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小革”、降本增效、“五小”競賽……近年來,李陽煤業以提升專業技術技能為手段,以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為目的,通過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為企業安全生產裝上“助推器”,將科技“關鍵變量”逐步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以創新驅動重塑發展動力,有效推動公司邁上了更為安全、更有效率、更加智能、更顯綠色的發展之路。
李陽煤業礦井地質構造復雜,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產生的超大塊原煤升井后,無法通過常規自動化方法分選,只能由人工分選,但在人工矸石分選過程中存在效率低、浪費嚴重、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李陽煤業創新研發AIS智能選矸系統,有效解決了這些難題。
據了解,AIS智能選矸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精準識別塊煤與塊矸,結合氣動噴吹技術,實現塊煤、塊矸高效分離。無水消耗、地面積小、無放射性、環境友好、識別速度快,能夠支撐300萬噸年入選量。
該技術采用高效能運算系統、高精度識別傳感器結合DT算法、高精度氣動矩陣系統、生產線無人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統于一體,相對于傳統選煤,此技術篩選精度高、速度快、分選范圍大、運營成本低、體積小巧、后期維護簡單等優勢。據統計,智能分選設備投產運行后,分選回收塊煤2萬余噸,年創收1000萬元左右。
一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要保證生產安全,對于煤企而言,防火滅火就是安全生產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李陽煤業通過實踐研討學習,汲取先進經驗,針對本礦采煤面巷道布置形式、通風方式、地質構造分布、自燃“三帶”范圍、推進速度等實際情況,摸索出“6+3+1”綜合防滅火體系,做到一礦一策、因礦施策,不僅打造了李陽煤業獨特的防滅火模式,還因有效解決了易自燃采煤工作面自然發火這一隱蔽致災難題,被和順縣應急管理局和晉中市應急管理局在全市煤礦領域進行推廣和應用。
“6+3+1”即六項管控措施——采空區低溫注氮、地面備用注二氧化碳、采空區注漿、隅角封堵、頂板穿層淋注防滅火劑、正面煤墻短鉆孔注水;三種監測手段——地面色譜分析、井下移動束管監測、現場人工檢測;一個正規循環——保證月推進度為90米,大于氧化帶寬度,可以及時將氧化區域遺煤甩至窒息帶,杜絕采空區的遺煤自然發生。
“以防為主,多措并舉”是李陽煤業“6+3+1”綜合防滅火管理體系的核心宗旨。面對煤層含硫高、間距近、自然發火期短,兩個煤層的雙重防滅火壓力,李陽煤業在原有防滅火體系上,大膽創新,引進新型氮氣制冷裝置,優化頂板穿層孔,淋注阻化劑,嚴格執行采空區插管噴注阻化劑,隔絕采空區氧氣,降低采空區氧化速度,強化工作面。實現初采、回采、收尾回撤及采空區密閉后,重點環節防滅火得到有效管控,保證了綜采面設備在最短自燃發火期內,一次性回撤完畢并永久封閉,徹底解決了易自燃采煤工作面回撤期間自燃發火這一難題,安全高效地保證了礦井正常采掘銜接。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不止,發展后勁十足。李陽煤業將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大力踐行創新增效,依托創新創造解鎖制約礦井安全高效生產的難題,用實際行動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