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專欄
張海英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行政學院、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教授,兼職律師, 遼寧省政府法律顧問,遼寧省侵權責任法研究會副會長,遼寧省行政復議專家,沈陽、大連、鞍山、鐵嶺、盤錦、葫蘆島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
引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經于2020年5月28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不經意間,我們已經進入了民法典時代。《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民法典》是以“人生行為規則”為主線,循著人性所有的需求設計的,民法典對人的關懷是“從搖籃到墓地”,即從一個人出生成長,到結婚成家,再到財富傳承,按照不同的人生階段來設計行為規范,非常全面系統。《民法典》一共1260 個條文,共七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
學習《民法典》不但能維護好自己的權利,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套當代人的行為規范,幫助我們從思想上到行為上都變成一個合格的當代人。為了讓讀者朋友更好地學習理解《民法典》的主要內容,我們將通過系列專題的形式陸續刊出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民事行為規則,讓民法的精神、理念、價值如同食物一樣,融化到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成為每個人的一種教養。本專欄愿與各位攜起手來共同推進中國的法治進程,在法治天下的路上,有你、有我。
案例1"未出生的胎兒有權利接受爺爺奶奶贈予的名家字畫和房產嗎?
小李的公婆聽說小李懷孕了,特別高興,決定把收藏了一輩子的一幅名家字畫和一處房產贈送給正在孕育中的孫子(孫女)。此時孫子(孫女)還未出生,他(她)有權利接受爺爺奶奶的贈予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民法典》關于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如何規定的?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它是人之為人的法律資格。
依據《民法典》第13 條的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那么,怎么認定自然人的出生呢?法律界歷來有不同主張。有“陣痛說”、“露出說”、“斷帶說”、“發聲說”、“獨立呼吸說”,通說為“獨立呼吸說”。
也就是說,只要胎兒全部脫離母體且在分離之際有獨立呼吸行為,就視為已出生,就開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一直到死亡時止。自然人在出生之后和死亡之前,都平等地享有“完全民事權利能力”。
胎兒因為還沒有出生,只有在法律規定的利益保護上享有“部分民事權利能力”,如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
依據《民法典》第16 條的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胎兒的前述民事權利能力,在民法中被稱為“部分民事權利能力”。
現在,我們回到前面的案例。
雖然胎兒還沒有被娩出,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但由于《民法典》第16 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因此,未出生的胎兒有權利接受爺爺奶奶贈予的名家字畫和房產,只不過他(她)此時還不能依照自己的意志去接受贈予,需要由他(她)的父母作為代理人,代其接受爺爺奶奶的贈予。
案例2"丈夫腦死亡后,妻子可以再嫁并繼承丈夫的“遺產”嗎?
丈夫小張因車禍導致腦部受損,被送到醫院做了腦部手術后,一直昏迷不醒。半年后,小張大腦死亡,但還有心跳和呼吸,醫生說不會再有蘇醒的可能。妻子小王認為,既然小張大腦已經死亡,而且醫生也說不會再有蘇醒的可能,因此,其認為現在可以繼承丈夫小張名下的財產并再婚。
請問,在丈夫小張腦死亡,但還有心跳和呼吸的情況下,妻子小王可以再嫁并繼承丈夫的“遺產”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民法典》對于自然人的死亡是如何規定的?
自然人的死亡,包括生理死亡和法律上的宣告死亡。我國法律判斷自然人生理死亡的標準是“生活機能喪失說”,即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才被認為是死亡。法律上的宣告死亡,是指依據《民法典》第46 條的規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滿四年;或者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滿二年(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請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時間的限制),經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死亡,人民法院支持的。
《民法典》第13 條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自然人生理死亡的標準是“生活機能喪失說”,即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才被認為是死亡。單純的“腦死亡”不是判斷自然人生理死亡的標準。
丈夫小張雖然此時已經腦死亡,但還有心跳和呼吸,其還沒有達到生理死亡的標準,其此時還擁有“完全民事權利能力”,其與妻子小王的婚姻關系不能自動消除,妻子小王不可以再嫁,也不可以繼承丈夫小張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