一些人在解放西南及剿匪、征糧、土改等斗爭中犧牲,長眠在西南的土地上。
毫不放松思想作風建設,以嶄新的面貌進城趕考過好勝利關。進軍大西南的任務下達后,二野部分指戰員出現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情緒。一些人畏難怕苦,部隊還出現了發牢騷、說怪話、鬧待遇、本位主義和無組織無紀律甚至擅自離隊的現象。針對部隊中暴露出來的不良思想傾向,鄧小平多次在各種干部會議上講話、作報告,聯系廣大指戰員的思想實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動員。9月5日,二野前委向全軍各級黨委及各級首長發出《關于克服不良傾向的指示》,要求廣大指戰員忠實于黨的事業,忠實于人民的事業。號召全軍克服困難,為奪取全國勝利作出新的貢獻。
西南解放后,一些機關和部隊進駐城市,主要任務由軍事斗爭轉入城市接管。部分干部思想發生微妙變化,開始滋生居功自傲、貪圖享樂的思想,有些甚至出現脫離群眾的傾向。一些機關干部進城后四處忙著找樓,挑好房子住,這引起鄧小平嚴重關切。他召集機關領導到他家開會,大家看到,鄧小平和劉伯承兩家合住一套房子,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和平享樂思想不對,紛紛把房子退了。1950年1月12日,劉鄧發出認真檢查和糾正享樂思想的通知,要求干部以身作則,嚴格律己,不設私人公館,房子擠著住,集體辦伙食。鄧小平一再告誡同志們不要脫離群眾,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不要迷失方向,要嚴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聲譽,一切服從人民利益,永葆黨的純潔性。從嚴治軍,從嚴治黨,是劉鄧大軍在戰爭年代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他們進城趕考,過好勝利關的一條重要經驗。
堅持和發展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謀發展。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由于解放軍攻勢神速,蔣介石破壞重慶的計劃大多來不及實施,重慶的工業設施基本完好地得以保存。這對人民解放軍入川部隊依托重慶供給、經營全川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后來,鄧小平給中央的報告中,特別談到“重慶工業得以挽救,這是比之消滅敵人更為重大的勝利”。針對西南解放前,許多國民黨將領和軍政人員彷徨不定的情況,鄧小平和劉伯承、賀龍等重視開展政治攻勢和策反工作,向西南各省國民黨軍政人員提出“四項忠告”,大力宣傳共產黨對待起義投誠人員的有關具體政策。在切實有效的統戰工作的影響感召下,西南各地國民黨殘余部隊將領紛紛率部起義。進軍西南前,鄧小平就強調,要做好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四個“朋友”的統戰工作。后來又進一步擴大了“朋友”的范圍,提出:“朋友就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少數民族、海外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编囆∑椒浅V匾朁h外民主人士的民主協商和團結合作。西南軍政委員會,6位副主席中就有熊克武、龍云和劉文輝三位黨外民主人士,各部門正副部長級的職位中黨外民主人士占到三分之一。他經常強調,“黨員與非黨員合作不好,統一戰線就不能鞏固,就會使自己孤立起來,就會做不好工作?!痹卩囆∑降臎Q策和領導下,增進了西南各民主黨派各階層各界群眾的大團結,凝聚成共同建設發展西南的強大力量。
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努力創造安定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城市回到人民手中,管理和建設城市也必須依靠人民群眾。鄧小平堅持走群眾路線,善于集思廣益。1949年12月8日到18日,鄧小平和劉伯承組織召開了各界代表座談會,聽取他們對接管、改造和建設城市的意見建議,動員各界群眾參與到城市改造和建設中來。1950年1月4日,在重慶的一次接管干部代表會議上,鄧小平特別強調要依靠工人階級。重慶工人群眾被廣泛發動和組織起來,護廠護店,協助接管工作,在工礦企業恢復發展生產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由于歷史原因,西南地區長期以來封建勢力根深蒂固,民族隔閡深,經濟和文化落后。加上蔣介石集團逃離前制造的各種矛盾,給西南留下一個經濟蕭條、物資匱乏、物價飛漲的爛攤子。進駐重慶后,鄧小平重拳出擊,大力整治恢復金融秩序,成立人民銀行,提升人民幣信用度;緊急調撥生活必需品,穩定物價,抑制通貨膨脹;加強市場管理,粉碎敵特搗亂,迅速恢復和建立起穩定的國營和公私合營經濟。
西南解放后,大量的起義投誠部隊、被俘國民黨人員、舊政府人員和舊職員急需教育改造和安置。鄧小平認為管理好城市、建設好西南才是后面“真正的戰爭”,概括地提出了改造“九十萬”(教育改造起義投誠與俘虜的國民黨軍隊九十萬人)、發動“六千萬”(組織發動西南七千多萬人口中的百分之九十的基本群眾)和提高“六十萬”(提高西南地區現有的六十萬部隊的質量)的任務。為解決城市2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鄧小平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制定了比較科學完善的征糧措施方法,并針對征糧過程中遇到的匪患問題,一體推進征糧和剿匪工作。到1950年底,共殲匪55萬多人,投降自新近30萬人。毛澤東致電嘉獎西南剿匪部隊:“路線正確,方法適當”,“成績極大,甚為欣慰?!?/p>
興建成渝鐵路帶動百業發展,交出進城趕考的滿意答卷。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西南地區交通不便,是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落后的原因。大城市工業結構不合理,是制約城市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因素。以重慶為例,工業規模雖然很大,但結構單一,許多大型企業原料主要來自外國,城市接收后因原料和市場鏈中斷,不得不停產。興建成渝鐵路是四川人民多年的夢想,也是恢復生產,帶動百業發展的重要舉措。1949年夏天,鄧小平在上海向專家征詢興建成渝鐵路的意見,并托人物色興建成渝鐵路和發展重慶輪船制造業的技術人才。12月,鄧小平在主持西南局常委辦公會議上,做出了“興建成渝鐵路,造船修建碼頭”的決定。這一決定的實施,不僅調整了重慶等大城市的工業結構,還將促進重慶和西南許多國營和私營工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正式通車,這是新中國自己設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為西南鐵路網建設的開端,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打下了基礎。在推動了西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的同時,贏得了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權的信任和擁護,是鄧小平進城趕考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講話指出:“鄧小平同志在這里領導中共中央西南局進行了大量開創性工作?!编囆∑皆诖笪髂系某鞘泄ぷ鲗嵺`中,堅持一切為人民,一切服從人民利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開創性工作,為國民經濟恢復、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作者系中共廣安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鄧小平研究中心原主任)
責任編輯: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