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被譽為“華人幾何抽象藝術先鋒”的畫家霍剛首次來香港參加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收獲熱烈反響。霍剛的藝術起源于文化巨變的時代,由戰時走到當下,92歲高齡的他從年輕氣盛到蒼顏白發,70余載未曾放下畫筆,至今創作不輟,一顆赤子之心不改。
向大師求教 遠涉重洋
霍剛于1932年在南京出生,7歲時隨家人移居重慶。孩提時,他便展現出對藝術的興趣,常以家具當畫布。后來在臺灣求學期間,當時的學校教育不能滿足他對藝術的巨大渴求,課堂之外,霍剛為求進步,決定自己另覓老師,就此結識了影響他藝術生涯的李仲生。
李仲生是臺灣現代藝術的先驅和藝術教育家,啟發學生“不在技巧而是觀念”,喜歡在咖啡廳設流動教室。
跟隨李仲生學習期間,霍剛開拓了更自由的創作方式?!白钌羁痰氖抢蠋熖岬疆嫯嬘泻芏鄡热?,這個內容不只是一種表象呈現,還有很多學問在里面,要慢慢去學習、慢慢去想、慢慢去體會?!?/p>
向大師求學期間,霍剛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受李仲生的觀念啟發,共同創立了“東方畫會”,決定脫離傳統,探索繪畫的未來。
霍剛第一次出國是在1960年代初期。當時出國非常困難,但霍剛難以抗拒歐洲當代藝術的吸引力,帶著工作10年存下來的一點積蓄、稿費,加上朋友的幫忙,湊夠路費遠赴重洋。
初到米蘭,他就參與了“龐圖國際藝術運動”,而這也成為他創作上的一個關鍵里程碑,對超現實主義頗有興趣的霍剛開始轉向幾何抽象的創作?;貞涍@一人生轉折點,霍剛表示,“出去以后看了更多,我發現抽象的東西更能夠表現自己?!?/p>
與此同時,霍剛與當地不少畫家成為好友,如Giuseppe Capogrossi、Antonio Galderara等。大家經?;ゴ嬍蚁嗷ソ涣?,讓他開始對西方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米蘭旅居的經歷,促成了霍剛作品中兩種文化的對話。
幾何抽象與東方寫意相融合
初到米蘭時,霍剛一下子置身于當時歐洲各種前衛藝術的環境之中。為此,他開始反思自己該如何創作出和他人不一樣的作品。在這樣的思考中,他逐漸走上了探索東方思想和文化內核的道路。自小和祖父學習書法中的“永”字的那一撇啟發他將東方書法、金石印刻等元素,轉化成作品中斜出側插的短直線條,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
霍剛認為,“中國人比較注重詩意、淡雅,西方人則比較注重科學,這兩者結合就可能成為一條新的路子?!庇谑?,霍剛在抽象的西方媒介中納入中國元素,在其作品里,用貫穿始終的圓、點和三角形,來標示中國文字的根基結構,并構建出水墨線條和東方的空間概念。
獨特而抽象的圖像,融匯了霍剛近一個世紀東西思想碰撞的哲學精華,也濃縮了他數十年來對繪畫的孜孜發掘。他借由點與線的反復堆棧,揭示繪畫的內涵,在西方媒介營造的詩意中,蘊藏著東方精神哲理。
在長達50年的旅歐創作生涯中,霍剛在歐洲舉辦了無數次展覽,將他獨特的東方藝術語言帶給了西方世界,被知名國際策展人Sabine Vazieux盛譽是“華人幾何抽象藝術的先鋒”:“他和林飛龍一樣,以他獨特的形式豐富了歐美現代藝術的版圖,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們都是華人藝術家中真正世界范疇的大師?!比缃瘢魟倎淼较愀酆湍暇┡e辦展覽,更是載譽歸來后與故鄉的“再遇”。
回看霍剛的藝術創作生涯,“東方畫會”的創辦時期亦是當時東西方文化思想融合的高峰時期。日本的“具體派”、韓國“物派”,以及香港藏家頗為熟悉的劉國松所創辦的“五月畫會”,這些與“東方畫會”同時期的畫派致力于將西方現代藝術觀念結合東方文化思想不斷推陳出新。藝術家們不斷吸收西方現代藝術觀念和技巧,結合東方文化和思維,接續建立自主性藝術風格團體。
“越畫越像小孩子”
霍剛如今已92歲高齡,是名副其實的“90后”,但他卻覺得自己“越畫越像小孩子”。如果要為自己的風格加上關鍵詞,霍剛以“無中生有”和“與眾不同”來形容?!拔視喾矫嫠伎?,去畫出具有建設性、實質性的作品,所以會偏向理性和抽象。”霍剛說。
理性的幾何圖形,給人帶來堅實的感覺;而霍剛的畫作也大多以藍、綠色調呈現,又不自覺使人聯想到湛藍的天空、水波粼粼的湖水或是冬日的冰雪,洋溢著屬于東方的抒情抽象。他并沒有為每幅作品下注解,更希望得到觀眾的親自解讀,慢慢感受他筆下那極簡且富有詩意的視覺語言。但在看似經過精密計算的理性表面之下,于霍剛而言,創作卻是感性大于理性的行為:“心情好時我會畫畫,心情不好我就作罷,待心情好再繼續。就像是安定時就會畫得較異想天開、把靈感表現出來,所以創作是絕對自由的?!?/p>
創作的自由,堅持著只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當中也有一套屬于霍剛的獨特思想和哲學。在他的創作中,求變是永恒的主題。打破過往的想法,也要創作出別人不曾想過的,當然不易。他的作品看似輕盈,實則飽含心靈的厚度,使他的創作色彩愈來愈濃烈鮮明。放棄超現實的局限性,改用更自由的抽象去表達,在畫布的有限空間里展開無限遐想。他以建造房子作比喻,“繪畫的每個畫面就是一個空間,等于有一塊空地讓你建筑房子,想要建成什么樣子、哪里要留白,都要自己去構思;而畫里的造型、線條、色彩、光等都是用我喜歡的元素去呈現?!?/p>
這份純粹就是他的創作基調,使其筆下的一根線、一個點都有獨特的意義和內容?!拔蚁矚g極簡的藝術,愈簡單愈喜歡,而愈簡單又愈發難畫。因為要在簡單里表達一些復雜的東西,是很難的?!边@一個“難”字,在與霍剛的聊天中出現多次,而每次出現,都更彰顯出他的藝術精神。
談及如何理解畫布的有限和空間的無限,他反駁道:“空間是無限的。這不是世界觀,而是宇宙觀,因為世界觀對我來說太小了。”
“一個空間就是一個世界,不一定要有實在的東西才是一個世界,而我是無限的,我要打破這個領空的限制,這是一種哲學思維。雖然我不是科學家,但我可以追求科學家的那種無窮無盡的思維和無限可能。”霍剛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