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教學效果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師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巧妙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語文思維能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可見,有效的課堂提問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課堂提問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驅動力。教師拋出問題,學生積極思考并給出回答,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實現對知識的內化和遷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以說,沒有問題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就談不上學習。另外,有效的提問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交流。教學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提問能夠拉近師生距離,及時引導學生投入到語文學習中,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此外,課堂提問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由此可見,教師應重視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提問的有效性。
良好的問題情境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創設有趣、新穎的問題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教師可先拋出問題:“有半瓶水的瓶子,不用手接觸瓶子,怎樣才能喝到水?”學生會展開積極討論,想出各種辦法。接著教師引出課文,讓學生思考烏鴉是如何喝到水的。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投入思考,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好的問題源自教師的精心設計。首先,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切合教學內容,避免偏離主題。其次,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再次,問題的類型要多樣,包括記憶、理解、分析、綜合等不同層次,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例如,教學《北京的春節》時,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課文主要寫了北京春節的哪些方面?”“為什么說北京過年充滿‘紅色’?”“你的家鄉是如何過春節的,有哪些特色?”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教學的公平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同時,教師要重視師生、生生互動交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找到表達的喜悅,在交流碰撞中感悟語文的魅力。對于回答問題積極、言之有理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肯定,增強其自信心;對于害羞內向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言語表達的樂趣。在平等、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語文興趣和語文能力都會得到大幅提升。
學生的語文基礎、思維方式各不相同,教師在提問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提問時可將問題細化、具體化,降低回答難度;而對語文程度較高的學生,則可提出一些開放性、拓展性的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學習《三顧茅廬》時,可先問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如人物、時間、地點等,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參與。而后可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從諸葛亮的行為中,你受到了哪些啟發”等,讓優秀學生展開思考。一視同仁又殊途同歸,讓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進步和提高。
教師提問的時機十分重要。應在學生思維最活躍、求知欲最強烈的時候拋出問題,讓學生積極討論、表達見解。但也要注意問題不宜過多,要給學生以充足的思考時間。討論過程中,教師不應急于給出標準答案,而應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時引導,啟發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討論的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要重視討論的質量,鼓勵學生發表獨到見解,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思維。只有把握好提問節奏和討論效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率、增強教學實效的重要方式。教師應重視課堂提問的策略和技巧,以開放、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與學生的互動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讓語文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黃通海.談如何有效選擇語文課堂提問的切入點[J].小學教學參考,2015(15).
[2]高琦.淺談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21(12):23-24.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五一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