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造口人”,平時的護理至關重要,科學合理的護理是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質量的基礎條件。
● 什么是“造口人”
“造口人”其實就是指因病癥、創傷、先天性缺陷等所導致的需要手術切除身體某個器官或部位才能維持生命的患者。原理即經手術在身體上創造新的通道或者孔道,以便于排出自身機體內的廢物、液體,這種手術也被叫做造口手術。比如臨床上常見的腸造口、胃造口等。
● 合理選擇傷口造口敷料
對于造口術患者的護理,必須按照自身傷口類型、大小、分泌物量等特征,選取科學合理的敷料。固定方式上,則可選擇膠帶、繃帶,以保障敷料穩固,不會隨意脫落。
● 注意傷口造口清潔護理
平時要定期使用溫鹽水或者生理鹽水輕柔、緩慢地清潔相應區域,確保傷口造口處污垢、分泌物得以全面清理。除此之外,患者可按照醫囑,科學應用抗菌藥物、抗菌敷料來預防傷口感染,嚴格遵循用量、更換頻次要求,避免抗菌藥物或抗菌敷料過度使用,導致身體出現耐藥性。
● 定時更換敷料
患者對自己所用敷料類型、特征要有基本的認知,最好是多與醫生溝通交流,按照醫囑,明確每次更換敷料的時間節點。在此基礎上,患者也要注意觀察自己的傷口愈合情況以及敷料實際狀態,一旦發現任何異常,比如感染、敷料脫落、敷料損壞等,也要及時告知醫生,以盡快處理。除此之外,敷料遇水、血液或其他污染物污染導致敷料受損、失去功能時,便不能再等更換時間節點時換料,必須立即更換,以保障傷口造口干凈、安全。
● 注意傷口造口周圍皮膚護理
平時不要頻繁摩擦或者拉扯造口周圍皮膚,避免創面受損的情況出現。如果造口周圍皮膚過于干燥,可適度在造口周圍皮膚涂抹一點保濕劑或者軟膏,以改善造口周圍皮膚狀態。
除此之外,若患者腸造口區域出現皮膚破潰,要確定皮膚潰爛是造口袋粘膠物質的刺激,還是腸內容物的反流所致,可先更換合適的造口袋,若不能緩解,便要盡快尋求專業醫護人員幫助。對于腸造口患者遇到下陷等情況時,要合理用加壓的生理鹽水來徹底清潔造口部位,將殘渣清理干凈,然后用紗布輕輕抹干;遇到造口周邊出現紅腫,則要考慮可能是腸內容物對皮膚的刺激,或皮膚對造口袋的粘貼物質過敏等原因所致,護理時要全面清潔,使用具有防止腐蝕、紅腫的保護膜、造口袋沿等,若紅腫仍在加重、持續超過48小時,則要盡快尋求專業醫生幫助;與此同時,患者也要避免重體力勞動、劇烈咳嗽、打噴嚏、久坐、久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