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韓亞楠
遼寧大學(阜新) 城市研究院院長,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第36 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委,遼寧省電影家協會理事,沈陽市拔尖人才,《數字出版研究》編輯部入庫專家,出版學術專著兩部,主持教育部項目一項,遼寧省社科基金、遼寧省教育廳等多項科研項目。
1 勇敢面對就業壓力,相信所學能夠服務社會
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大學生要告別高等學府的象牙塔,走向社會。很多同學由于對走入社會心生恐懼,于是從本科讀到碩士,又從碩士到博士,甚至博士后,只為逃避就業壓力。實際上,所有的學習都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我們拿到的文憑必須能為社會提供相應的服務。現在,本科生還是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的,只要勇敢邁出一步,就能找到相應的工作。去年我有個畢業生考研失敗,在畢業典禮哭著對我說,老師我一定考回來。結果,今年連考研報名都沒參加,給我打電話說老師我找到喜歡的工作了,專業對口,非常棒,以后需要碩士學位我再回來讀。對此,我深表贊同。青春是人生最大的成本,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一定要先去工作,在實踐中找差距。如果在工作中有需要,可以再回學校升級學歷。
2 別以考公考研為名,錯過求職黃金年齡
近些年,很多同學反復考研、考公,家長也不惜代價支持兒女。其實,更適當的做法是引導孩子先就業再擇業。
《曹劌論戰》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有數據統計,大學生在大四那一年的考研,錄取率是非常高的,因為在學校有學習氛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如果一次考研失敗,大可不必脫產反復“二戰”“三戰”,完全可以邊工作邊考研。
現在的研究生類型非常多,比如在職期間可以考專業碩士,這樣考上以后甚至不需要調動人事檔案,既能盡快服務社會,又能在年輕的時候積累豐富的業內經驗。考公務員也可以考到35 歲,從本科畢業到35 歲有十多年時間考公。而且,面試的時候往往是有基層經驗的考生更容易脫穎而出。所以說,家長和同學們務必清醒,年輕就是優勢,盡量在最佳年齡及時就業。
3 天高任鳥飛,家長需及時放手
經常有同學抱怨,當初如果不聽父母的,現在會發展得更好。
確實,每到畢業季,很多家長就想著要孩子回老家,離自己越近越好,事實證明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現在高校專業分科很細,有的專業只在特定一些城市或者區域發展較好,家長沒有必要因為對孩子的思念,而讓孩子回到自己身邊。
作為父母,在孩子獨立工作初期,可以經常到孩子所在城市探望他們,漸漸地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們發展得很好,在沒有父母扶持的地方,也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愛子當為其計深遠,不能只為父母思念之情耽誤孩子們的遠大前程。隨著科技發展,時代進步,家長的思維和看世界的眼光,已經落后于孩子們的認知,愛孩子就是及時放手,讓他們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
大學畢業,是結束也是開始。希望年輕的朋友們,帶著青春的激情和夢想的翅膀,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愿你們的未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