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前會計適用于高速經濟增長階段的規則和體系也應變更內容,以重新適應高質量經濟發展。為了更好地變更或重塑會計規則和體系,文章對會計作用于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機制進行了探討,認為:(1)目前已有的相關文獻大多探討了會計與高質量經濟發展存在相關關系,而很少對會計和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因果關系進行討論。(2)通過會計數據作用于財務發展從而達到最終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的結果。(3)現有的會計準則很少對微觀經濟主體的社會責任進行衡量,而這一點是高質量發展會計變更的著力點。
【關鍵詞】會計;高質量經濟發展;作用機制;會計準則
【中圖分類號】F233
一、引言
50年前,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高級投資總裁Enthoven在會計研究雜志上撰文指出:有“兩個關鍵因素”決定了國際金融公司投資項目的成功,這兩個“關鍵因素”是會計控制和管理能力。同時他在這篇文章指出:有效的會計控制和會計實踐將有助于推動國內和國外的資本流動。會計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它在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遠比一般人認為的還要更廣泛,更有影響力。
與Enthoven的觀點一致,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孫東木在論證會計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時引用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丙乾的論點表明:國家經濟能夠蓬勃發展的原因在于擁有大量充滿活力的企業,企業能夠充滿活力的原因在于其能夠創造利潤。而能否創造利潤關鍵在于科技和管理,財務會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的手段。財務會計為其他管理手段比如,計劃、生產、技術等管理提供必要的決策信息,因此要想管理好,必須財務會計管理抓得好。企業效益好同時也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財力支持,所以財務會計管理即是國家微觀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基礎。
同樣地,聯合國國際會計與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組(ISAR)也表明:會計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質量的財務報告有助于通過透明度來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方便國內和國際投資流動,并提升投資者的信任力度,從而達到促進財務穩定的目的。
以上專家和學者的論述似乎都表明了會計與經濟發展存在某種因果關系,且從我國從事會計的人員數量和質量都隨著經濟發展的增長而增長的實踐來看,似乎也能從某個方面來佐證這個論點。這一點在IFAC在2020年關于會計人員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報告中有過專門的說明,該報告認為:職業會計將會對當地乃至全球的經濟水平提高做出顯著的貢獻。財政部2021年印發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我國已開啟了向第二個百年奮進的新征程,經濟增長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不斷凸顯,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顯著增強,公平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宏觀經濟政策不斷完善,宏觀治理手段不斷豐富。會計信息在經濟發展、營商環境優化和宏觀經濟決策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該段話的潛在含義表明會計信息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但在檢索歷年文獻時發現:鮮有文獻能就會計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開展進一步研究。比如會計是否能夠直接作用于經濟發展,如果能,作用機制是什么?本文擬嘗試就這個問題開展研究。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分別就我國的發展階段做了以下兩個新的科學論斷:一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發展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二是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因此,為了使本文的研究更具有實踐價值,擬就會計如何作用于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機制開展研究。
二、研究設計
雖然有Enthoven的評論,以及孫東木,ISAR以及財政部等專家和組織的觀點,關于會計在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的斷言在很大程度上仍沒有太多的經驗數據證實。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本文擬采用Elmar R.Venter等提出的圓桌會議研究法以及相應的步驟。之所以采取這個方法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會計作用于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機制研究涉及的主要問題是描述性質的,涉及會計和高質量發展的多個方面,很難就每個方面通過有效的數據收集來逐一實證分析會計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
(二)高質量發展為黨的十九大以來新的提法,在經濟學層面上尚缺乏比較明確的定義,需要將相關領域的專家集中在一起討論,以便對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意義有一個比較一致的看法。
寧波通信中心于2023年4月在寧波市舉辦以會計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聯系為主題的圓桌會議,并邀請多名專家學者參加。圓桌會議主要討論了以下問題:(1)什么是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定義是什么?(2)會計能否直接作用于高質量經濟發展,如果能,通過什么方式?(3)會計作用于普通經濟發展與高質量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有區別嗎?(4)為了提供證據證明會計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或者缺乏因果關系,研究者必須要解決哪些問題?比如如何進行研究設計?如何獲取研究數據?
在具體分析每個問題時圓桌會議的討論進一步涉及到:(1)代表了我們目前對現有證據和會計在高質量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相關的未解決問題的理解。(2)確定學術研究可以提供證據的主題。(3)描述可以提供證據的類型。與會者一致強調了研究設計和獲取研究數據的復雜性。
與會者在討論會計如何作用于高質量發展的機制時,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會計通過什么中介來作用于高質量發展,這是因為會計是一門管理學科,它必須輸出某種管理所需要的產品來達到提升高質量發展的目的。這個所謂的中介,本文被稱作會計產品的東西在經濟學研究方法被稱作為刺激性問題,刺激性問題往往是研究產生結果的問題,最終屬于因果問題(Chen and Chip,2016)。圖1揭示了會計對高質量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
三、文獻回顧
(一)背景和相關理論
財政部在《加強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文中提到:“十四五”時期,我們進入以“變革融合、提質增效”為特征的會計改革發展新階段。作為宏觀經濟管理和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工作,會計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傳統的會計理論研究聚焦的是經濟的效率與效益,缺乏對高質量發展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內在動力。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和高質量發展目標的確定,極大豐富了會計實踐活動,需要理論界探索重構相應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系統嚴謹闡釋會計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原理、機制機理、方式方法,具體表現等,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提供政策制定、實務工作方面的指導和參考依據。
(二)定義
本文將使用三組相互關聯和區別的術語,分別為“高質量經濟發展”和“高質量經濟增長”;“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和“財務發展“;“高標準市場”和“有效市場”。
所謂高質量經濟發展,中央強調應該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的發展,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發展。這些論斷指出了發展的目的和手段。如果用經濟學術語來解釋:高質量發展是高效率高效益的生產方式為全社會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經濟發展,是社會大多數人社會效用最大化的發展,是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在大多數情況下“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經濟增長”可以交換使用,但嚴格說來,“高質量經濟發展”要比“高質量經濟增長”的含義要寬泛得多。高質量發展肯定包括高質量經濟增長,但如果僅僅是高質量經濟增長則不一定是高質量發展。
本文所稱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就簡單地將其定義為為高質量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的理論框架,之所以要專門使用這個詞語是為了將其和作用其他方面的會計區分開來。與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相聯系的概念是“財務發展”,財務發展意味著在提供有關可能的投資和資本配置的信息、監督公司和實施公司治理、交易、多樣化和風險管理、動員和匯集儲蓄,便利商品和服務交換等方面有所改進。(Asuman Koc Yurtkur,2019)財務發展依賴于一個國家的“財務體系”,包括金融機構、市場和財務基礎設施。由于會計與財務發展存在著直接的聯系,本文將直接討論有關財務發展的文獻。
所謂“有效市場”是指在這個市場里所有的信息都能為市場主體無差別完整獲取,這些信息既包括歷史信息和已公開的信息,也包括未公開的信息。很顯然具備這樣特點的“有效市場”完全符合上述“財務發展”的條件,能夠有效地促進生產要素得到合理配置。至于“高標準市場”的概念,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2021年印發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中提到:高標準市場是指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市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有與之相匹配的高標準市場體系作為支撐。所以高標準發展市場實際上就是支撐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市場,它由“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
(三)財務發展
有許多文獻都論證過財務發展將對一個國家的長期經濟增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Koc Yurtkur,2019;Levine,2008;Wurgler,2000)本文要討論的問題是會計將能直接作用于財務發展,并最終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
一個能夠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如果一個國家的財務發展水平比較高的話,那么這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就比較發達。一個良好的的金融市場將有助于有效地分配市場上流動的資本等生產要素,當所有的生產要素都能夠被合理有效地分配時,就能夠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是重要的與財務發展相關,財務發79f23d9c73d559e144a843f934cddc1c6e03d5228263df8543359f186a8b82e6展在交換商品和服務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使經濟資源在不同的用途之間得到有效的配置,能在微觀經濟實體日常經濟活動中有效地監管管理人員,并對其實施控制,刺激經濟增長(Orhan Akisik,2020)。
會計的主要職能被定義為如實地反映和記錄經濟活動的運行過程,因此會計本質上屬于一個信息系統,信息系統作用于財務發展的方式一定是通過會計信息系統產生的會計數據以及在會計數據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各類報告來發生作用。財務發展要求一個完善的財務系統,該系統能夠為國內和國外投資者提供透明和可靠的會計信息(Rajan and Zingale,1998)。如果缺乏這樣的財務系統,則會對經濟發展能力造成不利的影響,尤其會造成發展中國家在資本市場上喪失獲取外國投資的能力(Saudragan and Diga, 1997)。
四、來自圓桌會議的觀點
(一)會計能夠為高質量經濟發展提供的產品
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之所以能夠作用于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會計所提供的產品在經濟上是有意義并且有用,它能反映社會經濟關系,且面向未來的發展目標,這種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會計產品的判別首先必須要有一套連貫的標準和準則,并形成一個參考框架。該框架的目的是判斷會計產品是否適用于高質量經濟發展,因此,這個框架應比通常意義上對會計所能提供的產品的判別標準要有更多的內容。其次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所能提供的產品不僅應該基于過去所能獲得的信息,也能反映和估計未來的信息。當然,這里反映和估計未來的信息不一定是完全準確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最后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產品應該有利于該產品主要使用者對其加以評價和描述,它能夠同時服務于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領域。就這方面內容來講,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所提供的產品應該是以標準化的形式向其使用者提供。
一般地意義上講,有四類會計活動能夠和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活動相關。(1)確認、分析、處理、分類、分配和報告;(2)測量、評估、交流、和有效性評估;(3)關于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決策;(4)問責制和控制。這些活動大致與現有會計的四個分支相關,財務會計與審計,成本與管理會計,政府會計與預算,社會責任會計。
會計能夠提供的產品多種多樣,比如財務報告、審計報告、管理報告等,但這些紛繁復雜的報告都基于一個共同的基礎:會計數據。為判斷是否是高質量發展,經濟學家需要各式各樣的數據,一般較為通用的經濟數據來源于對市場進行研究。比如通過產品市場觀察某些商品和服務的交易量和交易價格,來判斷產品的價格是否合理地反映了當前產品的供需。再比如通過觀察資本市場來獲取股票、債券等的交易量和交易價格,來判斷資本的價格是否合理地反映了當前微觀經濟實體的價值。而目前會計準則下的會計數據,則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同類事物可供選擇的數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上的會計數據提供了一個會計主體過去和目前狀況的記錄。會計數據雖說是反映會計主體過去和現有狀態的信息,但這些信息可以是會計主體使用生產要素所獲取的業績信息。這其實就給會計數據作用于財務市場的方式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那就是通過比較會計數據和市場數據來發現兩種數據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在有效市場上,市場數據是各項生產要素得到合理配置的結果,那么通過比較會計數據與市場數據之間的差距就可以判別會計數據是否也能準確地反映生產要素合理配置的結果。既然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能夠體現事物過去和現在的信息,甚至是未來的信息,那么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提供的會計數據應該和“有效市場”的市場數據不會存在太大的差異。
會計數據往往是紛繁復雜的,如果不將其進行確認、分析、處理、分類、分配和報告,即將會計數據標準化,那么會計數據就只是會計數據,對會計數據的使用者來講是無益的,為了能讓大多數人理解會計數據,于是就有了各式各樣的會計制度和準則,用以把會計數據標準化,方便會計數據的各類使用者準確使用會計數據,目前,比較常見的會計標準數據表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很顯然,這些標準化的會計數據表相較于會計主體、市場參與者及其他會計數據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是遠遠不夠的。會計,從某一方面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會計信息系統,在會計的所有領域對會計數據進行更統一的處理將能更好地健全經濟和財政政策,并對經濟活動進行更好地計劃和控制,從而促進經濟發展(Enthoven,1973),所以,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所提供的會計數據產品相較于現在的會計數據無論是從范圍上或者深度上都將更加廣泛和深邃。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會計數據標準化至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促進財務發展:(1)高質量的標準化會計數據可以使投資者較容易地比較不同微觀主體的財務狀況。(2)高質量的標準化會計數據將會最大限度地消減投資風險和資本成本。(3)高質量的標準化會計數據將會使生產要素最有效地在經濟實體之間流動。
綜上,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提供的最本質的產品仍然是會計數據,但應該是經過標準化的會計數據。會計標準化一般由法律框架、標準、教育和相關許可構成。法律框架是會計監督的基礎,同時也是提供會計標準化產品的基礎。法律常常對微觀經濟主體編制和對外提交財務報告做出法定要求。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講,微觀經濟主體對外提供的報表主要基于“受托責任制”,實施“受托責任制度”就意味著微觀經濟實體對外提供的報表很少會反映與之相關的社會責任。比如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環境會計在對外公布的報表中就很少反映。因此為了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應該對現有的對外報表內容做出修改,增加微觀經濟實體社會責任方面的內容。
(二)經濟結果
與會者討論了“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含義和范圍。高質量經濟發展這個術語在會計和經濟學文獻中被廣泛使用,并用了大量的指標如股票市場發展、小企業發展、企業盈利的可持續性,生產效率、就業率等來評估經濟是否符合高質量的發展。當然這些指標之所以會選取的不同,原因是用于衡量經濟是否為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或地區不一樣。理論上一個國家在不同地經濟發展階段,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不一致,這就導致了衡量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指標不一致。
與會者審議了哪個經濟指標最適合評價會計作用于高質量經濟發展后所能帶來的經濟發展。就目前中國的發展階段和經濟情況來看,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應采用大多數人社會效用最大化指標,即大多數人是否因為會計作用于高質量發展后而受益。這是因為按照中央的意見: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內涵要求之一便是高質量經濟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
一些與會者更進一步解釋:當然至少有兩種方法可以評估高質量經濟發展,一種是除了將大多數人社會效用最大化指標外再增加一個經濟增長率的指標,比如國內生產總值指標。或者將大多數人社會效用最大化指標細化成一些可以量化的經濟指標,比如碳達峰、碳中和完成率,高競爭企業的數量,專利的申請數量等。與會者也一致認為中國宏觀經濟課題組于2019年在經濟日報上發表的關于推動中國高質量經濟發展的三個路徑相關的經濟指標比較適合用于衡量擴大化的大多數人社會效用最大化指標,即全要素質量、全要素生產率以及全民創新率三個指標。
五、研究存在的挑戰
除了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和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定義外,與會者還列舉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數據
與高質量經濟發展相關的數據較難獲取,一方面數據在我國屬于一個比較新的事物,所以作用于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所能產生的數據較少,另一方面高質量經濟發展只能是一個相對的、動態變化的狀態,即高質量經濟發展是某個國家或地區在某個時期相對的經濟發展狀態,且隨著時間而動態變化。所以與會者在討論獲取高質量經濟發展相關數據時,建議設置一些限定條件,比如將黨的十九大召開時間作為分界點,十九大召開之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階段為高速發展階段,十九大召開后,我國的經濟發展為高質量發展階段。再比如將高質量發展所發生的地區定義為在中國境內,暫不考慮國際地區或市場對中國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因果關系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了會計能否直接作用于高質量經濟發展,如果能,通過什么方式?這個問題是一個討論因果關系的問題,與會者認為討論相較于建立兩個事物之間的聯系,建立兩個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更為復雜,考慮的相關影響因素更多。現有的相關文獻大多討論了會計與高質量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正相關關系并不代表存在相關證據表明會計與高質量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在談到會計與高質量發展水平之間如何建立因果關系時,與會者描述了一個理想的研究環境,在這個理想環境下,經典假設研究是可能的。即尋找兩個所有情況都一樣或者十分類似的國家和地區,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經過改良后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產品引入其中一個國家或地區,然后再比較兩個國家或地區之間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差異。這個差異一般說來就是因引入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產品給高質量經濟發展水平所帶來的結果。
與會者也一致認為,在評估會計和高質量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聯系時,研究人員可以將發展經濟學的相關內容引入進來,將發展經濟學的相關內容作為制定具體研究問題和設計的參考。
(三)其他影響因素
與會者也考慮了與會計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特別相關的影響因素,會計人員。在上文中提到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應提供的信息不僅包括基于過去和現在的信息,也應包括基于未來的信息,所以數據使用人員在使用這些會計數據對生產要素進行配置時應當不僅應基于比較準確地過去和現在的信息對資源的配置做出合理的判斷,也應基于不那么準確的數據對未來資源如何配置做出判斷,這就要求會計數據的使用人員應具備相應的管理知識,能夠基于已有的會計數據做出合理的判斷。如果會計數據的使用人員不能正確地對會計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斷,那么可能會導致生產要素在市場上出現錯誤配置的現象,從而影響高質量經濟發展水平。因此,與會者一致認為,在衡量會計影響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因素時,為了簡化控制變量,應假設會計數據的使用人員都能合理地使用會計數據并作出正確的判斷,或者假設不能正確使用會計數據的人員之間發生的資源錯誤配置的影響能夠相互抵消。
六、結論
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作用于高質量經濟發展需要通過市場對生產要素進行正確配置來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作用于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機制仍然是通過提供透明且可依賴的高質量財務報告來實現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會計提供的財務報告相較于現行財務報告會更進一步體現微觀經濟主體的社會責任。為了能提供高質量會計產品,應注重會計產品的標準化,而會計的標準化則需要國家在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上發力,并配合其他相關經濟政策,促使國家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主要參考文獻:
[1]Steve Rahim,Accounting in the System of Market Economic Mechanism [J] Account Mark 2016, 5:3.
[2] Stephen A. Ross,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58, No. 2 ( 1983), pp. 375-380Published.
[3]Levent KOSAN, Accounting for Marketing: Marketing Performance Through Financial Results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Vol. 4, No. 4, 2014, pp.276-283.
[4]Mahmoud Lari Dashtbayaz, Saeid Khodadost Ghamchi, The Role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J],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Biology, 7(10) Oct 2013, Pages: 2926-2928.
責編: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