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jELLYCAT和野獸派聯名的多款“玫瑰+玩偶”鮮花禮盒限時發售,最低售價520元,最高則以13 880元的價格直逼奢侈品,閑魚上還同步開啟了高價代購。
沒有最貴只有更貴,成了與jELLYCAT關聯的新口號。
如果說聯名款有其溢價的“權利”,那么,作為jELLYCAT的常規款,一只23厘米高的毛絨狗,售價279元,11厘米長的布偶鑰匙扣要179元,還是顛覆了均價在20~30元的中國毛絨玩具市場的認知。
這個2013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玩具,前十年幾乎沒掀起什么風浪,怎么近一兩年間,就成了眾人追捧的頂流呢?
毛發潔白但略顯潦草的小狗;嘴角上揚,卻似乎笑得不太開心的茄子;生出了手腳,枝丫也長成了一頭亂發的盆栽;長得有點“狗”的粉色小豬、炸毛的小企鵝,不時流露出一絲清澈的愚蠢……
jELLYCAT乍看上去有些粗糙和凌亂的造型,似乎并不符合國內消費者對毛絨玩具一貫的印象和審美。
確實,jELLYCAT并非中國品牌,而是1999年誕生于英國,其最初的受眾也不是成年人,而是嬰幼兒,是希望生產更安全的安撫玩具。所以jELLYCAT的產品通常會選擇更好、更安全的面料、工藝,這讓它的售價從一開始便處于毛絨玩具品類的高點。
而這也大致解釋了jELLYCAT產品造型的“奇特”。在嬰幼兒的眼中,動物是沒有標準樣式的,植物也是可以微笑的。從一開始,jELLYCAT追求的就不是還原真實事物,而是將物品擬人化。
2014年,jELLYCAT的品牌定位從簡單的嬰幼兒玩具,變為全年齡段禮品品牌后,更是將這樣的特性發揮到了極致。2018年,jELLYCAT推出趣味系列,為自己打開了“出圈”的大門,吸引了眾多成年粉絲,他們在此后為jELLYCAT貢獻了近半的銷售額。
豆豆眼+笑臉成為它的品牌標簽,疊加到了大部分日常物件中,包括盆栽、蛋糕、茄子、太陽、網球等本沒有生命的物體。用網友的話說就是,萬物皆可jELLYCAT。
泰迪熊將玩具引入毛絨時代,jELLYCAT則賦予了毛絨玩具“生命”。它的不少成年粉絲都有類似的表達,“jELLYCAT和其他玩具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似乎是有‘靈魂’的”“jELLYCAT似乎正在長得越來越像我自己”。
而jELLYCAT在國內的發展,最早要追溯到2006年首次設立專柜。2015年在國內電商剛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時,便陸續開設了天貓、京東等線上旗艦店。基本有了穩定客戶群后,它又將產品分銷到各個調性相似的商店、禮品店、書店等。
在國外,jELLYCAT的業績在2018年趣味系列后迎來飆升,2019年其營收增長從上一年的2.2%上漲到21.7%。但這時的jELLYCAT,在國內還并非真正的頂流。
2021年前后,jELLYCAT才在國內跳出粉絲群體開始出圈。“丑萌”成為它的賣點,情感向營銷讓眾多粉絲成為其“自來水”。用jELLYCAT在小紅書等各大社媒平臺進行的二創,成為年輕人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帶動jELLYCAT的熱度不斷上升,盡管售價不菲,依然引發購買潮,并一發不可收拾。
2022年其天貓產品價格還在99~1 699元,但閑魚上一只絕版達達鴨價格就已經達到6 999元,一只標價5 999元的小號絕版邦尼兔,仍有上千的瀏覽量。
天貓數據顯示, 2023年jELLYCAT“雙十一”銷量同比增長44.8%,銷售額同比增長超70%,超過迪士尼成為毛絨布藝品類最高銷售額寶座的新主人。
其線下門店也借勢大力拓展,僅北京便已開出40多家,上海、成都門店超十家,深圳、廣州等地也有門店分布。其中不少門店每到周末、節假日,排隊的人會從一樓排到二樓。有粉絲每月購買jELLYCAT要花掉4 000元左右。
要說做出帶表情的毛絨玩具,相信對大多數玩具廠商而言都并非難事,為什么出圈的只有jELLYCAT?
這恐怕還是要從其產品本身說起。
作為給脆弱的嬰幼兒設計的安撫玩具,相比好看,更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舒適。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jELLYCAT在用料上采用高密度的聚酯纖維,并進行脫敏處理,怎么把玩都不掉毛、不褪色。現在的jELLYCAT不僅成為安全毛絨玩具的代名詞,單論其真正能起到安撫作用的手感,便足以吸引相當多的消費者。
另一方面,jELLYCAT的創造力、上新速度也十分驚人。幾乎每年年中、年末,jELLYCAT都會上新,而且總會創新出讓人不禁發出夾子音的新品,吃的、玩的、用的,200余件產品,總有一款能戳中你。
產品之外,就是jELLYCAT的營銷方式。
首先是饑餓營銷。
jELLYCAT的上新速度快,淘汰速度更快。從2010年開始,每年都會在官網公示一批停產的玩具,數量時常過百款,這些玩具無形中就成了限量版。而尚在貨架的玩具,沒人知道何時會下架,想真正擁有它,就只能現在下手買下它,否則就只有遺憾或是接受成倍上漲的價格。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jELLYCAT也成為了一種有收藏價值、升值空間的社交貨幣。
其次是情感營銷。
情感化是jELLYCAT另一個符號標簽,它們通過產品的設計語言,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鏈接和共鳴。
jELLYCAT不僅通過加上豆豆眼、微笑、小胳膊小腿,給這些物品賦予生命,還會在細節上做足功夫。比如它會按照系列或家族進行售賣,還有自己的名字;又比如收貨時附贈的卡片,會標注它們的“身份”,被玩家們稱為“喚醒指南”,不少玩家會將它做成“身份證”“戶口本”。
同時,由于每個公仔都有手工作業的痕跡,即便是同款,表情也會有微妙不同,這些都被粉絲們看作靈魂存在的證據。有人甚至會試圖破解這些差別背后,玩具想傳達的神秘信息。
而jELLYCAT官方也在刻意引導著這樣的情感。連玩具下架的公告,都叫做“retired designs”,也就是“退休名單”。
再次,應該就是現代人的情感需求了。
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需要安撫的不僅是嬰兒,更是壓力山大的年輕人,在外他們可能是光鮮亮麗、雷厲風行的大人,回到自己的小屋,他們可能就是需要被關懷、安慰的小孩,更需要溫暖和陪伴。
“不用為它們做任何事,它們都會陪在你身邊”的陪伴感,讓無數都市人將jELLYCAT視為自己最親密的伙伴,不僅給它們取名、穿衣打扮,陪吃陪喝陪聊,還帶它們上課、上班、四處旅游。
jELLYCAT也通過評選每月之星、建立睡眠伙伴等方式,進一步強化消費者將其產品視為生活伙伴的行為,加深消費者和產品的情感紐帶。
此外,社交化也是jELLYCAT迎合現代人情感的另一方式。
頂流的“茄子”和“龍蝦”,能夠受人喜愛的原因之一,就是恰到好處的喪和賤,它們特殊質感的“皮毛”,讓人能輕易在上面畫出圖案,加上原本的表情,就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有些玩家甚至以玩具的身份注冊賬號,發布日常、心情,通過它們說出自己難以在公開場合表達的情緒。妥妥的年輕人嘴替。一來滿足了自己的情緒發泄需求,二來也收獲了流量關注,從外界獲得情感支撐。
這些用戶無形中成為了“自來水”,不斷為jELLYCAT“發展”粉絲。千瓜數據顯示,話題#jELLYCAT在小紅書上的參與人數達到26.44萬,話題瀏覽量高達7.49億,豆瓣甚至有了jELLYCAT的戒斷小組,已有超過6萬名成員。
消費者的二創也刺激著jELLYCAT的設計、營銷,讓它們更契合了消費者需求,形成正向循環。
而jELLYCAT這一系列操作能夠成功的背后,核心其實是“療愈經濟”的崛起。
從泡泡瑪特開始,療愈經濟便初露端倪。可愛、搞怪、丑萌的擺件,滿足了消費者低成本獲得“太乖了”的心理需求,加上開盲盒未知帶來的刺激性,一眾消費者硬是將泡泡瑪特“買上市”。近期,泡泡瑪特也推出了THE MONSTERS毛絨系列,持續在療愈經濟上深挖、探索。
除了jELLYCAT,兩年前與其類似的棉花娃娃也曾盛行一時,“養娃”成為不少80、90后甚至00后的樂趣,甚至是“精神后代”,線上交易額曾突破十億大關。有圈內人靠幾千塊的投資,撬動了上百萬收入,一些玩具廠也直接改為了“娃廠”。
此外,線條小狗、Loopy、Chiikawa等療愈系網紅IP,也都在各大社媒平臺獲得不小的流量,以此衍生出的各種周邊,從壁紙、手賬,到冰箱貼、實體玩具等,都有著不錯的銷量。它們在線下嘗試舉辦的快閃店,還享受了一波頂流的待遇,消費者將店鋪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
很多日用品、服裝品牌的設計都在向溫柔、突出情緒表達傾斜,不少餐飲品牌也都通過聯名、推出周邊,甚至是陪吃娃娃等方式,以更溫暖、柔軟的療愈方式,加強與消費者的鏈接、增加品牌粘性。
這些似乎都在告訴我們,療愈已經成為現代都市人的強需求。
而在目前的現代都市人現實狀態、整體社會狀態下,短期內療愈經濟仍會保持上升態勢。
但入局者也需警惕的是,不少療愈系產品只是曇花一現。比如現在,原本一萬多的棉花娃娃,價格已經縮水一半,不少娃娃打對折也很難出手。再比如泡泡瑪特,也不如此前火熱,品牌本身也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而jELLYCAT已經有了2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成熟的生產、運營體系,也為后來者打了個很棒的樣。雖然它的走紅,有很大的營銷推動成分,但究其根本,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身產品過硬才能支撐它的爆火和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