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就大學英語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分析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新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困境以及相應的解決路徑。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新思辨的能力,發揮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性作用。
關鍵詞:大學英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引言
當前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大學生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地增大。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高校畢業生以千萬計,每年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都會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關系著千萬家庭。隨著新技術、新產業的不斷涌現,諸多新型的職業,就業方式也逐漸出現在人們視野當中。因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就業率,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一環。高校已經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趨勢下,學生、教師以及高校都要與時俱進,明確認識,在各自的層面制定規劃,做好相應建設。大學英語教育也應順應此要求,依托學科特點、革新教學模式,發揮大學英語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性作用。
一、大學英語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關系
目前,外部國際形勢動蕩,直接或間接地對我國國內的經濟形勢產生了影響。加之高新科技及技術的不斷產生及發展,社會和企業內部不斷地優化,對大學生的就業提出了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就顯得格外重要。大學英語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必修課程,幾乎所有學生都要參與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英語作為目前在國際交流、國際貿易等領域極為重要的一門語言,在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學英語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語言知識,并可以將之應用到工作、生活、學習等不同的場景當中。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聽、說、讀、寫、譯的技能,而且要注重學生語言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學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詞匯語法等知識后,要善于運用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使用經過加工的語言準確無誤地表達。在這個方面,大學英語教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是有一致性的。大學英語教學應利用教學內容,結合學科自身特點,將創新創業的思想滲透進日常教學過程。同理,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滲透大學英語教育,以此過程為契機,反哺英語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切實地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兩者的有機結合,讓學生認識到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創新創業過程中英語學習的必要性,還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語言學習和應用過程中創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高校英語教師,在實際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時常發現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從小學甚至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但他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實際應用英語語言時卻面臨著很多的困難,究其原因,除了學生在詞匯量以及語法知識上存在短板外,其實有很多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將自己學過的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場景當中去。由于長期以來過分注重英語語言技能的培養,使用的方法也不夠多元化,忽視了學生創新和思辨的能力的培養。比如,教師經常會強調讓學生“多背”,背誦固然是一種有效地促進語言學習的方法,但同時也會讓學生陷入一種思維定式,在用詞造句以及文章結構方面有意無意地去模仿。這點在學生的寫作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有些文章看起來在用詞、結構方面沒有出現較大的錯誤,但是仔細品味,就會發現很多文章內容很空洞,要么是照搬了一些英文寫作模板,要么就是在重復他人的觀點,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這樣沒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如何能有效地使用語言工具?這樣的英語應用能力又怎能在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后真正起到對他們職業生涯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呢?因此,創新思辨能力的培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大學英語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創新思辨能力的培養,才能給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打好基礎。
英語語言的學習和創新創業還有相通之處。在這兩個過程中,都需要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語言的學習過程極為枯燥。比如,練習聽力的過程,需要不斷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意志薄弱的人很難堅持下去,自然也不會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更注重語言知識的講授,因此個體只有具有堅強的意志力,才有可能克服困難,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1]。創新創業亦是如此。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個體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會不斷失敗,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韌的意志品質則永遠不會成功。因此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養成的良好習慣和培養的優秀品質可以遷移到創新創業過程中,進而促進個體發展。
二、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新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國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政策制定、科研支持及具體指導等方面,為在校大學生提供積極思考、鼓勵創新探索的良好外部環境。但是如何讓這些政策及激勵體制真正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是我們應該思考和著手解決的問題。目前,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主要存在的問題包含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
(一)主觀方面
1.大部分大學生積極性不高
大學生在校期間,專業知識學習的任務較重。就英語學習方面而言,學生不但要完成日常上課,作業等常規任務,還要參加一些比賽和外語水平考試。學生從小學一路走到大學,決定性的因素往往都是考試成績,所以,不管是學生還是企業都會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業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除了學科成績,學生們也會熱衷于考取各種資格證,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增加一些籌碼。而嘗試創新創業,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學習時間,分散專業學習的注意力,且不能100%成功[2]。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并不愿意付出試錯的成本,去做一些創新創業的嘗試。
2.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認識不到位,創新創業經驗不足
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人數相對較少,獲得成功的學生數量更少。很多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創新創業的相關內容,沒有接受過創新創業的相關培訓。他們對創新創業的理解大多還停留在一個很淺顯的階段,很多的信息甚至來自道聽途說,不經充分的論證和調研,僅憑自己的一腔熱忱就倉促決定創業。很多學生覺得創業就是簡單地注冊公司,然后進行貿易往來就可以。根本不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會牽扯到諸多因素,比如,根據自身定位和特點制定明確的經營范圍,運營過程中團隊的管理,客戶的維系,資金的合理利用周轉,準確判斷市場等都是要考慮的事情,可謂千頭萬緒。如果學生前期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盲目地開啟自己的創新創業之路,那么就有極大的可能遭遇創業路上的滑鐵盧,讓自己在經濟上遭受損失,同時也會對自信心給予沉重打擊。因此,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大學生經營管理意識極為重要。
3.大學生創新創業目標不明確
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項目設立初期是否可以接受到專業指導、項目的設計是否合理全面、驗證項目的可操作性到項目的推進、完善,對項目所需的人力、財力、物力是否進行合理地使用和監管等都可能會對學生的創新創業造成影響。
(二)客觀方面
學校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機制還有待完善[3]。雖然近年來在國家大力倡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下,各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地區和高校層次之間的差異,各高校對于落實和推進這一政策程度也存在差異。就中西部地區而言,由于受思想意識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制約,大學生創新創業會遇到以下問題:(1)在創業初期缺乏有效的校內指導,因為大部分高校教師自身也缺乏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具體的實踐經驗,無法給予學生有效的建議和指導;(2)學校提供的創新創業指導不到位,很多學校的創新創業指導流于表面,不能給予學生實質性的幫助。很多學校雖然開設了有關創新創業的課程,但是課程的效度卻有待商榷。很多高校缺乏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方面的師資,現有師資的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也并不符合課程目標的要求。很多課程照本宣科,沒有實際內容,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不用說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了;(3)大部分高校缺乏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果轉化的幫扶。目前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的參與度不高,基本處于“散養”狀態,對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缺乏有效且持續的關注和幫扶。很多高校缺乏和外部企業的有效交流和合作,在此情況下,即使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取得一定的成果,也很難將項目成果轉化到實際的生產生活當中。因此,高校應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創造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實習,參與企業的各種生產及管理工作,積累經驗。同時也應積極協調企業給予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各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形成良性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4)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需進一步落實和加強。各地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都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向大學生提供辦公場所,提供一定數量的項目資金支持等。這些政策確實減輕了大學生創業初期的一些經濟壓力,起到了激勵作用。但是許多宏觀層面上的政策需要進一步的具體和細化。為創業的學生給予他們急需的技術指導,可以幫助他們完善項目的規劃,明確項目的具體技術指標及目標。對于目前有缺陷的項目給出修改意見和提供完善項目的途徑。對于目前可操作的項目進行監督指導,邀請一些成功的企業主為創業大學生傳經授道,在一些關鍵節點給予技術指導,促進企業間的合作,助力大學生創業發展。
三、如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為帶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高質量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全社會、高校要在政策、課程設置等方面做出努力和改變。作為大學英語教師也要結合課程特點,為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做出努力。
(1)高校要著力改革或優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不能只局限于簡單的理論課程,而是要和實踐課程、創業講座等一系列課程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2)高校應加強創新創業課程指導教師的培養,提升指導教師的個人能力。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方法豐富課堂內容。可以邀請一些成功的創業者和一些優秀的畢業生走進課堂,與學生交流,他們既可以向學生傳授成功的經驗,也可以通過自身的一些失敗案例,讓學生了解到創新創業不可能是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在創業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讓學生有在創業過程中遭遇失敗的心理準備,以避免學生一遇到挫折就輕言放棄。
(3)作為大學英語教師,雖然不是專業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但是也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結合課程和專業特點,將創新創業思想融入課堂中去[4]。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新的平臺,打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辨精神。還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和英語語言相關的活動,如辯論等活動讓學生的創新思辨精神得以體現。
(4)最大可能地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做任何一件事情,個體的內驅力永遠是最重要的一環。當代大學生接受新鮮信息的渠道較以前多很多,自我意識也更強烈,但是很多學生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對自身能力認識不足,缺乏自信心,因此不管外部的條件創造得多么完備,學生自己卻極度缺乏創新創業的意識和熱情,長此以往,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方面能力的發展與培養十分不利。學校應加大鼓勵的力度,創造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創新創業的活動,比如,可以讓學生多觀摩一些創業賽事,并可以就賽事選手和項目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從賽事本身了解創新創業的理念,從他人身上學習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還可以引起他們對自身的審視,發掘自身潛力,激發他們對創新創業的熱情。
(5)高校應更加重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平臺,為學生提供培訓課程,提供創業實踐機會,積極推進校企合作,使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有機會進行有效地轉化。這樣不但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也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及社會收益。
結語
在當前社會、經濟環境中,只有思維活躍,具備創新思辨意識的學生,才能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與進步。因此,高校和高校教師都要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性并積極實現,幫助學生快速適應社會,提升自身就業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白雪,孫博.大學英語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性作用[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0):8-9.
[2]張建國.大學英語課堂中思辨能力的培養[J].中外企業家,2018(29):163-164.
[3]李子昂,黃鵬.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路徑研究[J].商業文化,2021(02):106-107.
[4]南洋.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的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路徑[J].黑龍江科學,2021,12(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