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
劉丹
遼寧省阜新市細河區教育局中小學社會實踐部部長,遼寧省勞動教育骨干教師,省校外實踐基地發展聯盟核心組成員,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家長學校校長。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遼寧省教育學院始終倡導“學校+基地”的有效途徑。為了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農業的魅力,發現農耕的樂趣,農業研學勞動教育活動策劃便應運而生了。
我們團隊策劃此項活動的目的是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隨著學生的年齡和實際勞動水平的增長而逐步深化和拓展,處理好學期間、學年間、學段間勞動項目的有機銜接,關注勞動項目主題的序列性、層次性和整體性,保證學生勞動素養的持續性提高,讓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不同的時間來基地體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樂,感知農耕之美。
1.育苗與栽培
春耕時節,帶學生走進實踐基地,學習基礎農業知識,了解常見植物習性。讓學生認識常見的農作物幼苗,學習簡單的育苗方法,能夠自己動手完成黃瓜、西紅柿、花生等農作物的育苗,并把育好的苗種植到實驗田等。如:了解花生種子發芽要求較高的溫度,普通型為15~18℃;地上開花、地下結果是花生所固有的一種遺傳特性,也是對特殊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花生要栽植在沙質土壤里,并需要及時進行中耕,多次進行培土,以便它的果實在黑暗中形成。
2.觀察與考察
組織學生為栽培好的幼苗進行澆水、施肥及農田觀察,了解不同作物的生長情況、病蟲害如何防治等。如花生依據土壤情況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顯著;氮、磷、鉀和硼均可根外追肥;花生的常見病害有花生銹病、早斑病、褐斑病和晚斑病等。讓學生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了解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現狀,開闊視野。
3.收獲成果
在秋收時節,帶學生們走進農業實踐基地,學習翻地瓜、起花生、摘豆角、摘葡萄等勞動技能。讓學生們親身參與農作物采摘、加工等環節,感受農耕的辛苦與快樂。
4.以賽促勞,“勞”有所獲
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競賽活動,讓學生們親自動手,體驗農產品加工的樂趣,并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菜肴。
例如:在“我是小小廚藝師”的競賽活動中給學生的任務單是:一、設計食譜,包括顏色的搭配、營養的搭配、冷熱的搭配、烹飪方法等;二、分工明確,包括誰拾柴、生火,誰擇菜、洗菜,誰切菜、炒菜,誰做飯,誰洗碗等。任務明確后,孩子們有分工、有合作,忙得不亦樂乎。活動結尾,學生們吃著自己做的可口飯菜,享受勞動的成果,個個喜笑顏開。
基地的勞動教育課程,讓學生們親歷勞動過程,感知農耕之美,提升了育人實效性。不但解決了學生農業知識匱乏問題,還使學生了解到耕種的不易,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從而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