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瘤有良性也有惡性,所以及時診斷、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針對垂體瘤患者,手術可以及時切除病灶,治療效果相對較好,而患者完成手術后,也需要配合相應護理措施來進行輔助,但是當前很多人對于垂體瘤術后護理的認識不夠,配合度也偏低,下面我們針對垂體瘤術后護理知識進行科普。
垂體瘤是一種位于垂體腺(大腦底部的一個腺體)內的腫瘤。垂體腺是控制人體內多種激素分泌的重要腺體,包括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性腺激素等。垂體瘤可能會過度產生某種激素,導致激素水平異常,進而引起多種身體問題和疾病。垂體瘤也可能對周圍腦部組織造成壓迫,導致頭痛、視力問題等癥狀。垂體瘤的類型有多種,包括垂體腺瘤、垂體增大、垂體癌等。治療方法通常包括手術切除、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等。
根據垂體瘤的類型和大小,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具體包括:
第一,垂體功能障礙:垂體瘤可能會對垂體腺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導致垂體激素的分泌異常。這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內分泌紊亂,如生長激素缺乏、性腺激素不足、甲狀腺激素不足或過剩、腎上腺皮質激素不足等。
第二,視力問題:垂體瘤可能會壓迫視神經,導致視力受損、視野缺損或失明。這是垂體瘤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第三,顱內壓增高:由于垂體瘤的存在,顱內空間被占據,可能導致顱內壓增高。這可能會引起頭痛、嘔吐、惡心、眩暈等癥狀。
第四,垂體瘤囊腫破裂或出血:垂體瘤囊腫破裂或出血可能會導致急性癥狀,如突發嚴重頭痛、意識喪失等。
第五,其他并發癥:垂體瘤可能會引起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肥胖、骨質疏松、心血管病變、不育等其他并發癥。
針對垂體瘤患者,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患者完成手術后,想要更快康復,就需要積極加強術后護理干預,更好地輔助完成治療,縮短術后康復時間,那么常見的垂體瘤術后護理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注意病情觀察:完成手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癥狀變化,如血壓、心率、呼吸、體溫等,以及手術部位的狀況,如果出現異常,需要及時上報并且配合相應護理措施。
第二,需要保持頭顱穩定:完成手術后,患者需要保持頭顱穩定,避免劇烈搖晃或碰撞,以防止手術部位的創口裂開或出現其他并發癥。
第三,注意正確用藥:完成手術后,患者需要根據醫囑正確給予藥物,如抗生素、止痛藥等,以預防感染和緩解疼痛。
第四,尿量觀察與記錄:垂體腺瘤患者術后可出現暫時性尿量增多或尿崩,表現為口渴、多飲、多尿。術后護士會對患者尿量進行實時記錄,準確記錄尿量有利于正確用藥以及術后康復,若出現尿量增多(每小時尿量>200~300ml連續兩小時)請及時告知護士。
第五,注意飲食:保持良好的飲食是促進術后康復的關鍵,所以患者完成手術后,還需要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和術后飲食要求,制定相應的飲食方案,通常需要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膩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消化和傷口愈合。
第六,定期進行復查:完成手術后,患者需要按照醫囑定期復查,讓醫生全面了解病情的變化和手術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所以,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前,需要提前告知患者隨訪方案和復查方案,并且做好出院指導工作。
第七,注意術后休息:術后需要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有助于身體恢復和傷口愈合。
第八,加強心理支持:術后患者可能面臨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需要給予適當的心理支持和關懷,幫助其調整心態和應對疾病。
第九,鼻腔護理:術后鼻腔填塞條不能自行取出,避免出現出血、鼻漏。3~5天后根據病人情況由主治醫生取出填塞物。取出紗布后,患者鼻腔可能會有少量分泌物流出,一般在一周內停止,可讓患者取坐或半坐位,使鼻腔分泌物流出,避免因分泌物逆流引起感染。同時不能用手摳鼻,不能沖洗鼻腔,不用力擤鼻涕,以免造成出血和感染。
總之,多了解一些有關于垂體瘤術后護理的知識,可以在完成手術后,積極配合完成護理,同時也能提升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更好地促進自身康復。
(作者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