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龍舞獅、民族舞蹈、魔術表演、非遺技藝展示等精彩節目“扎堆”上演,首屆“中華文化節”之“多彩華藝”嘉年華日前在香港沙田舉辦,系列活動吸引約1.35萬人次到場參與。
《只此青綠》《詠春》《紅樓夢》……多部在內地“出圈”的國風舞劇精選片段近日亮相第二屆“香港流行文化節”之“盛舞之夜”,來自內地一流藝術院團的舞者將中國式古典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引發香港觀眾強烈共鳴。
近期,香港頻頻舉辦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向海內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是中西文化匯聚交流之都,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世界各地的朋友都選擇來香港這顆‘東方之珠’作文化交流,所以香港有條件、有環境、更有責任將中華文化傳頌到全世界。”在“中華文化節”開幕式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如是說。
展現魅力
首屆“中華文化節”是香港特區政府為市民和游客準備的一場文化盛宴,“多彩華藝”嘉年華是其中一道“前菜”。“中華文化節”自6月持續到9月,內容包括“中國戲曲節”精選劇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肯定的香港本地優秀作品等。
“中華文化節”開幕當晚,北京歌劇舞劇院帶來舞劇《五星出東方》。該劇題材和構想源自出土于古絲綢之路的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許多細節閃耀著傳統文化魅力。香港市民吳女士說:“炫彩的燈光、華美的服飾、精致的布景等諸多神來之筆,都展現了創作團隊深厚的藝術功底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做到了用舞蹈‘講’故事,讓文物‘活’起來。”
對香港而言,弘揚中華文化一舉多得。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期望通過舉辦“中華文化節”,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多元特色,并借此帶動旅游及相關行業發展。
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的舞蹈盛會“盛舞之夜”,是第二屆“香港流行文化節”推介節目之一“武林盛舞嘉年華”的閉幕演出。楊潤雄說,“盛舞之夜”充分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無窮魅力,是一場中西薈萃、體現香港多元特色的文化盛宴,不但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更有助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由江蘇大劇院帶來的民族舞劇《紅樓夢》選段《葬花》是首次在港演出。該舞劇導演李超說,本次演出是舞劇《紅樓夢》第一次在內地以外的地方亮相,整個團隊都非常重視。雖然本次演出的是舞劇中的一個選段,但團隊希望展現出能代表整個作品的最高質量和演出水準。
時隔數月再次登上香港舞臺,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選段《青綠》中“青綠”扮演者袁嘉瑩表示,期待自己的表演不僅能向觀眾傳遞舞蹈本身的美感和技巧,更能讓觀眾感受到舞蹈背后所展現的祖國萬里山河的壯美和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
“這不僅是一次舞蹈界的嘉年華, 更是一次匯聚眾多熱愛中華文化人士的嘉年華。”“武林盛舞嘉年華”活動主辦機構唐婭藝術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唐婭表示,大家借著一系列活動彰顯文化自信,共同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嘉年華的舉辦也充分體現了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實力。
讀懂中國
內地各省市豐富的文物資源,是香港舉辦展覽取之不盡的寶藏。近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攜手推出專題展覽“流光彰色—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展出106件陶瓷珍品,包括21件國家一級文物,如洪武釉里紅松竹梅圖玉壺春瓶、正統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成化斗彩三秋杯及萬歷五彩蓮池花鳥圖蒜頭瓶等。這些文物幾乎全部是首次赴港展覽,讓觀眾感受中國陶瓷藝術的獨特魅力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此次展覽意義重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譚允芝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肩負著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促進不同文明之間對話的使命。“我們非常榮幸與故宮博物院合作,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成為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一扇門。”
來自內地的民俗表演、非遺展示、傳統美食等,與香港街景交織成兼具時尚和傳統之美的生動畫面。香港28家省級同鄉社團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家鄉市集嘉年華”近日在維多利亞公園登場。英歌舞、馬頭琴、黃梅戲、淮劇等傳統曲藝薈萃,阜陽剪紙、德化瓷器、東昌葫蘆雕刻、蕪湖鐵畫、宣紙、徽墨等非遺作品群集……精彩節目和多元文化讓市民流連忘返。
黃梅戲演員、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袁媛表示,自己曾經多次到香港演出,觀眾的熱情讓她印象深刻。“每次都非常期待來香港演出,相信香港中西薈萃的優勢可以助力傳統文化出海,讓世界讀懂中國。”
作為一年一度的暑期盛事,香港書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揭幕,吸引大批書迷入場。今年香港書展在內地出版展區設立主題精品圖書展,集中展示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主題圖書和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優秀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的古代典籍和文化類叢書、套書等。
“今年帶來不少關于中國書法和繪畫,以及介紹廣西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圖書,希望向香港讀者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品。”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總編輯盧培釗拿起一本為香港讀者準備的精品圖書《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紀以來的中國史》,并介紹道,該書完整地闡述了故宮的發展歷史,是“故宮學”的奠基之作,也是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最好讀本,希望香港讀者喜歡。
布局長遠
推廣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香港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早有規劃、布局長遠。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就提出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專責策劃及舉辦推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活動。2024年4月,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正式成立。
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啟動儀式上,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副局長劉震致辭說,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肩負重要使命,將策劃多元化節目,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興趣。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伍志和表示,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每年將舉辦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專題展覽以及超過50項推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活動,預計每年將有超70萬人次參加。
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推出的首個活動是4月到7月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精選來自河南15家文博機構超過150件(套)的夏商周文物珍品,為香港觀眾講述中原青銅時代的精彩故事。
社會各界也為香港弘揚中華文化添磚加瓦。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旗下公司推出“中華文化有意思”融合出版項目。該項目將通過紙質書、電子書、音視頻、AI、VR等多種形態,向青少年展現中華文化的美好和趣味。
據悉,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旗下的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與貴州省委統戰部下屬的貴州中華文化學院共同發起成立香港陽明學堂,旨在匯聚世界各地專家學者,定期組織學術研究及交流,挖掘陽明心學的價值,助力其國際傳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及創造力的源泉,特區政府將持續推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市民對國家和中華文化的認同,并培育心系祖國、具備世界視野的青年,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李家超說,香港會以豐富多彩的方式向市民和游客呈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的感染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