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重慶市涪陵區將聚焦改革賦能產業提質增效,堅持以點帶面,突出系統集成,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在全市建設“六個區”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以改革鍛造產業體系,筑牢發展根基。堅持制造強區,聚焦落實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迭代構建涪陵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立“全景圖+產業地圖”產業鏈提升工作機制,通過管住招商源頭、強化數智賦能等舉措,提升園區、企業“畝均”產出,加快制造業“騰籠換鳥”,力爭到2027年全區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完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機制,推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與涪陵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融合發展,健全榨菜、中藥材、生態畜牧等特色產業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生產、加工、銷售貫通,促進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計劃,聚焦11條重點產業鏈圖譜,構建“一鏈條一鏈長一專班”工作機制,加快沿鏈聚合,強化技術攻關,建設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以改革優化要素配置,培育發展動能。完善“四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機制,優化配置產業、科技、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建立激勵龍頭企業技術創新長效機制,建好涪陵高新區、涪(陵)長(壽)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區等創新平臺,構建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產業化服務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推進數字重慶建設為引領,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打造“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生態,建好醫藥制造、食品加工等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絡,推動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和數據中心,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
以改革打通堵點難點,釋放發展潛力。聚焦“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卸下發展包袱,推進國企功能優勢體制機制重塑,做強做優做大主業,深化涪陵高新區、白濤工業園區兩大千億園區改革,發揮園區服務產業升級、前沿科技轉化等作用,以市場化手段提升國有資產盤活質效。聚焦優化營商環境破解企業難題,建立完善企業與政府扁平化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綜合施策做好水電氣、人力資源、物流等各類要素保障,精準精細精心服務企業發展;健全完善招商工作機制,提升招商質效,引育構建企業梯次發展格局。聚焦推動安全發展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健全監測預警、應急預案、典型事故案例復盤等機制,爭創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深化涪陵高新區國家級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守牢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等底線,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作者:中共重慶市涪陵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