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作為故事教學的主要手段,是一種獨特的講故事方式。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在向幼兒詳細闡述故事情節后,往往會進一步引導幼兒在深入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嘗試對故事進行完整而準確的復述;或者通過展示圖片,引導幼兒細致地觀察圖片,進而準確地描述圖片中所展示的內容。這一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認知過程。它不僅要求幼兒能夠全面理解故事內容,更要求幼兒能夠將所獲取的信息以連貫且邏輯清晰的形式進行組織。通過敘事活動,幼兒能夠加深對故事的理解與記憶,進而促進其在語言、思維以及記憶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教師提問對幼兒敘事能力培養的作用
一、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敘事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關注故事主題
鑒于幼兒注意力易于分散的特性,教師的提問策略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恰當的提問不僅能夠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更能引導他們關注故事的核心內容。在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應精心設計提問內容,以關鍵詞語、關鍵情節以及主要角色為切入點,引導幼兒進行深入思考并鼓勵他們積極表達。如,以講述友誼為主題的故事為例,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故事中的主人公為何會感到孤獨?”“他們是如何成為朋友的?”這樣的提問方式不僅有助于幼兒深入理解故事的主旨,還能激發他們的敘事興趣。
2.借助提問激發幼兒好奇心
在故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巧妙設置懸念,通過提問方式激發幼兒對故事發展的猜測與想象。例如,在講述動物故事時,教師可適時提問:“你覺得這個動物接下來會去做什么?”“它可能會遭遇哪些困難?”此類問題設計旨在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故事構建,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
1.引導幼兒快速理解故事情節和角色
在故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針對故事情節、角色關系等核心要素精心設計的提問,能夠有效引導幼兒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加速他們對故事內涵的領悟。以講述童話故事為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在故事中,主人公遭遇了哪些挑戰與困難?”“面對這些問題,他們采取了哪些行動來克服?”這類提問有助于幼兒聚焦故事的核心線索,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節發展及角色間的互動關系。還能夠鍛煉幼兒的思維邏輯能力。
2.引導幼兒主動表達觀點和想法
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我們積極鼓勵幼兒主動表達個人的觀點和想法,以此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故事教學的環節中,教師可巧妙設計一系列開放性問題,以引導幼兒們積極發表自身的見解。如,以講述關于友誼的故事為例,教師們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你認為什么樣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友誼?”“你有沒有和故事中類似的經歷?”這些問題不僅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表達能力,更能夠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在此過程中,幼兒們不僅能夠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還能夠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進而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3.借助提問導學,培養幼兒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
在故事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故事所展現的矛盾與沖突等元素精心設置問題,以引導幼兒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以動物故事為例,教師可以針對性地提問:“這個動物為什么會遇到這個問題?”“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此類問題的提出能夠激發幼兒的邏輯思維與分析能力,促使他們學會從多元視角審視問題,進而形成獨特的思維模式。通過這種方式,幼兒不僅能夠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鍛煉與提升自己的敘事表達能力。
三、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情感素質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美感
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方式,引導幼兒深入體驗和感受故事的美學價值,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圍繞故事的語言風格、情節發展、人物形象等方面展開提問,以引導幼兒主動發掘并欣賞故事中的美學元素。例如,在講述一則詩意盎然的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故事中的語言有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美?”“故事中的畫面給你什么樣的感覺?”這樣的提問策略,可以有效引導幼兒關注故事的美學特征,進而培養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
2.培養幼兒的共情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
在故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共情力及情感表達能力是極為關鍵的教育目標。教師可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方式有效引導幼兒深入體驗故事所蘊含的情感元素,從而有效促進幼兒共情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表達能力的深化。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還有助于其敘事能力的逐步提升。以講述感人故事為例,教師可以適時提出諸如“故事中的人物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處在故事中的情境,你會怎么做?”等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深入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波動,并激發其共情心的培養。
故事教學中教師提問提升幼兒敘事能力的實施策略
一、設計開放性問題,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在故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提問策略對于促進幼兒敘事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教師應在故事教學中精心設計提問環節,確保問題具備開放性和啟發性,充分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進而引導他們積極投入思考并勇于表達個人觀點。
一是設計開放性問題,給予幼兒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其能夠充分表達個人觀點和想法。例如,在講述動物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可提出:“你認為這個動物為什么要這樣做?”此類問題不設定固定答案,旨在鼓勵幼兒依據自身理解發表見解,進而促進其敘事能力的提升。
二是采用啟發性問題,引導幼兒深入探究故事所蘊含的深層含義。故事結束后,教師可設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通過此類問題,引導幼兒從故事的表面情節轉向對其內在價值的挖掘,進而幫助其理解和吸收故事的教育意義。
三是對故事情節及角色設計提問應更具針對性和巧妙性。例如,在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時刻,教師可提問:“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此類問題既檢驗了幼兒對故事情節的掌握程度,又激發了其預測能力。對于角色設計,教師可設問:“如果你是這個角色,你會怎么做?”此類問題有助于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增強同理心。
二、科學選擇提問時機,引發幼兒思考和表達
故事教學是培養幼兒聽、說、讀、寫等基礎語言技能的關鍵環節,同時也對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及創造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故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如果能精準把握提問的時機和方式,就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深入思考,并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進而提升其敘事能力。
首先,選擇恰當的提問時機。在故事情節發生轉折的關鍵節點進行提問,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思考興趣。例如,當故事中呈現矛盾或沖突情節時,教師可以適時提出疑問:“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此類問題有助于引導幼兒深入剖析故事脈絡,進而鍛煉其邏輯思維與預測能力。
其次,注重選擇適宜的提問方式。在故事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輔助材料,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和生動描述。例如,在講述關于動物的故事時,教師可以展示相關動物的圖片,并提問:“請觀察這張圖片,你能描述一下這個動物的生活環境嗎?”通過此類問題,幼兒能夠主動觀察、細致描述,進而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
此外,教師在提問過程中還需重視引導幼兒之間的交流與討論,營造寬松自由的表達氛圍。為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以激發幼兒的討論欲望與思考熱情,例如:“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為什么?”這類問題能夠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積極參與討論,從而逐步提升其敘事能力。
三、創設故事講述情境,鼓勵幼兒主動表達
在故事教學的實踐中,精心構建故事講述情境對于促進幼兒敘事能力的提升具有顯著價值。通過創設多元化的情境,幼兒能夠以更為直觀和生動的方式理解故事內容,進而有效激發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此舉不僅有助于增強幼兒對故事的感知與理解,更能夠促進其敘事能力的全面而穩健的發展。
由于幼兒的認知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他們可能對于某些抽象的概念與情節難以把握。為此,我們采取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如實施角色扮演、展示實物等策略以輔助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節和角色,進而提升其敘事能力。以《白雪公主》這一故事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準備一系列與故事相關的道具,如小矮人的帽子、白雪公主的裙子等,以便讓幼兒在親自觸摸、仔細觀察的過程中,更好地領悟故事內容的精髓。
此外,情境創設在激勵幼兒積極參與并主動表達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置身于生動且貼近實際的情境中,幼兒能更加直接地體驗到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進而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教師應把握時機,引導幼兒進行故事講述,讓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敘事能力。以《小紅帽》這一經典故事為例,教師可以精心準備頭飾道具,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他們身臨其境地體驗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在這種情境中,幼兒將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故事講述中來,逐漸提高自己的敘事水平。
綜上所述,在故事教學的實踐中,教師的提問策略對于幼兒敘事能力的培育具有不容忽視的積極意義。通過精心設計和運用豐富多樣的提問方式和策略,教師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思維活力和想象力。同時,教師的提問還能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交流互動中鍛煉他們的語言描述和敘述能力,進一步提升敘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