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學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黨建工作課題化”為抓手,持續擦亮“心橋”黨建品牌,扎實抓好黨建與教育教學工作深度融合,把黨建領航、黨建賦能,黨建服務融入學校改革發展、治校辦學全過程,以高質量黨建提升立德樹人水平,讓五育并舉的生動局面真實發生、時時發生。
一、教學與黨建同向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把教師專業發展融入黨建工作。切實抓好“雙培養兩發揮”工作:把教育教學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業務骨干;發揮黨員教師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嚴格發展黨員標準,重視發展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入黨。把教師發展與政治標準結合起來,與教研活動融合起來。黨員教師在集體備課、課題研究中承擔主要任務,并通過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課、送教下鄉等活動,在教學教研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實施黨員名師工程,引導黨員在教育高質量發展中樹立標桿,彰顯榜樣,凝聚力量。遇到新課改、高效課堂等難點問題,在每周例會上提出研究,把黨建工作與教師成長、教科研改革創新、學校發展規劃有機融合起來。啟動實施教師發展“四大工程”,著力培養“德藝雙馨”教師群體。第一層次為“翹新”教書工程,培養對象為教齡2年至6年的教師;第二層次為“翹秀”育人工程,培養對象為教齡7年至15年的教師;第三層次為“翹才”培根工程,培養對象為教齡16年至24年的教師;第四層次為“翹楚”鑄魂工程,培養對象為教齡24年以上的教師。第三和第四層次的教師要求黨員教師創建名師工作室,建立自己的核心團隊,有明確的專業研究方向。深化學科教學改革,通過實施校級領導參加所掛點教研組活動,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和學科建設執行力。落實“訂單式”教研制度,通過“黨員名師+”的方式,加強弱勢學科建設。學年推門聽課260余次,其中黨員教師示范課占53%。每一次評教評學都緊緊結合立德樹人要求,給予針對性、專業性、發展性評價。堅持“黨教研訓一體”,實現“黨”“教”“學”“研”四者同步互動,每次會議定時、定點、定中心發言,每周開一次備課組會、班主任會,每月開一次教研組會、年級教師會,把立德樹人列為教研內容和課堂評價第一條,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教育教研例會的第一議題,實現黨建、教育、教學、教研同頻共振、齊頭并進的新格局。由黨辦牽頭,與德育處、科研處和教務處建立部門“板塊會議”黨教科研活動機制,確定研究專題和主題,有重點地開展政治學習、集體備課、磨課、聽課、賽課、評課等活動,反思、總結活動,確保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始終。
二、團建與黨建同步
強化黨建帶團建,通過上黨課,舉辦學習黨的二十大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手抄報和黑板報比賽等活動,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班、入腦、入心。加強團員的時事政治教育,開展黨組織書記給團員上課、法治副校長給團員上課等活動。制訂班級團支部書記責任清單,定期給團員上黨課。在志愿服務、“翹新”大講堂、思政活動上組織聯建機制,形成工作機制一體化,黨日活動與團日活動相融合的良好局面。建立年級黨支部帶動年級團委制度,開展責任清單梳理聯建工作,統籌活動安排。在黨旗的引領下,讓團的旗幟高高飄揚。把團的建設融入主題教育之中,根據學校黨委安排,每年選派團員代表與黨員教師一起開展紅色走讀活動。充分利用特定節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黨建+團建“三日”活動:每年“五四”“七一”和“十一”都開展“三旗飄飄”(黨旗、團旗、校旗)活動。因地制宜設立“微團課”教學點,如原防空洞舊址、老樟樹下的“江元生讀書處”、文化長廊、讀書長廊、青年俱樂部等,分批次對學生開展校情、國情教育,讓這些承載歷史記憶、浸潤家國情懷的老地方講述自己的故事,激勵青年學生樹立讀書報國的遠大理想。
三、師風與黨風同鑄
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與師德師風建設相融合。通過“考、訓、賽、講”等形式開展黨風帶師風系列活動。根據“三新”背景下的新目標、新要求,學校掀起了一場教學改革風暴。在這場風暴中,黨員教師就是“風眼”。啟動實施“12345”高效課堂改革,圍繞“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這個核心,實現由過度教學向適度教學轉變、恒溫課堂向激情課堂轉變;把握講、練、究三個關鍵要素;開展高效課堂、高考復習、青年教師匯報、學科競賽課四大賽課;實施5.0高效課堂推門聽課,通過領導聽課、教學督課、教師講課、學生評教等方式對教師的行為規范、師德師風進行綜合評價,促進黨風廉政與師德師風有機融合起來。切實發揮黨員教師先鋒模范作用和教書育人的表率作用,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發展理念,堅持教育面向全體、關注特殊群體,把黨的溫暖傳遞到學生心里,全面開展“兩結對四幫扶”活動?!皟山Y對”指的是黨員教師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結對,與心理問題學生結對?!八膸头觥本褪峭ㄟ^實施“一項計劃一起干、一份檔案記真情、一串幫扶促成長、一次家訪送關愛、一次表彰激活力”結對幫扶“五個一”工程,達到“扶心”“扶志”“扶貧”“扶智”的目的。
四、年級與支部同創
牢固樹立把黨的一切工作落實到支部的思想,按照“一級一特”“一班一品”的要求抓好黨支部和團支部建設,全面開展“五好”年級和“四強”支部創建,要求年級工作做到以身示范好、隊伍建設好、服務大局好、爭先創優好、群眾評價好;支部建設做到政治功能強、支部班子強、黨員隊伍強、作用發揮強。學校黨委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開展齊心塑造清明政風、用心營造清凈校風、暖心培育清正教風、走心引領清新學風、初心勿忘教育使命“五心融合”黨建活動,切實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黨員隊伍、教師隊伍建設。堅持用政治第一、理論領航“兩個方面”來強化政治功能;堅持抓好支部班子示范雙考評、黨員評議雙測評、黨風廉政雙點評“三個舉措”強化自身建設;堅持在亮身份亮承諾、做好“兩結對四幫扶”工作、當好志愿者、抓好“雙培養兩發揮”“四個維度”上錘煉黨員隊伍;堅持在崗位激勵(領跑形象示范崗、敬業形象示范崗、愛崗形象示范崗、風險形象示范崗)、雙優考核、學科領先、爭先創優、表彰激勵“五個目標”上發揮先鋒作用。每一個支部都有黨員活動室,每一名黨員都有自己的崗位。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和書記領航示范作用,創建“書記聊吧”工作室,通過定地點、定時間、定人員、定方式“四定”與學生心連心,全方位、跟蹤式幫助學生走出心靈低谷,讓黨的陽光雨露溫暖人心。每個年級都創建“有事找書記”黨建品牌,服務對象為所在年級的學生、學生家長和本年級教師,讓學生及其家長、年級教師在遇到困難、表達訴求時“找得到地方說”“有人訴說”“有話可說”和“有話可以好好說”。年級黨建品牌創建不到半年,共有162人次通過“有事找書記”和“書記聊吧”表達訴求,其中學生和家長訴求103人次,化解家庭矛盾糾紛3次,穩妥處置心理問題3次。所有訴求都得到有效解決。第三支部通過創建“紅色家文化”黨建品牌,組織黨員教師義務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第四支部創建“紅色引擎”黨建品牌,根據學生心理普測情況和家庭經濟困難情況,在深入開展“兩結對四幫扶”活動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年級高質量發展,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精氣神,在比學趕超中形成年級積極向上、向真、向美、向善的精神和風貌。
黨建“四同”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黨建工作機制貫穿教學、德育、管理的各領域,將“黨政融合,鑄魂育人”的理念滲透于課內外各環節,推動鑄魂育人走深走實。
(責任編輯: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