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美術繪畫中的重要元素,培養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讓學生掌握色彩運用的要領和技巧,并形成個人風格,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知識的熱情。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基于學生對色彩的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的色彩感,讓他們掌握系統的色彩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一、探討價值,掌握教學原理
色彩教學是美術教學的基礎,對于學生色感的培養及造型能力、審美素養、創造能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靈活地運用色彩來表達想法和傳遞情感。教師要借助色彩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掌握色彩知識,為藝術創作奠定基礎。長期的色彩教學實踐能夠提高學生的色彩運用水平,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藝術設計、視覺傳達、室內設計等專業是以美術學科知識為基礎的。色彩教學作為美術學科知識的重要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藝術創作的方法,探尋藝術方向,實現個性技法的準確運用。學習色彩知識能夠促進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聚焦問題,找準教學癥結
(一)學生缺乏良好的色彩學基礎
很多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后才開始接觸色彩學知識,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美術訓練,美術功底薄弱,對色彩的認知比較淺顯。如果教師不進行學情分析就盲目地開展色彩教學,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色彩教學過于程式化
優秀的美術作品既要有精巧的構思,又要有符合主題的色彩搭配。個性化的色彩運用可以展現畫家的個人繪畫風格,但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為追求教學進度,將大部分時間消耗在色彩理論知識的講解上,而忽略了學生對于色彩的個性化感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的繪畫作品缺少靈性和創新。
(三)教師對色彩設計的理解過于傳統
中職學校的美術教學側重原理的講解,如果教師過于依賴教材,色彩教學囿于理性分析的層面,缺少創造性的表達,則會導致學生無法發散思維。如果離開了教師的引導,學生就不能靈活地運用色彩創作出高質量的畫作。
(四)課程教學缺少多媒體技術的輔助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Photoshop、CorelDRAW等軟件的使用能夠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相較于傳統的手工調色,技術手段的應用能夠拓展學生的認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但在當前的中職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手段未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這影響了色彩教學的效果。
三、優化引導,提高教學效果
(一)情境為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根據中職生的思維方式與認知特點,結合色彩課程教學的主題,采用情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觀察畫面,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讓學生能夠感受色彩藝術的魅力并掌握色彩搭配的技巧。情境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例如,在進行色彩表現方式的教學時,筆者先播放了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黑白版本,再播放其修復后的彩色版本,讓學生通過對比,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創設情境,開展色彩教學活動。情境教學能讓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直觀,有助于刺激學生的感官,增進他們對色彩的理解。由于認知的差異,中職生對同一作品的感受是不盡相同的。教師可以將畫作與背景音樂搭配起來,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向日葵》這幅畫中的土黃色、檸檬黃能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在引導學生欣賞這幅畫時,筆者播放了節奏舒緩的背景音樂,讓學生自然地感受作品傳遞的生命力。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色彩理論融入具體的情境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增進他們對色彩的感受和對色彩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在進行風景畫色調教學時,筆者讓學生觀看窗外的景色,使他們對窗外景色的色調形成一定的認知,并讓他們分析影響色調的因素,探討色調與季節的關聯。為使學生感受色調的變化,筆者為學生展示了四季景觀圖片,引導學生欣賞四季色調之美,并學會合理運用色彩。筆者引導學生開展寫生訓練,促進了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借助四季之景感受不同環境下的色彩差異。
(二)活動為源,促進學生對色彩的運用
在色彩教學中,教師可以組
織與學生專業相關的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引導服裝專業的學生結合色彩知識進行服裝設計,引導食品專業的學生應用色彩知識進行擺盤創作。學生在運用色彩時可以融入自己的專業特點,以積累色彩運用經驗。在色彩運用實踐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創造與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感受美、探究美、創造美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色彩風景的教學時,筆者講解了創作色彩風景畫的技巧,讓學生學習色彩在風景畫創作中的應用。又如,為促進學生對色彩知識的掌握,筆者開展了“尋找春天”的主題活動,引領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描繪初春的美景,并學會運用色彩搭配的技巧及明暗處理的技法進行創作。
教師在學生創作時應該提供必要的指導,以提高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教師可以提出“如何讓畫面有空間感”“初春應該用怎樣的色調”“表達春天在色彩處理方面應該如何操作”等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學生創作完成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創作體會,讓學生觀察其他學生在色彩運用方面的技巧,并在互學互鑒中加深對色彩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感受美、創作美的過程中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
在生活中,色彩無處不在,但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下,色彩的表現會存在差異,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色彩觀察力的培養,讓他們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色彩的變化,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校園內的美景,組織學生進行寫生活動,讓他們對色彩的變化形成準確的認知。為提高寫生活動的質量,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寫生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創作思路。在創作過程中,教師要解答學生遇到的困惑,以促進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為其后期的色彩學習提供幫助。
教師引導學生賞析作品,能夠啟發學生的美術創作,加深學生對色彩使用方法的理解,提高色彩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將美術作品轉化為能被學生所用的創作素材。教師可以組織美術作品賞析活動,引導學生走進畫家的內心世界,感受畫家所表達的情感,并讓學生分析作品色彩,感知畫作的風格,使學生能透過色彩表達理解作品的內涵。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威尼斯大運河》時,讓學生感受作品中粉紫色的建筑與金色的晚霞交相輝映營造出的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讓學生著重學習藝術家對粉紫色與金色的運用,感受這兩種顏色給作品帶來的純凈和溫暖的氛圍。
(三)鑒賞為根,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審美素養,在教學中增加一些基礎性內容,引導學生通過鑒賞拓寬藝術視野。教師要立足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美術知識體系。例如,在進行冷暖色對比的教學時,筆者為學生展示了冷暖色對比圖,讓學生體會冷暖色對比的強烈跳躍感,并為學生講解了運用冷暖色對比表現陰暗感、描寫人物的方法,以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信息技術為色彩教學提供了支持,能精準地呈現色彩,優化學生的鑒賞體驗。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色彩素材,引導學生進行鑒賞,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要將現代化技術與色彩的理論知識融合起來,給傳統的美術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例如,在進行色彩運用的教學時,筆者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將文字、圖片、視頻等媒體元素與色彩知識相結合,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直觀。
教師可以將音樂與繪畫相結合,挖掘音樂與色彩之間的內在聯系,以豐富學生在鑒賞過程中的視聽體驗。在進行色彩內容的教學時,筆者播放了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該樂曲節奏舒緩,能讓學生通過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幅靜謐的動態景色。在學生鑒賞完音樂后,筆者向學生展示了與《春江花月夜》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講授了有關色彩的知識,讓學生將色彩的變化規律與音樂的旋律聯系起來進行想象,促進學生對色彩的理解與感知。在色彩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留有想象的空間,可以依托教學內容為學生呈現不同的音樂,讓學生借助音樂的節奏、旋律感知色彩的變化,增強學生的色彩感受力。
(四)實踐為基,增進學生對色彩的認知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經驗的積累,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色彩運用水平,彰顯美術教育的價值。例如,在進行色彩混合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準確地了解色彩的本質特征,并體會色彩所傳達的情感,筆者根據學生的美術基礎、學習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的三原色、三間色等色彩知識,圍繞“多彩的季節”這一主題進行創作實踐。小組成員分工不同,有的成員負責繪制線稿,有的成員負責為線稿上色,還有的成員負責完善作品。小組成員的相互協作,營造出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增進了學生對色彩的理解,融入了學生獨特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強。因此,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進行創作實踐,增進學生對色彩的認知。
(五)評價為輔,增強色彩教學的效果
評價是美術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內容,教師要實現“教、學、評”的融合,以增強美術教學的效果。在色彩教學結束后,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色彩理論知識學習、運用色彩知識創作的表現作出客觀的評價,以引導學生反思創作過程,總結創作經驗,促進他們對色彩的理解。教師要指導學生完善自己的作品并用色彩為作品賦予特定的情感,以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教師可以基于空間構圖、色彩搭配、情感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在肯定學生創作亮點的同時,指出學生在色彩運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合理的修改意見,以增強學生色彩學習的效果。
結語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生本理念,豐富教學手段,以情境創設、實踐活動、鑒賞教學、多元評價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與理解,以提升學生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現代服務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