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林院校國土空間規劃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改革

2024-08-12 00:00:00楊文越陳婭妮王凌葉昌東
廣東園林 2024年2期

摘要

新的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理念為相關學科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課程改革是農林院校相關專業教學面臨的重要挑戰。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在梳理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體系與人才培養方式的基礎上,分析其現有課程設置與發展困境。并立足農林院校本身特點,從發展理念更新、核心課程強化兩方面探討主干學科城鄉規劃的適應性改革目標與方向,以期為農林院校構建適應國土空間規劃的課程體系構建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Abstract

The new concept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has raised new deman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talent cultiv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related majors geared towards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is a crucial issue in teaching. Us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current curriculum and developmental difficulties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relevant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talent cultivation methods i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dditionally, grounded in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adaptive reform goal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main disciplin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from two aspects: updating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strengthening core courses. The aim is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rriculum system suitable for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2233/j.gdyl.2024.02.018

Teaching Reform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Us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Wenyue,CHEN Yani,WANG Ling,YE Changdong*

基金項目:2022年度華南農業大學教改項目(重點項目):農林院校國土空間規劃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改革研究

文章亮點

1)分析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農林院校的課程設置和發展困境;2)農林院校國土空間規劃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改革研究。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確立了國土空間規劃的總體框架,明確提出要加強國土空間相關學科建設。國土空間治理要素由單一向綜合拓展,管理模式由部門分治轉向由自然資源部進行全域、全要素、全過程和全維度的治理。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與治理理念對相關學科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目前,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的學科發展以單學科知識體系更新與深化為主,學科交叉融合程度難以滿足國土空間規劃的需求[1]。建設相關學科的融合教育是解決復雜問題和驅動創新發展的途徑,也是探索建立能力突出的高層次國土空間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新機制[2]。

國外的空間規劃教學已形成了一套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的綜合體系。德國依托其聯邦制政體,形成了自上而下、層級分明的空間秩序規劃體系,并在該體系下進行“聯邦-州-區域-地方”4個層級的規劃[3]。為支撐該空間規劃體系及實施指導,德國《框架考試法》明確規定,在高校獨立規劃科系中,規劃實踐部分的課程設置要著重培養學生在多種地域背景下的規劃實際操作能力[4]。美國空間規劃教育則形成自下而上的“自由型”空間規劃體系,以學科自治為特色,依據院校優勢發展出側重設計(如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側重公共管理和社會科學(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以及綜合發展(如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的3類主要空間規劃培養模式,并依據院校定位或區位特點增設相應課程,如沿海院校提供海岸資源規劃方向的課程[5]。

國內多所院校針對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的總體要求,圍繞城鄉規劃專業進行了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傳統以工科為背景設立城鄉規劃專業的院校往往立足其濃厚的建筑學背景,通過知識點增設、課程重組和體系創新的方式進行改革,從而實現與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接軌。如清華大學規劃系開設的“國土空間規劃”系列設計課,在貫徹建筑學知識的同時,重視空間資源配置優化技能的提升;天津大學在“新工科”貫通、融合、交叉和創新的教育框架下,探索實施與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要求相對應的“三類七群”的課程設計體系。依托理科(地理學)為背景發展城鄉規劃的院校更多嘗試整合本校相對齊全的學科資源,培養擅長多規協調、融合和轉化的綜合性人才。如北京大學的國土空間規劃教育依托“一院兩系”(城市與環境學院下的城市與區域規劃系和城市與經濟地理系),探索培養城鄉規劃學與地理學兼容并包的國土空間規劃人才;中山大學城鄉規劃人才培養方案整合學院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城鄉規劃4個系,培養以理論、宏觀和空間分析見長的綜合性規劃人才。

以農林為學科背景的院校面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需求,也進行了一些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改革,如北京林業大學形成了以城市生態與風景園林融合發展為特色的城鄉規劃人才培養體系;南京林業大學進行了“規劃-生態-地信”跨學科的培養體系創新[6]。但目前工科類和理科類院校仍是國土空間規劃知識體系建立以及人才培養和輸出的主力,農林院校的特色和“話語權”并不突出。因此,很有必要立足農林院校的自身天然優勢,探討其面向國土空間規劃與時代發展的學科體系改革。本文以華南地區最大的農林院校華南農業大學為例,立足學校定位與學科優勢,探討其在國土空間規劃新知識體系下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與人才培養改革路徑。

1 農林院校國土空間規劃教學與人才培養的方向

現有國土空間規劃的人才培養和知識生產以工科類和理科類院校為主導和主流,前者側重培養社會經濟知識與建筑、工程技術的人才,后者則偏重于區域經濟和城市規劃[7]。農林院校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專業大多是在園林基礎上衍生發展而來,長期以來存在著專業發展方向與定位相對模糊,人才培養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與理工科類院校同質化的問題,亟待尋求新的發展突破。隨著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進入城鄉統籌發展時期,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成為農林類大學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8],同時為農林院校城鄉規劃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從學科發展和自身優勢來看,農林院校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挖掘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勢。

1)以“三農”為重點

在農業農村方面,推動各類農業空間融入“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完善農業空間管控內容,是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國土空間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也逐漸成為未來國土空間研究的重點問題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方

向[9]。而農林院校作為培養面向鄉村人才的主要陣地,有長期從事鄉村區域研究的深厚基礎。此外,既有的鄉村規劃基本上是從“物”到“物”的規劃,注重村莊居民點、相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對農民的需求關注較

少[10]。農林院校作為培養新時代“一懂兩愛”(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有充分滲透傳統農業知識技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理念和“愛農村、懂農民”深厚情懷的時代使命[11]。在此背景下,農林院校規劃人才也把握了扎根農村、了解農民的契機和優勢。

2)以資源要素為核心

國土空間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承載要素。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國土資源整治和生態修復成為國土空間規劃及研究的重點[12]。而作為農林院校優勢資源聚集地和突出特色的農學和涉農類學科,其廣博精深的學科基礎為培養面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資源要素的精細化規劃和治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支撐。推動轉換農學和涉農學科的相關研究成果,將各類相關資源要素學科的理論、方法與實踐技術,納入國土空間尤其是農業空間的編制與管理全過程,從空間規劃視角思考人對資源的使用、保護行為及其政策性規范,是規劃學科的關鍵所在,也是農林院校的專業優勢所在。

3)以地域特征為引導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歷史人文和經濟發展復雜多樣。當前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從地域人地關系、地域系統整體性視角,揭示區域環境資源系統的承載能力和開發適宜性[13]。而農林院校依托區域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特色辦學,是地方農林科技創新與成果轉換的重要力量,也是區域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聚集地。因此,農林院校應注重解析區域城鄉空間本體問題,梳理地域文化特色、風貌風格,為區域國土空間規劃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將學科進行特色化培育[14]。

2 華南農業大學現有相關課程體系與困境

2.1 國土空間規劃相關課程設置

華南農業大學作為華南地區唯一一所以農業為特色培養綜合型人才的高校,在區域國土空間規劃中擔任著重要且獨特的角色。在學校101個本科專業中,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的專業為28個,占比27.7%,主要分布在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資源環境學院、農學院、數學與信息學院軟件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涉及工學、農學、理學等學科門類,知識維度涵蓋資源保護與利用、資源評價、資源與技術以及資源與人等方面(表1)。

2.2 相關課程體系的問題

2.2.1 課程與院系結構限制專業融合創新

華南農業大學在國土空間規劃領域開設了數量眾多的相關學科,且這些學科均具備鮮明的特色和突出的專長。然而,目前該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仍沿用了傳統的學科分化模式,以單學科發展為主導,基于各自特定的研究對象、方法和邏輯體系,形成了以分科教學與考核為特色的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培養的靈活

性[15]。在組織層面,學科發展融合受制于“校-院-系”的科層化學科管理模式[16],進一步阻礙了知識生產的創新,難以滿足國土空間規劃轉型的需求。

2.2.2 學科支撐與交叉融合不足

華南農業大學現有國土空間規劃人才的培養主要依托城鄉規劃、土地資源管理、風景園林等學科。以城鄉規劃為例,其教學以“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為培養規格,人才培養課程結構由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3個部分構成,必修課包含通識必修和專業必修,選修課包括通識選修和拓展選修。其中,專業必修課指涉及專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的課程,是培養合格國土空間規劃專業人才的基礎保障;通識選修涵蓋學校開設的所有選修類課程;拓展選修是在城鄉規劃專業基礎知識框架下進行延伸,旨在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跨學科交叉融合的關鍵接入點,也是體現農林院校優勢的重要模塊之一。現有的華南農業大學城鄉規劃的課程設置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學分課時不足,分布不合理

華南農業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知識類課程(包括專業必修、拓展選修與專業技能類實踐)學分要求為110.5分,專業課共1324課時,分別占畢業學分、課時要求的64.4%和60.5%。相較于城鄉規劃專業評估較好的院校,華南農業大學專業課程的學分占比相對較低(表2),導致專業課時無法支撐學生對國土空間規劃全過程的把握。

2)實踐板塊缺乏支撐

華南農業大學城鄉規劃的實踐課程主要包括基礎技能實踐、多尺度規劃設計綜合訓練、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但現有的教學實踐板塊主要依托學院內部的實踐平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使用未形成常態化,不少實習基地處于無實質合作狀態,綜合效應不高[17]。此外,現有實踐課程缺乏科研和學術基礎支撐,還未形成高水平的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成果得不到轉換,無法為培養高水平、綜合性人才提供良好支撐。

3)與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適應性不足

體系適應性主要指城鄉規劃專業教育內容適應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能力。在規劃理念層面,體系適應性體現為空間發展向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轉變[18]。但華南農業大學現有課程主要從城鄉建設空間出發,存量發展的思維滲透不足,且易導致學生對研究對象認知錯誤,忽略城鄉規劃學科的社會和人文屬性以及自身服務“三農”的優勢。在技術層面,人工智能及數據分析輔助逐漸成為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沿課題[19],同時對規劃師提出了更高的數理統計和分析要求。盡管華南農業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培養要求明確提出對計算機輔助設計、統計分析軟件應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20],但對大數據、基于智能計算技術的輔助決策系統、仿真模擬模型等人工智能相關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仍不足[21]。

4)區域和院校特色體現不足

以華南農業大學城鄉規劃現有課程的拓展選修部分為例,其開設了規劃與設計、生態與園林、管理與策劃、跨門類4個選修模塊,其中包含了較多軟件類和美學類的培養類課程,并不適應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強調政策性和理性的發展方向[18]。此外,各個模塊下的課程主要由城鄉規劃所在的林學和風景園林學院開設,且較為分散凌亂、不成體系,與國土空間規劃理念契合的課程寥寥無幾,更未能與農學、林學、海洋科學等華南農業大學優勢學科交叉融合,也未能體現華南農業大學的區位特色與優勢。此外,選課缺乏足夠的彈性,對拓展規劃人才的相關知識,凸顯農林院校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優勢的支撐作用并不明顯。

3 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對策與建議方案

華南農業大學入選第二輪 “雙一流”建設高校,凸顯了以作物學為一流學科的農學和涉農學科在今后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和基礎地位。這同時意味著,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和產學研協同創新,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是推動華南農業大學發展的必由之路。考慮到國土空間規劃在規劃內涵、規劃層級、理論體系方面基本延續了城鄉規劃的核心內容,兩者在規劃屬性和規劃價值層面有很強的一致性[22],本文立足農林院校在城鄉規劃人才培養上的優勢,從更新發展理念出發,探討在知識體系重構過程中發揮農林院校資源配置優勢的路徑,以響應國土空間規劃發展需求,為粵港澳大灣區美好人居環境和優質生活圈的構建,輸送具有華南農業大學特色的復合型規劃人才(圖1)。

3.1 基礎保障:構建適應學科集群的發展理念

傳統的中心組織,即由科層機構形成的組織管理理念,極大地限制了學科集群的發展[23]。創新和科學的學科制度、組織和發展觀念是保證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融合、構建完善知識體系的基礎。

一是要清晰定位人才培養特色。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需求和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的使命,依托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風景園林、農學和生態學等傳統優勢學科,結合建筑和地理學等學科背景與特色,制定農業大學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堅持樹立學生“以人為本”的規劃價值觀和綠色、健康與可持續的規劃理念。

二是要拓展“超越本學科”的發展視野。即要立足學校特色和本專業自身價值與責任,基于社會和行業發展需求,謀劃科學、可持續的學科發展路徑和目標,在積極實現與國土空間規劃知識體系接軌的同時,充分發揮農業大學的專業特色。

三是要建立適應需求的學科調整機制。即針對國土空間規劃的關鍵問題,立足華南農業大學特色學科和優勢資源,打破院系分割所造成的思維限制。在統一調整機制下對相關學科課程進行增補、分類和調整,激發學科融合的潛力。

四是要構建融合多元主體的特色“學科共同體”。依托華南農業大學各級教育實踐基地以及重大研發計劃、實踐項目,構建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基礎,以育人為目標的“教學-科研-育人”三位一體的科教協同育人模式。并結合理論教學,通過嵌于實踐教學中的專題調研和教學科研項目,構建“院(工作室)-校(校內實習基地)-企(校企聯合培養基地)”聯動式三級實踐教學平臺。

3.2 核心強化:城鄉規劃等主干學科的轉型升級

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華南農業大學城鄉規劃等主干學科在既有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應進一步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特色,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的綜合培養,同時積極依托農學和涉農學科深厚的學科基礎與豐富的實踐平臺,積極轉換其高價值、高創新的科研成果,以響應國土空間規劃發展需求。以城鄉規劃為例,從體系適應性、學分課時適應性、地域適應性和實踐適應性4個層面探討其適應性改革方向(表3)。

1)學分課程適應性改革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的城鄉規劃專業,需要面對在知識體系、技術方法等方面不斷豐富的教學需求與緊張的專業課時之間的矛盾。因此,需要在調整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學分和學時分布比例、優化美術類課程的基礎上,探究原有課程體系適應未來發展的改革方向,如對原有城鄉規劃原理、城鄉規劃設計類課程進行名稱、課時的調整。

2)實踐適應性改革

應充分發揮華南農業大學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的優勢,在“院(工作室)-校(校內實習基地)-企(校企聯合培養基地)”聯動式、遞進式三級實踐教學平臺中,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依據實踐課程的選項立題和知識結構,在低年級的認知實習和高年級的實習實踐課程中,分別邀請相應企業設計人員、政府管理人員等主體參與課堂,進行跨界交流,引導學生接觸前沿國土空間規劃研究成果與實踐案例,并實地參與實際項目與各環節流程。通過此模式發揮產學研一體化優勢,以實踐服務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和建設。

3)體系適應性改革

鄉鎮總體規劃作為“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實踐各類管控要素精準落地的重要一環[24],是培養農林院校學生認知可持續發展、服務“三農”能力導向的基礎層級。但現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在開設面向村鎮的規劃實踐課程時,尚未充分鋪墊國土空間規劃框架內的村鎮規劃理論知識。因此,考慮在第5學期開設“城鄉規劃設計Ⅱ(鄉村規劃)”時,同步開設“村鎮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規劃”課程,培養學生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思維,加強村鎮總體規劃理論與實踐課程的銜接。

此外,在優化現有傳統基礎類課程的基礎上,聯合華南農業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軟件學院的前沿研究成果和特色師資力量,更新城鄉規劃數理統計分析方法的內容。如考慮在第3學期“景觀設計”課程中穿插城鄉空間分析方法、數字化設計等先進設計輔助分析工具;在第5學期“統計分析軟件應用”中增加Python程序設計、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前沿內容。

4)特色適應性改革

重新梳理整合現有課程以及選修模塊,積極融入華南農業大學優勢學科。考慮將生態與園林模塊和跨學科門類模塊整合為生態與資源模塊,在剔除“鋼筆畫技法”“園林藝術鑒賞”“公共藝術設計”“建筑設計”等有關園林美學培養類課程的基礎上,進行多階段課程優化。在第3學期聯合資源環境學院、農學院增設“生態文明”“區域‘三農’概論”課程,引領規劃類學生形成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意識,以及厚植知農愛農情懷,了解農村各項經濟活動的特征規律和區域政府對農業農村的政策。這些課程為今后推動學科創新、實現學校特色成果轉換奠定思想和理論基礎。在第5學期原有介紹城市林業等課程的基礎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綿長的海岸線與豐富的海洋資源,新增“區域海洋資源與生態”課程,擴充學生對區域資源生態的認知。

在上述分點分類介紹各類資源的基礎上,聯合資源環境學院、人文與法學院在第6學期生態與資源板塊下增設“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概論”課程代替原有的“嶺南歷史與文化”課程,綜合、系統地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在空間格局、產業體系和科技創新層面的發展歷程,并結合土地、水文、植被、氣候等資源環境的分析,為面向培養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土空間規劃綜合人才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支撐。同時,在第7學期生態與資源板塊下增設“粵港澳大灣區城鄉社會調查”課程,要求學生立足對區域資源和生態的基本認知,結合社會調查方法理論和當下區域實際生態安全事件(城市熱島、海平面上升等)開展調研,探討社會與生態間的相關性和因果關系。

4結語

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的轉型向高校相關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當前,農林類院校的學科體系與國土空間規劃人才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錯位,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適應性優化是匹配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需求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梳理現有農林院校國土空間規劃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上,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探析其現有相關課程體系問題,并從構建適應學科集群的發展理念,和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主干學科的轉型升級2個方面出發,對華南農業大學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改革方向進行探討,以期強化多學科交叉融合,推進具有農林院校特色和優勢的國土空間治理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并為類似農林院校的相關人才培養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

注:文中圖片均由作者自繪。

參考文獻:

[1]劉經南,劉耀林,劉殿鋒,等. 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治理學科體系構建探討[J].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23,48(10):1566-1573.

[2]王雯,楊紫怡,張燚,等.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環境工程基礎”在信息學科的教學實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4):165-170.

[3]鄧麗君,南明寬,劉延松. 德國空間規劃體系特征及其啟示[J]. 規劃師,2020,36(S2):117-122.

[4]董楠楠,陳菲. 淺析聯邦德國高校中的城市規劃教育[J]. 國際城市規劃,2007(1):94-98.

[5]韋亞平,董翊明. 美國城市規劃教育的體系組織——我們可以借鑒什么[J]. 國際城市規劃,2011,26(2):106-110.

[6]黃賢金,張曉玲,于濤方,等. 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筆談[J]. 中國土地科學,2020,34(8):107-114.

[7]黃亞平,林小如.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城鄉規劃教育發展[J]. 規劃師,2018,34(10):19-25.

[8]佟富春,彭友貴,黃子峻.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華南農業大學校園鳥類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的利用[J]. 廣東園林,2022,44(1):88-91.

[9]李開明,劉勇,李開順,等.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農業空間規劃框架的優化策略[J]. 規劃師,2023,39(2):61-69.

[10]李保華. 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的困境與對策芻議[J]. 規劃師,2020,36(8):83-86.

[11]麥宇紅. 以課程和校園文化建設為著力點助推高等農業院校“一懂兩愛”人才培養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20(15):157-160.

[12]韓博,金曉斌,項曉敏,等. 基于“要素-景觀-系統”框架的江蘇省長江沿線生態修復格局分析與對策[J]. 自然資源學報,2020,35(1):141-161.

[13]黃賢金,毛熙彥,賈鎧陽. 多視角下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對城鄉規劃學科建設的啟示——基于2018-2022年重要刊文關鍵詞的知識圖譜分析[J]. 規劃師,2023,39(1):157-164.

[14]楊俊宴. 凝核破界——城鄉規劃學科核心理論的自覺性反思[J]. 城市規劃,2018,42(6):36-46.

[15]徐林. 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邏輯脈絡、關鍵挑戰與實現策略[J]. 高校教育管理,2023,17(1):35-46.

[16]白強. 大學知識生產模式變革與學科建設創新[J]. 大學教育科學,2020(3):31-38.

[17]劉小蓓,李劍,李暉.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BE)的風景園林專業階梯式遞進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與實踐[J]. 廣東園林,2021,43(6):90-93.

[18]楊恢武,陶貴鑫,周鳳林.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城鄉規劃專業培養方案適應性研究[J]. 規劃師,2023,39(8):140-146.

[19]單卓然,李鴻飛. 人工智能影響下城鄉規劃機構、技術與職業新態勢及應對策略[J]. 規劃師,2018,34(11):20-25.

[20]楊文越,李昕,趙建華. 風景園林專業GIS技術類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J]. 中國林業教育,2019,37(4):43-47.

[21]郭迪杰,高偉,李騰. 基于數字景觀技術的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改革研究——以華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為例[J]. 廣東園林,2018,40(4):25-29.

[22]周慶華,楊曉丹. 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城鄉規劃教育思考[J]. 規劃師,2020,36(7):27-32.

[23]李海龍. 知識組織再造:一流學科建設的路徑選擇[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0,19(3):55-62.

[24]潘斌,陸嘉,沈凌雁,等. 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轉變方向與編制思路[J]. 規劃師,2022,38(6):109-117.

文章編號:1671-2641(2024)02-0125-08

關鍵詞

國土空間規劃;多學科;農林院校;教學改革;華南農業大學

Keywords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Multidisciplinary;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Teaching reform;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23-11-23

修回日期:2024-03-24

作者簡介:

楊文越/1988年生/男/廣東韶關人/博士/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州 510642)/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城市交通與出行行為、建成環境、綠地與公眾健康等

陳婭妮/1999年生/女/漢族/浙江溫州人/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州510642)/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為綠地與公眾健康等

王凌/1975年生/女/廣東普寧人/博士/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州 510642)/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設計、城市更新、鄉村規劃與空間設計、計算機輔助規劃設計技術應用等

(*通信作者)葉昌東/1984年生/男/廣東韶關人/博士/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州 510642)/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國土空間規劃等/E-mail: yechangdong@scau.edu.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a亚洲视频|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综合香蕉|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亚洲综合在线网|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国产网|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日本a级免费| 女人一级毛片|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色天堂无毒不卡|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a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在线网站18禁|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小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她的性爱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日韩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色噜噜中文网|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成人91在线|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a亚洲视频| 亚洲视频影院|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久久6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欧美|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国产迷奸在线看| 在线播放国产99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