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晉城市陽城縣次營鎮蠶繭收購點,當地蠶農們正陸陸續續前來交售剛剛收獲的蠶繭,收購人員有序地對蠶繭進行篩選、過磅、定價、檢測、定級,現場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
“優質蠶種是蠶桑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今年,我們蠶桑產業發展中心引進了蠶蛹雌雄精準分揀機,讓蠶蛹雌雄分選更精準、蠶種選育更智能,賦能蠶桑產業健康發展?!标柍强h蠶桑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劉衛宏向記者介紹道。
蠶桑產業是陽城縣的傳統產業。近年來,陽城縣大力推行桑蠶品種優良化、蠶種生產精細化、桑園管理機械化、小蠶飼養共育化、大棚養蠶工廠化、老熟上蔟方格化,采用農業托管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積極引導桑園向有能力、有技術的養蠶大戶合理流轉,大力發展規模養蠶。
走進寺頭鄉,“華北蠶桑第一鄉”的巨大彩繪映入眼簾,這里一直是陽城蠶桑的核心和縮影。“我們鄉村村都有蠶桑產業,幾乎戶戶都喂過蠶,養蠶一直是大家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寺頭鄉黨委書記牛鵬飛告訴記者,寺頭鄉栽桑養蠶傳衍已有3000多年,20世紀90年代達到鼎盛,可謂“家家養蠶,戶戶栽?!?,并發展有繅絲、飲品等下游企業,蠶桑是鄉域經濟的中流砥柱,也是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
依托資源稟賦、精準定位,現在,寺頭鄉全年養蠶6700余張,優質蠶繭總產量34萬多公斤,蠶農收入1400余萬元。依托禹珈豪絲業股份有限公司、皇城相府飲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強勁帶動,全鄉已基本形成桑園建設、優良蠶種繁育、集約化小蠶共育、工廠化大棚養蠶、蠶繭儀評智能收購、6A級白廠絲繅制、高品質蠶絲被加工以及桑蠶衍生產品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模式。
“為了確保蠶兒豐產豐收,我們蠶桑產業發展中心建立了線上技術服務平臺,定期發布桑園管理技術要點。根據農時抽調優秀蠶桑技術人員,深入各鄉鎮、農村,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科學指導蠶農進行蠶桑生產?!闭劶鞍l展現狀,劉衛宏打開了話匣子。
從大力推廣旱地密植桑園快速豐產技術、溫濕自控小蠶集中共育技術、桑園地膜覆蓋技術,來增加桑葉產量、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經濟效益;到積極引進華康、蘇豪、鐘曄等蠶繭新品種,為全縣推廣絲質優良、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的蠶品種奠定種質保證;再到經營模式創新,充分利用養蠶剩下的廢棄桑枝發展食用菌產業,大力推廣桑禽、桑經、桑菜、桑薯、桑菌套種套養的模式,走出了一條高效立體循環經濟發展新路子……陽城縣蠶桑產業發展中心立足優越的自然生態條件,悠久的蠶桑養殖歷史、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縱向打造蠶桑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為蠶桑產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陽城縣蠶桑產業已形成蓬勃發展的格局。從蠶桑合作社、繅絲企業到生產桑椹飲品、桑葉茶、桑枝香菇等優質食用菌的企業應有盡有,桑葉宴、桑果酒、蛹蟲草、蠶砂枕等副產品開發初見規模;桑園采摘、蠶桑研學、繭絲文創等現代蠶桑文化日益興起,形成了蠶桑資源多級利用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一片桑葉傳承千年蠶桑文化,一片桑葉帶動產業集群發展。“未來,陽城縣將進一步夯實桑園基礎,大力發展特色蠶桑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著力打造蠶繭優勢品牌,真正使陽城蠶桑業成為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絲路’。”談及未來發展,劉衛宏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