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育課程作為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品質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近年來,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著思政元素融入不夠、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黨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組織性等特點。將黨建工作與體育課程思政相結合,發揮黨建工作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能夠為體育課程思政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推動體育課程思政不斷深化發展。
體育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品質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課程思政的核心是價值引領,要充分挖掘體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體育教學,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鑄牢理想信念。體育課程思政的關鍵是育人為本,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實現體育與育人的高度統一。體育課程思政的基礎是課程建設,要不斷優化體育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升體育課程思政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高校黨委要將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學校重點工作來抓,納入學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總體布局,成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由學校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包括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教務處、體育部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領導小組要統籌規劃、整體設計,科學制定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建設目標、重點任務和評價標準,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溝通協調,形成黨建與思政、教學與科研的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機制,定期研究部署、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推動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深化發展。同時,要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合理地設置體育課程,優化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豐富課程形式。要堅持體育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相融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品質等思政內容有機融入體育課程教學各環節。要開發一批富有時代特色、體現學校特色的體育課程思政精品項目,如“紅色馬拉松”“革命傳統體育游戲”“新時代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把體育運動的專業技能訓練與思政教育內容結合起來,實現體育與育人的高度統一。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體育課程思政在線課程、微課程、慕課等,建設一批優質的體育課程思政數字化教育資源,促進線上線下教學深度融合,不斷提高體育課程思政教學質量。
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情境教學、項目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創設沉浸式、交互式的教學場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在籃球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中國女籃奪冠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女籃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在游泳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激流勇進”的游泳關卡,讓學生在挑戰中鍛煉意志品質,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在田徑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紅色接力賽”,讓學生在奔跑中傳遞紅色信仰,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同時,要充分利用體育活動、體育賽事等第二課堂,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實踐活動,如“走紅軍走過的路”主題體育活動、“點燃紅色青春”體育藝術節等,引導學生在參與中感悟、在實踐中成長,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
總之,推進高校“黨建+體育課程思政”育人模式,需要高校各級黨組織和體育教學部門的共同努力。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升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質量,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基金項目:2023年蘇州城市學院黨建科研項目“以黨建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紐帶——黨建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鏈條式發展研究”。
(作者單位:蘇州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