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的經濟數據,經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同比增長5.0%。分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同比分別增長3.5%、5.8%、4.6% ;按季度看,一、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同比增長5.3%、4.7%。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可以看出,上半年經濟增長整體良好,符合預期,向好趨勢不變。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上半年中國經濟亮點紛呈,其中,民生領域表現亮眼。經濟發展情況如何,應該看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居民收入。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扣除物價因素后實際增長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長水平。這其中,農村居民的收入增幅高出城鎮居民2個百分點,去年同期這一數據是1.8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在上半年數據中也有所體現—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幅為5.8%,高于可支配收入增幅,勞動價值得到了更多重視。
居民收入狀況的改善也可以從就業數據中得到進一步解釋。鑒于普通居民的絕大部分收入來源于工資,就業率的高低對社會整體收入有著重要影響。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一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調查還顯示,外來戶籍人員的失業率低于本地戶籍人員,外來農村戶籍人員失業率更低。從中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對普通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的需求相對比較強勁,這也是帶動上半年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增長1.6%的主要原因。
相對于其它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仍然處于低位。今年上半年為0.1%,其中第二季度要略高于第一季度,物價總體上保持平穩。分類看,與民生緊密相關的食品、鮮果、蔬菜以及交通通信等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供給比較充足。根據統計數據,上半年中國夏糧獲得豐收,同比增長2.5%,牛肉、禽肉、牛奶等增幅都在三個百分點以上。同時,教育娛樂、醫療保健等服務品的價格則持續保持上漲趨勢。客觀來看,中國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但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居民對自身健康、素質提升等方面會越來越關注,這也會為相關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工業競爭優勢持續提升
上半年,工業企業表現良好,競爭優勢持續提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工業一直是中國最大的競爭優勢,這也成為部分發達國家對中國進行壓制和打擊的主要目標。很顯然,它們的目的沒有達成。根據統計局數據,今年以來中國工業增長呈現不斷加速的趨勢,2023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6%,今年上半年增長6.0%,其中第一季度為6.1%,明顯較去年加快,這也與企業用工增長相對應。
工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與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很大關系。國務院推出的“以舊換新”行動,為工業企業帶來巨大需求,成為推動企業效益不斷向好的重要動力;工信部明確提出把“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列為2024年12個方面重點任務之首,加快強鏈補鏈延鏈,提升全產業競爭力。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門也加大對工業企業的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降準0.25個百分點,1年期和5年期LPR下降10個基點,推動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下降25個基點,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投資意愿不斷增長。上半年,中國制造業投資增長9.5%,遠高于房地產的-10.1%。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中國經濟脫實向虛的趨勢基本得到遏制。
在工業企業發展的帶動下,上半年中國進出口成績突出。整體上看,對外貿易總額增長6.1%,其中機電出口增長8.2%,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8.9%,后二者分別高于去年底的2.9%、58.5%。在全球經濟發展相對疲軟的大環境下,獲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同樣為主要工業國家的韓國、日本雖然上半年出口增長速度略超中國,但是韓國去年同期出口下降12.4%,基數較低,而日本上半年日元貶值較大,按美元計算不增長甚至負增長。由此可見,中國工業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得到穩固。
經濟轉型持續加速
在2024年1月份的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根據這一指示,各級政府加大高科技投資力度,經濟轉型速度明顯加快。
根據統計數據,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超過了38%,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達24.1%,增長速度非常強勁。在國內投資的帶動下,外國投資者也不斷加大在中國高新技術領域的投資力度,1-6月份,中國制造業引資占比較上年同期提升了2.4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引資占比同樣提升了2.4個百分點。
在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生物制藥、芯片、固態電池等領域一批重大科技實現突破,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筑牢基礎。同時,嫦娥六號攜帶月球的土壤順利返回、福建艦成功海試、“地面空間站”正式運行、成功搭建國際首個通信與智能融合的6G試驗網、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二號”安裝就位……一批大國重器相繼落地或者運行,這些凝聚了高精尖科技的大工程需要大量的投資和高科技人才,顯示了中國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豐富的人才儲備。
與此同時,經濟新動能持續發力。比如,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增長30.1%和32%,遠高于汽車行業的4.9%和6.1%,出口增幅也達到13.2% ;再生能源方面,太陽能發電和風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分別達51.6%、19.9%,中國能源結構轉型速度加快,并正加快推動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以及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
通過眾多數據,我們也看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相比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增長速度有所放緩,這主要是由于房地產發展不穩定所致。另外,工業生產者購進及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6%、2.1%,對于企業擴大產能和居民消費都有可能產生拖累。
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加快經濟改革的機制和措施,這些政策有望在下半年發揮出更大效果。比如,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會不斷加強,“以舊換新”的速度還會加快,一批重大的工程建設會相繼落地,針對經濟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比如房地產、地方債以及中小金融機構等的改革措施也會加快推出。這會不斷增強、鞏固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在上半年經濟發展符合預期并打下相對較好基礎的前提下,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出現更加強勁的走勢,全年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