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種子育種記
80%以上的大豆依賴進口,在地緣政治復雜的今天并不安全。它無法自給的背后,是中國耕地資源稀缺的客觀現狀。我們14億人一年吃了29億畝地的糧食,但我們只有19億畝耕地。同時,我們是一個大國小農的國家,農業碎片化和非標準化,農民靠打工維生,在個別地區,種地已經成為副業。這些都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種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面對這樣的環境,它的振興不單純是一個科技攻關的問題。
李強在江蘇調研
202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江蘇蘇州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科技賦能,加快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專精特新企業蓬勃發展,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港澳兩地居民可互用二維碼通關
2024年7月18日,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表示,已聯同澳門特區相關部門升級出入境檢查系統,推出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服務。香港居民可以通過“非觸式e-道”App產生的二維碼,使用澳門自助通道過關;澳門居民亦可使用澳門“一戶通”App產生的二維碼,使用香港“e-道”自助辦理出入境手續。
中國兩天內新增三處世界遺產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就在前一日,當地時間7月26日,同樣在本次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分別于2020年、2022年正式申報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遺產委員會評審,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包括15項世界自然遺產、4項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筑牢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內蒙古地勢東西狹長,橫跨“三北”,森林和草原面積均居全國首位,是中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和中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從保護天然林到停伐護綠,從退耕還林、還草到草原生態補獎,再到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內蒙古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擴綠、興綠、護綠,在祖國北疆構筑起萬里綠色長城。
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
中部六省,以約占全國1/10的國土面積,承載了約1/4的人口數量,創造了約1/5的經濟總量。自200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到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強調,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20年來,中部地區向“新”而行,因變而興,在破立之間闖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