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公正、高效、低成本地解決商業糾紛、保障市場主體救治出清,是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基本要求,也是法院發揮審判職能,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徐州法院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觀念,積極探索、創新實踐,通過創新審判機制,提升審判執行效能,助力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推進“執破一體”改革,高效兌現市場主體權益
長期以來,執行程序與破產程序之間存在一定壁壘和障礙,信息資源共享不足、執轉破銜接不暢,導致涉企“執行不能”案件增多,涉企債務難以快速清理,市場主體出清效果不佳、救治功能薄弱。針對這一堵點難點,徐州法院在全國率先推進“執破一體”改革,以“機構職能、人員力量、銜接程序、優勢功能、組織保障”一體化為基礎,在執行局設立“執破一體辦案中心”,將同一企業的執行案件和破產案件交由同一辦案團隊集中辦理,將執行程序個別清償與破產程序的概括清償一體融合。強化“立、保、審、執、破”全流程銜接,壓實關聯案件查詢、征詢釋明責任,推進破產原因識別關口、重整和解啟動關口前移。完善以破促執、以執助破配套機制,在執行程序中踐行能動執行、主動甄別,確保公平清償、有效挽救,在破產程序中共享執行程序既有成果,充分運用執行手段查人找物、控章控賬、變價處置,提升疊加效能。該機制優勢在于,主動從各自為戰向分工制約、協同推進轉變,理順各部門職能關系,簡化內部銜接環節,降低內部運行阻力,實現破產制度剛性落實和常態化運行;主動從形式結合向實質融合、內外融通轉變,整合各類司法資源,統籌發揮司法職能,提升決策效率,釋放系統協同的化學反應,加快實現涉企債務集中清理、市場主體救治出清、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在某蔬菜加工公司破產重整案中,公司職工、供貨商陸續提起訴訟并申請執行,睢寧法院“執破中心”識別后將糾紛導入破產程序,用時180天即重整成功,快速實現債權全部清償、職工穩定就業、企業正常經營。
二、建立“刑破并行”機制,助力債權公平受償
2018年以來,非法集資P2P刑事案件集中爆發,防范和妥處任務復雜艱巨。為防范化解非法集資資產處置中涉眾涉穩風險,進一步推動金融領域良法善治,徐州法院探索將刑事財產刑執行納入“執破一體”范圍,推動市委政法委牽頭制定《關于進一步完善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涉案資產處置機制的意見》,建立“刑事與破產程序并行、辦案單位與破產管理人職能互補、追贓挽損與民事債權保護并重”的“刑破并行”處置機制。明確在刑事立案偵查之初,由“處非辦”牽頭成立清算組,并與由黨委政法委、公檢法組成的刑事案件組進行緊密協商。對符合破產條件的,將涉案資產處置引入破產程序,由法院依法指定清算組為管理人,賦予其合法主體身份,使管理人成為刑、破程序并行的“橋梁”。在破產程序中,對債權債務關系統一歸集、及時清收,對涉案資產統一管理、及時變現,對資產分配統一協商、及時兌付。為銜接上述意見,徐州法院配套制定了審理非法集資破產案件若干問題指引,進一步規范非法集資破產案件審判工作。該機制的優點在于,由各方主體按照意思自治原則確定涉案資產分配方案,有利于消除分歧、鈍化矛盾,一攬子解決所有債權債務問題,實現資產統一歸集、債權公平受償。在某房地產公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邳州法院啟動破產重整程序,同步推進資產處置與刑事偵辦,用時8個月整體解決購房戶上房辦證、工程款償付、債權公平清償問題,實現刑事退賠與普通民事債權同順位清償,職工債權、10萬元以下小額債權等全額清償。
三、推行精細化財產保全機制,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生產經營
財產保全制度是一項重要的訴訟制度,通過依法對爭議財產或與案件有關的財產采取強制性保護措施,有助于增強企業的司法安全感,激發市場活力。針對財產保全中對保全申請實質審查不足、不加區分地要求提供保全擔保等導致企業遭受附帶損失的問題,徐州法院創新推行精細化涉企財產保全機制,更好服務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一是細化保全申請具體審查要素。充分審查保全申請的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緊迫性,重點對申請企業勝訴概率、被申請企業敗訴后逃避執行概率、錯誤保全可能給被申請企業帶來的損失等方面作出判斷,切實防范當事人惡意利用財產保全損害被申請企業利益。二是注重因案而異。重點根據申請企業與被申請企業的規模、性質、企業經營狀況、案件訴請標的金額等各要素之間比例關系,依案確定是否需要提供擔保與擔保的比例,對于勝訴概率極高的申請企業,允許免于提供保全擔保,實現債權人企業和債務人企業訴訟“雙減負”。三是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根據案件審判執行需要,合理選擇企業被保全財產,靈活采取保全措施,盡可能地為企業留“活路”、?!昂舐贰薄K氖菚惩焖俎k理渠道。對已經足額保全或者保全到大量財產的案件,加快辦理進度,縮短財產保全時限,嚴防“拖瘦”“拖垮”企業,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2023年以來,全市法院依法駁回或釋明撤回保全申請143件,免保金額3.48億元。在涉某大型集團案件辦理中,經開區法院準許該集團以信用保函方式,為下屬公司的全部訴訟保全申請提供擔保,切實減輕企業訴訟負擔。
四、優化爭議解決機制,減少訴訟成本消耗
優化爭議解決機制是減少市場主體訴訟成本消耗、構建高效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關鍵舉措。在鑒定環節,不加區分地啟動全面鑒定、無故拖延鑒定期限等,將增加當事人不必要的訴訟成本。為此,徐州法院對委托鑒定環節進行了全面優化升級。一是改進委托鑒定流程,加強鑒定必要性審查,通過聽證程序明確有爭議的專門性、技術性問題,精準確定鑒定范圍;二是規范鑒定機構選擇,對重大疑難復雜的工程造價等爭議,采取競標方式確定鑒定機構;三是跟蹤鑒定實施過程,督促鑒定機構按照承諾期限完成委托事項并提交鑒定報告,盡可能為企業壓縮鑒定周期、減少鑒定費用。目前,全市法院工程造價鑒定平均時間、鑒定費用壓縮一半以上,案件最短鑒定時間僅為65天。在某醫學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工程造價糾紛中,新沂法院采取招投標方式確定鑒定機構,由法院招投標評分委員會具體參與,確保鑒定機構選擇方式更加合理、科學,促使該項目鑒定費壓降60%。在裁判環節,對于當事人主體較多、訴訟請求復合、事實認定相對復雜的涉企糾紛案件,如果一味追求全部爭議一同裁判,可能會造成案件審理周期較長。為縮小爭議范圍,解決突出矛盾,避免訴訟延宕造成損失擴大,徐州法院廣泛適用“先行判決+部分調解”機制,對涉企訴訟中無爭議事實、已審理查明的要件事實,采取先行判決或者部分調解方式,層層限縮爭議范圍,快速化解糾紛僵局,實踐成果被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吸納。在某裝飾建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中,云龍法院先行判決確認合同解除,將當事人從難以繼續履行的合同中抽身,打破雙方對峙僵局,助推涉案工程提前復建復產。
(作者系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責任編輯: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