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從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征與表現入手,進而分析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最終有針對性提出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策略。希望通過本文較為淺顯的論述,為建筑施工企業加強財務風險管理、不斷提升自身經濟效益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成因;策略
一、前言
在當前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下,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恢復和企穩,我國亟須通過擴大出口、提振消費、增強對內投資來促進國家經濟的全面復蘇。建筑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GDP的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1260582億元,建筑行業增加值85691萬億,占GDP的6.8%。從業人員超過了5200萬,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然而,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在其日常經營管理、項目運作過程中,對于財務風險關注度不夠,導致其因財務風險管理不善而影響其整體發展情形的出現。鑒于此,建筑施工企業提升財務風險敏感度、有效規避財務風險是確保其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二、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特征及表現
建工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是指:日常經營管理中因各種無法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籌資風險、融資風險等。
1.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特征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分散在施工、管理的各個階段。從項目建設角度而言,若風險出現在項目建設階段,將導致項目施工進展緩慢;另一方面,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原因較為多元化,甚至出現疊加風險出現;最后,現代施工管理體系下,項目建設需要大量機械設備,存在固定資產占用資金較大的問題。另外,項目總包情形下,建筑材料資金占比較高。上述兩方面因素的疊加使得建筑施工企業容易出現現金流不足的風險。
2.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表現
首先,項目建設過程中,業務擴展與項目開展的原因導致企業經營規模、經濟實力日益增大,施工資質也相應得以提高。導致建筑施工企業所承攬的工程項目不斷擴大,資金短缺成為較常見問題。建筑施工企業受政策面、人工及材料價格層面、匯率層面等方面影響較大,導致其貸款利息及還本付息壓力不斷提升,影響到企業資金流動性問題,從而導致償債風險在不斷提高。
其次,從現金流入角度來看,建筑施工企業進入到項目施工實質階段之后,無論是通過融資貸款還是自有資金,都會有一定的資金風險問題存在。因而,項目測算及實施過程中,制定適當的方案來規避財務風險顯得十分必要。另外,由于決策失誤或是投資失敗也容易產生相應的財務風險問題,從而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成因
1.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
客觀地講,引發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較多,但是眾多因素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是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建筑施工企業科技含量不高,導致行業入門門檻較低,導致行業內呈現出企業眾多而競爭激烈的特點。一些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為了生存及發展,在項目招投標過程中顯得有些盲目,在沒有充分論證項目存在的問題及財務風險、沒有對自有資金及融資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的情況下實施項目建設,最終很可能因為資金鏈斷裂影響工期,甚至于遭遇更大的風險造成損失。究其原因,一方面,企業對于財務管理、財務風險防范工作認識不足,影響資金運轉效率。另一方面,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家族式管理較為嚴重,決策過程中“一言堂”現象較嚴重,存在決策冒進現象。上述問題的出現,導致企業整體財務風險tJnnAw5zzJEA5pnUWSNlSt3x6++GcyTK6ubpDEj6yBM=管理體系不健全,財務風險發生機率較高。
2.合同風險控制力度不足
現階段,建筑行業內部競爭較為激烈,業內企業日常經營中經常會遇到各類風險。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施工企業間競爭激烈,企業為了獲得工程合同訂單,缺乏對自身經濟實力及施工資質客觀評價,為了能夠搶到工程項目被迫滿足建設方或是發包方的較為苛刻條件。如,要求企業前期墊付大量資金,待發包方資金寬裕之時再給付工程款。再比如,工程施工企業中業主為了壓縮成本,對于其設置了額外的成本附加條款,若企業簽訂該合同其執行過程中將產生不利的影響,導致企業在項目整體建設中處于被動地位。施工企業一方面缺乏對于工程合同的細致研究急于簽訂合同,且在項目論證階段財務人員參與度不高,使其在項目建設中發現對自己不利的條款也為時已晚;另一方面,不重視合同風險控制工作,雖然看到風險抱有僥幸心理意圖規避。實際上,問題的出現增加了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影響后續財務管理工作的參與、財務風險的規避,將為企業帶來一定經濟損失。
3.財務監督功能亟待完善
首先,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部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董監高機構的權力制衡,導致投資決策出現失誤。另外,內部控制執行不徹底,形式主義較為嚴重;同時,內部監督工作獨立性不夠,內部審計人員獨立性原則不強,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企業整體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
其次,財務監督體系不完善。財務管理、財務監督過程中缺乏體系內容的可行性,出現財務監督時效性較強問題,無法發揮財務監督的有效職能。實際項目開展,由于部門項目規模較少,財務人員無法跟隨施工企業到項目駐地開展工作,使得舞弊現象頻出。反之,規模較大的工程項目,雖設置財務管理崗位,由于財務人員忙于日常財務核算,無暇參與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的監督工作,導致其對項目的財務管理、財務風險管控不到位。同時,因其喪失了財務監督管理職能,導致項目建設中內部財務關系缺乏合理性,對于財務風險的敏感程度下降。
四、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策略
1.強化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工作
首先,提升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財務風險伴隨著項目建設的始終,對于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層而言須注重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在對外開拓市場、對內提升項目管理水平之際,應強化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從制度、機制、績效考核等幾個維度出發督促相關部門加強風險管控工作。
其次,做好財務風險的預防工作。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財務風險的事前防范重于發生之后的處理。雖然行業內部競爭較為激烈,但是建筑施工企業在承攬工程項目之前,須對項目進行較為詳盡的預測。從資金、成本、人員安排、施工安全、設計能力、施工復雜程度、工期安排等方面進行考慮,通過充分論證后方可決策,切不可盲目承攬超能力范圍的工程。
2.構建高質量合同風險管控體系
首先,工程項目合同簽訂過程中,對于合同對于項目項目的要求應做到胸中有數。如,對于一些關鍵部分包括驗收制度、工程款結算須認真審核。同時,財務人員應全程參與工程合同的簽訂過程,并從財務管理、財務風險規避角度提出專業意見。項目管理層、企業決策層須認真聽取財務意見。
其次,合同簽訂后,須重視合同執行工作。工程部門確認施工進度的基礎上,預算、設計、質檢等部門應該參與工程項目的工程量的核定、工程質量驗收工作。同時,財務部門核實涉稅項目、資金的收付等方面。合同執行中關注計量方法、工程價格結算的自由裁量部分是否明確約定雙方的經濟責任。
最后,工程合同涉及設計變更部分或是現場簽證部分,企業須與業主或者發包方加強溝通,在相互達成諒解的前提下,簽署相應的紙質文件,以備事后查證。總而言之,企業須重視合同中的財務風險管控工作,將財務風險管控滲透至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細節,確保項目建設萬無一失的開展。
3.建立、完善財務監督系統
首先,董監高機構應做到權力分立,實現各負其責、各履其則。要確保各類經營決策科學合理,不搞“一言堂”。其次,確保內部控制活動開展的紀律性,相關業務部門要嚴格遵循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做到令行禁止。第三,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監督作用,要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性原則的體現。最后,加強業財融合能力建設。財務人員要深入工程項目之中,對于材料采購、人員安排、工程機械調配、資金安排、融資管理等活動做到了若指掌,從而最大限度地對于財務風險的防范起到監督作用。
五、結論
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工作關乎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企業自上而下都須對該項工作重視并有效配合。必須通過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對于工程項目實施全程財務風險管控。結合自身內部管理與外部市場環境,構建科學、有效的財務風險防范機制,在財務風險防范機制的保障下,不斷優化自身的資本結構、提升成本管理水平,最大程度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機率,促進企業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慧宇.建筑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探討[J].投資與創業,2022,33(19):146-148.
[2]馮亞娟,劉雨晴.建筑企業財務風險對現金持有量的影響[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2):119-125+136.
[3]李澤.淺談建筑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2(2):54-56.
[4]陳靜靜.建筑企業財務風險及內控防范策略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3(8):86-88.
[5]胡嬋,胡杉.建筑企業財務風險與法律防范[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2(8):79-81.
(作者單位:中鐵二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