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屋頂花園作為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師生提供了獨特的學習和交流場所,并在改善校園環境和調節師生情緒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以同濟大學運籌樓屋頂花園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專家評價法提取評價因子,分別運用美景度評價法、審美評判測量法和語義差異法,深入研究了7個不同主題的花園地塊以及2塊向日葵對照田的美景度。研究結果顯示,悠然花園在3種方法中的評分均較高,野趣花園在語義差異法中的美景度評分方面表現出色,而2塊向日葵田在3種評價方法中的得分相對較低。為提升屋頂花園植物景觀的美景度,建議在設計中多注重植物色彩和種植結構,增加植物的多樣性,多種植開花植物以及芳香植物。此外,研究發現,美景度評價法在小尺度綠地植物景觀評價中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Abstract
The rooftop garden, a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provides a unique space for faculty and students to learn and interact, 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regulating the emotion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study uses the rooftop garden of Tongji University's Yunchou Build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valuation factors were deriv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expert assessments. Using th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SBE) method, the Balanced Incomplete Block design-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 (BIB-LCJ) method, and the Semantic Differential (SD) method, the scenic beauty of seven different themed garden plots and two sunflower control fields was studied in depth.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Leisure Garden scored high in all three methods, and the Wild Garden performed well in the scenic beauty score of the SD method, while the two sunflower fields scored relatively low in all three evaluation method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scenic beauty of the rooftop garden's plant landscapes, it is recommended to focus more on plant colours and planting structures, increasing the diversity of plants, and the quantity of flowering and aromatic plants in the design. In addi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BE method demonstrates good applicability in the evaluation of small-scale plant landscapes.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2233/j.gdyl.2024.02.015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Scenic Beauty of Rooftop Garden Plant Landscape: A Case Study of Tongji University's Yunchou Building
YANG Guangmingmei,LIN Yongyi,JIN Jinhui,CHEN Jing*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編號:32001364);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一般課題(編號:KY-2022-LH-B05)
文章亮點
1)量化評價屋頂花園的美景度;2)專業和非專業人群對屋頂花園的美景度評價存在差異;3)屋頂花園美景度受植物多樣性、開花植物數量及芳香植物數量的影響顯著。
文章編號:1671-2641(2024)02-0100-08
關鍵詞
屋頂花園;小尺度綠地;植物景觀;美景度
Keywords
Rooftop garden; Small-scale green space; Plant landscape; Scenic beauty
收稿日期:2024-02-22
修回日期:2024-04-09
我國正邁入城市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建設的新階段,人們對城市環境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綠地逐漸成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們親近自然的關鍵要素[2]。與此同時,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已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導致校園用地日益緊張。屋頂花園作為一種半開放空間,為高校師生帶來了多重文化、生態和社會效益[3~4]。研究表明,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屋頂花園對情緒調節產生積極影響[5~7],為學生和教職工提供了綠色微休息(green micro-breaks)的場所,從而促進恢復感知、改善情緒和提升工作表現。鑒于高校屋頂花園的特殊性質,深入理解日常使用者的審美偏好,對于優化屋頂花園植物景觀,提升其生態和美學價值至關重要。
目前,植物景觀美景度的研究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美景度評價法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審美評判測量法
(Balanced Incomplete Block design-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BIB-LCJ)、語義差異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SD)以及人體生理心理指標測試法(Psycho-physiological indicator,PPI)等方法[8]。這些方法在中到大尺度的景觀評價研究中廣泛應用,但在小尺度植物景觀研究中應用較少。SBE法因其簡便、客觀的評分過程,在花境及其他植物設計評估中較為常見,但其不涉及不同樣地之間的比較。例如,楊帆等[9~10]通過SBE法結合照片量化分析公眾對花境景觀的偏好。BIB-LCJ法通過對比不同樣地,彌補了SBE法的不足,如徐偉振等[11]采用BIB-LCJ法對樣本進行排序計算,輔助構建濱水景觀評價模型。SD法則以其簡潔的敘述方式,減少專業背景差異可能導致的評價偏差,如王艷想等[12]采用SD法進行問卷調研,確立了城市展園中美景度評價的影響要素。AHP法和PPI法在類似尺度的案例評價中運用較少,評價過程復雜,因此本研究未予選取。
本研究以同濟大學運籌樓屋頂花園為研究對象,采用了SBE法、BIB-LCJ法和SD法進行評估。這3種方法不僅各自獨立,而且能通過相互比較和補充,綜合提供更為全面的評價結果。研究旨在比較這些不同方法在小尺度植物景觀評價中的適用性,并深入探討影響美景度評價的關鍵要素。該研究不僅為屋頂花園未來的優化提供指導,同時也為小尺度植物景觀的美景度評價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研究內容
1.1 研究對象
上海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運籌樓屋頂花園于2021年11月由景觀系師生共同設計,建設階段廣泛邀請全校師生參與,成為校內首個師生共建的勞動教育基地。該屋頂花園占地約755 m2,包括9個3.5×3.5 m的方形地塊(圖1)。截至2022年,通過多次微更新,屋頂花園內的植物種類(含品種)已達到100種,且均為多年生、耐旱和耐貧瘠植物(表1)。其中,悠然花園(I)和蜜源花園(II)以開花植物為主要特色,香草花園(III)以香料和芳香植物為主,野趣花園(IV)主要種植觀賞草類,藥草花園(V)科普藥用植物,2塊流浪花園(VI和VII)則隨機種植上述5類花園內的植物。本研究除選取上海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運籌樓屋頂花園為研究對象外,還選擇2塊向日葵田(VIII和IX)作為對照地塊。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結合照片和實地參觀評價,選擇在4月24日、5月15日和6月7日晴朗少云的下午16:30—18:00拍攝景觀照片。使用FUJIFILM-X-T30相機,配備M OIS鏡頭。總計拍攝了345張照片,篩選出能夠反映地塊整體特征,高度角度及光照條件相似且無行人雜物的照片,最終保留了27張(每個地塊3個角度的照片,共計9組),用于評價分析。
1.2.1 SBE法
SBE法是由Daniel和Boster于1976年提出的一種結合心理物理學的評價方法[8],能科學地將主客觀因素數學化關聯[13]。問卷調查在分類采集受訪者的基本信息后,要求受訪者通過李克特7級量表,對9個地塊的美景度按印象進行評分。筆者收集了教師、學生和校園工作人員對屋頂花園植物景觀的個人審美評分,隨后對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處理以平衡個體差異[11, 14],標準化公式如下:
Zij=(Rij-Rj)/Sj (1)
式(1)中,Zij代表第i位評價者對第j張照片評價的標準化值;Rij代表第i位評判者對第j張照片的美景度評價值;Rj為第j位評判者對全部樣本美景度評價的平均值,Sj為第j位評判者對全部樣本美景度評價的標準差。
1.2.2 BIB-LCJ法
BIB-LCJ法,又稱審美評判測量法或平衡不完全區組設計-比較評判法,結合了SBE法和比較評判法[15],廣泛用于植物美景度的評價[16],可靠性高并能準確反映公眾的審美態度[17]。
參照中國科學院數學所設計的BIB表,將9張全局照片按照3×3矩陣的方式進行4次編排[18]。評價通過問卷星和線下調研,讓參與者對同組照片進行排序。最后利用實驗心理的等級排列法,以最終得到的T值反映屋頂花園植物景觀美景度,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參與者對每個植物景觀樣本按照3級進行排列,最佳對應1級,最差對應3級。在所有評價人群中,將該樣本選為該等級的人數稱為此等級的等級人數,而該樣本各個等級與相應等級人數的乘積相加的總和則稱為等級和(A)[19]。利用頻率矩陣的方法計算得出選擇分數的百分率,得出平均等級MR,公式如下:
MR=A/n (2)
式(2)中,n代表總次數,即各個群體的總人數。
最終以平均選擇等級的修正值T作為各樣地的美景度衡量值,公式如下:
T=3-MR (3)
1.2.3 SD法
SD法,即語義差異法或感受記錄法,由美國心理學家C.E.Osgood提出,利用形容詞評價景觀視覺效果,以量化心理感知[20~21]。
參考相關研究[22],本研究選定2組共14對形容詞(表2)。遵循“二級性”原理,使用5級評分尺度(-2~2)來定量分析受訪者對樣本景觀環境特征的感知。
2 結果與分析
2.1 屋頂花園美景度要素
參考過往植物景觀美景度研究[9, 12]
以及現場照片,將影響屋頂花園植物景觀的要素分為10種:植物色彩豐富度、群落層次豐富度、高低對比、植物生長態勢、植物種類豐富度、開花植物數量、植被覆蓋度、異質體、枯亡植物和花香氣味(表3)。
本研究共邀請了14位風景園林行業專家對9個地塊進行了評分。結果顯示,悠然花園(平均得分7.45)、蜜源花園(平均得分7.10)和野趣花園(平均得分7.10)因其植物種類豐富、植物生長態勢良好、開花植物數量多、植被覆蓋度高而獲得較高評價。
2.2 SBE法結果與分析
2.2.1 標準化計算
問卷星和線下調查共獲得了15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145份,專業組有效問卷38份,非專業組有效問卷107份。分析顯示,美景度評分平均值范圍為-0.398~0.445(表4)。SBE值主要集中在-1~1(“比較不喜歡”~“比較喜歡”),這表明校內師生對屋頂花園的喜好程度一般。
比較專業和非專業人士的SBE平均值發現,專業組對悠然花園和蜜源花園的評價更高,而對向日葵地塊的評價較低。兩組人員最明顯的分歧在野趣花園,專業組的評價較高,而非專業組給出了負面評價。這表明專業人士的評價可能更側重于景觀的復雜性和專業標準,而非專業人群的評價更受個人喜好和直觀感受影響。
2.2.2 景觀因子分解
基于14位專家的評分,通過將景觀要素評分進行匯總和平均,得到了景觀因素的量化值。然后,以樣地的SBE標準化平均值Z作為因變量,專家評分值作為自變量,建立回歸模型。通過SPSS22.0進行相關性分析,經過6次計算獲得了景觀要素之間的偏相關系數[23],篩選出對屋頂花園SBE值影響顯著的5個因子:植物色彩豐富度X1(偏相關系數值為0.952)、群落層次豐富度X2(偏相關系數值為0.999)、植物種類豐富度X5(偏相關系數值為0.981)、開花植物數量X6(偏相關系數值為0.950)和花香氣味X10(偏相關系數值為0.902),運用回歸方程建立模型:Z=-1.902-0.231X1-0.758X2+0.761X5+0.386X6+ 0.092X10。
通過回歸方程的分析發現,屋頂花園植物色彩豐富度與SBE值呈負相關,即過于豐富的色彩可能導致視覺混亂,影響整體美感。因此,植物色彩應追求和諧與平衡,避免過度多樣性。同樣,群落層次豐富度與SBE值也呈負相關,表明層次過于復雜的植物群落可能使景觀顯得雜亂,影響視覺體驗。因此,植物配置應適度控制層次,追求清晰合理的結構。與此相反,植物種類豐富度與SBE值呈正相關,增加植物種類的多樣性有助于提高景觀美觀度,帶來更豐富的視覺體驗。開花植物數量與SBE值呈正相關,增加開花植物的數量可以提升景觀美觀度,吸引觀者注意力。盡管花香氣味與SBE值的相關系數較小,但仍顯示出正相關的趨勢,表明花香氣味的提供可以為景觀增添獨特魅力。
綜上所述,屋頂花園設計應適度控制植物色彩和群落層次的豐富度,同時增加植物種類和開花植物的數量,并合理利用花香氣味,以提升整體景觀的美觀度。
2.3 BIB-LCJ法結果與分析
2.3.1 平均等級
研究共收回了154份有效問卷,其中包括38份專業相關師生(以下簡稱“專業組”)和116份非專業相關師生(以下簡稱“非專業組”)的問卷。通過頻率矩陣反映各評價群體對每個樣本的評價等級情況,并計算出平均選擇等級MR[24](表5)。結果顯示,悠然花園的MR值在專業組和非專業組中最低,分別為1.302 6和1.472 0 ;而向日葵田I和向日葵田II的MR值分別在專業組和非專業組中最高,分別為2.625 0 和2.375 0 。
2.3.2 美景度評價
本研究采用了修正值T作為各樣本的美景度量值
(表6)。根據Shapiro-wilk檢驗結果發現,數據符合正態分布,表明分析及結論具有可靠性。悠然花園、蜜源花園和野趣花園因種植結構豐富、色彩鮮明與花量多等特點,評分較高,而2塊向日葵田因種植結構單一和缺乏景觀設計等因素評分較低。
2.3.3 不同群體審美差異
專業組和非專業組對于5個地塊的評價趨于一致,但在部分地塊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可能與他們的專業背景和審美偏好有關。根據不同類型人群的修正值T與標準差(專業組標準差=0.175;非專業組標準差=0.058),將9個地塊分為優秀、中等與差地塊(表7)。
通過對優秀地塊的分析發現,專業組和非專業組共同偏愛的3個花園(悠然花園、蜜源花園和野趣花園)具備以下特征:開花植物數量多、花香氣味濃郁、植物種類豐富、植物覆蓋度高和植物顏色豐富。這表明,在花園設計中,注重植物的多樣性和生態性,同時考慮審美需求,是提升花園美景度的重要途徑。然而,非專業組偏愛藥草花園,可能因為他們更注重整體感受和環境氛圍。藥草花園獨特的種植和布局風格,營造出郁郁蔥蔥且生機勃勃的視覺效果,因此受到非專業組的青睞。此外,對于評價為中等的地塊,專業組和非專業組略有不同,進一步證實了不同人群在審美偏好和評價標準上的差異。因此,在花園設計和評價中,需要更加關注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偏好,以實現更廣泛和深入的認同。
2.4 SD法結果與分析
2.4.1美景度評價
鑒于屋頂花園的使用對象涵蓋不同專業的學生和教職工,不同群體對景觀環境的描述和評價存在一定差異,本研究共招募了50名評價者,其中專業組30人,非專業組20人。
根據9個地塊的評價得分繪制了SD評價曲線圖,直觀比較各地塊在14個評分項上的表現(圖2)。總體而言,植物景觀呈現出長勢旺盛、枯亡植物不明顯、植被覆蓋率高的特點,3個相關要素的平均得分依次為0.745、0.679、0.541;而植物景觀的高低對比度不明顯,地方特色較弱,2個相關要素的平均得分僅依次為0.117和0.156。受訪者在感知屋頂花園的植物群落特征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在植物種類豐富度、色彩豐富度、植被覆蓋率和高低對比度方面。相比之下,受訪者對各地塊的景觀感受差異較小,特別是在感知地方特色方面,得分極差僅為0.299。
對比各地塊的評價曲線與平均得分曲線的分布位置發現,向日葵田Ⅰ、向日葵田Ⅱ、香草花園和藥草花園主要位于平均值曲線的左側,更傾向于較為負面的形容詞,總體感知特征偏負向,植物景觀效果不佳。流浪花園(北)和野趣花園主要傾向較為積極的形容詞,總體感知特征偏正向,景觀效果較佳。蜜源花園、悠然花園和流浪花園(南)的評價傾向左右結合,存在部分劣勢項。
2.4.2植物群落特征因子
本研究對植物群落特征的評價內容進行了因子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及方差最大化正交回轉法抽出評價因子軸,運用PASW Statistics 18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對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取特征值為1,KMO檢驗值為0.819,可知屋頂花園植物群落特征的SD評價內容適合做因子分析。植物種類豐富度、色彩豐富度、高低對比、群落層次、開花植物數量等描述植物群落組成豐富度和觀賞效果多樣性的評價因子組成復雜度因子,而植被覆蓋度、植物生長態勢、異質體、枯亡植物等描述植物群落整體協調性和長勢特征的評價因子組成協調性因子(表8)。
為進一步對屋頂花園各樣地進行因子得分評價和對比分析,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指標進行加權匯總,依據以下公式計算2個公因子的得分和綜合得分,同時進行排序分析。
F=(36.034×F1+32.889×F2)/ 68.922 (4)
式(4)中,F表示被訪者對屋頂花園植物群落的評分;復雜度因子F1、協調性因子F2為各因子的得分。
根據計算結果,綜合得分最高的是野趣花園,其次為悠然花園和流浪花園(北)。野趣花園在植物景觀的復雜度和協調性方面表現出色,因此整體景觀效果較好;悠然花園相對于流浪花園(北)在復雜度因子上更為突出,但兩者均存在協調性不高的問題。此外,向日葵田Ⅰ與向日葵田Ⅱ的評價結果存在差異,主要是由于二者在總體生長狀況及開花植物數量方面存在一定差異(表9)。
3 結論
屋頂花園作為校園綠色空間的一種特殊形式,兼具獨立性和開放性,為高校師生帶來了多重的文化、生態和社會效益。其不僅拓展了室內教學場所,提供了勞動教育和社團活動基地,還成為增進情緒福祉的重要平臺,為師生提供了多層次的生態、教育和療愈體驗。本研究運用SBE法、BIB-LCJ法和SD法對屋頂花園植物景觀進行了綜合評估,得到以下結果:
1)在花園總體美景度評價方面,3種方法均得出悠然花園和野趣花園的美景度較高。具體來說,悠然花園在SBE法中綜合得分為0.445,排名第一;在BIB-LCJ法中綜合得分1.570 4,排名第一;在SD法中綜合得分1.240,排名第二。而野趣花園在SBE法中綜合得分0.072,排名第四;在BIB-LCJ法中綜合得分1.306 8,排名第三;在SD法中綜合得分1.261,排名第一。相比之下,2塊向日葵田在3種評價方法中的排名均較低。這反映了同濟大學運籌樓屋頂花園的設計在吸引力方面存在差異。
2)在因子分析中,SBE法通過回歸方程確定了影響屋頂花園美景度評分的5個要素,包括植物色彩豐富度、群落層次豐富度、植物種類豐富度、開花植物數量和花香氣味,此規律在BIB-LCJ法和SD法中也得到了驗證。
3)在人群分析中,SBE法和BIB-LCJ法都表明景觀相關專業師生對美景度評價具有專業性和穩定性。專業相關師生更關注植物色彩、種類和種植結構等因素。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在進行校園屋頂花園的植物群落設計時,需平衡非專業和專業群體的審美需求,確保色彩、植被結構和植物配置合理,保持適量的開花數量。因此,校園屋頂花園美景度的提升應遵循適度原則,具體包括:1)采用適合屋頂環境的植被結構,重點關注開花植物;2)規劃植物顏色,確定主色調并搭配1~2種其他顏色,總色彩種類不超過5種,以避免視覺混亂;3)適當添加設施和小品以豐富景觀層次感,但應保持自然的視覺體驗;4)關注嗅覺體驗。
此外,通過本研究的實踐得到,3種評價方法在運用于小尺度植物景觀評價時,SBE法適合快速評分,但需優化量表以提高準確性;BIB-LCJ法強調差異性,但需減少主觀影響;SD法語言邏輯優化,但結果需進一步區分專業與非專業評價。因此,在小尺度植物景觀評價中,尤其是在屋頂花園等場景下,主要采用SBE法,并結合BIB-LCJ法和SD法來進行全面的美景度評價,可以有效縮小3種評價方法之間的偏差,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這將有助于更準確地了解屋頂花園及類似小尺度綠地植物景觀的美景度,為植物景觀的設計和優化提供支持。然而,評價結果還可能受到季節、天氣、拍攝角度和技術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偏差,未來研究可以考慮應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等手段進行補充。同時建議擴大樣本量,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和實用性。
注:圖片均由作者自繪自攝。
參考文獻:
[1]陳靜,王卓霖,閆紅麗,等. 醫院附屬花園療愈功能提升策略研究——以葉家花園為例[J]. 建筑與文化,2023(4): 247-251.
[2]譚少華,李進. 城市公共綠地的壓力釋放與精力恢復功能[J]. 中國園林,2009,25(6):79-82.
[3]汪滋淞,楊雪.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校園屋頂綠化設計及案例研究——以中小學、大學屋頂花園建設實踐為例[J]. 建設科技,2019(14):31-36.
[4]余文想,李自若. 廣州市屋頂栽植可食用植物的適應性評價[J]. 廣東園林,2019,41(4):28-33.
[5]MESIM?KI M,HAURU K,LEHV?VIRTA S. Do small green roofs have the possibility to offer recre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benefits in a dense urban area? A case study in Helsinki, Finland [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19,40:114-124.
[6]LEE K E,SARGENT L D,WILLIAMS N S G,et al. Linking green micro-breaks with mood and performance: Mediating roles of coherence and effort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18,60:81-88.
[7]REEVE A,NIEBERLER-WALKER K,DESHA C. Healing gardens in children’s hospitals: Reflections on benefits, preferences and design from visitors’ books [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17,26:48-56.
[8]張哲,潘會堂.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研究進展[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1,28(6):962-967.
[9]楊帆,姚雪晗,祝榮靜,等. 基于SBE法的合肥市蜀山區花境美景度分析[J]. 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20,37(4):52-56.
[10]王昕彥. 上海辰山植物園月季園美景度評價[J]. 廣東園林,2022,44(1):74-78.
[11]徐偉振,張艷欽,王心怡,等. 基于SBE和BIB-LCJ下的城市濱水景觀影響因素分析——以莆田市仙游縣木蘭溪為例[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22,49(1):62-68.
[12]王艷想,張琳,李帥,等. 基于BIB-LCJ和SD法的鄭州園博園城市展園景觀研究[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8,52(3):451-458.
[13]楊書豪,谷曉萍,陳珂,等. 國內景觀評價中SBE方法的研究現狀及趨勢[J]. 西部林業科學,2019,48(3):148-156.
[14]田玉輝,張奕,王政,等. 基于SBE法和逐步回歸法的南陽月季展景觀評價[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21(11):9,48-54
[15]俞孔堅. 自然風景質量評價研究——BIB-LCJ審美評判測量法[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88(2):1-11.
[16]楊析墨. 基于BIB-LCJ法與SD法的重慶市區居住小區主入口景觀評價與設計 [D]. 重慶:西南大學,2021.
[17]宋建軍,易旺,張欣,等. 基于BIB-LCJ法的長沙濱水綠地植物景觀質量評價 [J]. 綠色科技,2020(23):20-22.
[18]賈乃光. 數理統計 [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
[19]劉穎,周春玲,安麗娟. 青島市居住區夏季植物景觀評價[J]. 北方園藝,2011(5):136-140.
[20]章俊華. 規劃設計學中的調查分析法16——SD法[J]. 中國園林,2004,20(10):57-61.
[21]王德,朱瑋,王燦. 空間行為分析方法 [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22]杜艷宇,趙宏波,葉可陌,等. 基于BIB-LCJ法的杜鵑花景觀美景度評價[J]. 現代園藝,2022,45(19):45-48.
[23]潘淑娟,徐奕,張鴿香. 常州紫荊公園SBE景觀美學評價與解析[J]. 城鄉建設,2014(6):34-36.
[24]張勁松. 基于BIB-LCJ法及SD法的居住小區入口景觀美學評價模型構建[J]. 現代園藝,2018(10):5-10.
作者簡介:
陽光明媚/1999年生/女/重慶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上海 200092)/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為風景園林植物規劃設計
林泳宜/1998年生/女/福建福州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上海 200092)/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為城市生態與風景園林植物規劃設計
金堇惠/1997年生/女/江蘇南京人/碩士/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上海 200092)/科研助理/專業方向為藝術設計與藝術療愈
(*通信作者) 陳靜/1980年生/女/江蘇揚州人/博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間優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92)/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城市更新、城市生態多樣性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E-mail:jingchen@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