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入新時代,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大幅提升。教育家精神是教師隊伍道德修養、教育智慧、教育情感、教育視野等的綜合體現,是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打造教育強國的過程中,積極弘揚和培育教育家精神,有助于豐富教師隊伍精神內核,提升教育品質,發揮輻射作用?;诖耍疚膶逃揖竦膬群卣鬟M行闡述,總結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價值,提出切實可行的教育家精神培育路徑。
關鍵詞:教育家精神;師德師風;時代價值;培育路徑
引言
教育家精神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助力,是教育強國建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是我國教育家及廣大優秀教師在長期理論和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其價值性是毋庸置疑的。全面弘揚和培育教育家精神,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是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和培育優秀接班人的重要工作。為確保教育家精神培育成效和預期更為契合,就必須對其內涵特征、時代價值形成深入認知,探索切實有效的培育路徑,從而更好地將教育家精神的凝聚、激勵及感召成效發揮出來。
一、教育家精神的內涵特征
(一)融合教育情感和教育情結
仁愛之心是所有教育家不可缺少的基礎,是扎根一線、站穩講臺的行為表現,融合了教育情感和教育情結。教育情感是熱愛教育事業的情感,樂教不單是情懷的體現,也是教育者的態度體現,能夠做到樂教的人顯然是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愛[1]。愛生也是對教育事業充滿熱忱的體現,教師秉承一切為學生的理念,采取熱愛學生的各種方式,從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教育情結體現出教育家對教育事業的尊重、熱愛、擔當,通過甘于奉獻更為充分地體現出來。教育家是甘愿將自身的精力與心血交予事業,是內心認可教育意義且真正付諸實際的行動,甚至在遇到挫折時也不會放棄教育事業,始終堅定自己的本心。
(二)融合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
育人智慧凝聚著教育家的技藝,是教育過程展現的才智,是所有教育者不可缺少的內容。智慧啟迪、因材施教是教育家精神的精華,是采取科學化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教育目的在于傳授學問、道理,是利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并非灌輸式教育,這和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都是密不可分的[2]。教育智慧是教育實踐過程中教育家展現的獨特智慧,其是判斷與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教學藝術是教學過程中教育家生動展現育人智慧的過程,其是高超教學技巧的展現。兩者都是高質量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在相互交融與促進之下,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新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等技術給傳統教育模式帶來巨大沖擊,廣大教師更需l4vGMzP2Ae9G0VQn83AvJQ==要探索教育和技術的契合點,積極應用新技術與教法,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融合繼承傳統和開拓創新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新時代的教育家需要學識淵博,做到追求卓越,才能具有深厚的精神底蘊。教師只有不斷積累,才能厚積薄發,在教育教學領域充分展現自己的價值。教育家還需要不斷創新,才可實現更好的發展。只有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才能使教育和學習需求獲得更高程度地滿足。數字化時代下,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教育者應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充實自我,更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二、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價值
對教育家精神時代價值的清晰認知是弘揚、培育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步伐,使教育工作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為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提供良好助力。教育家精神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充分認知其時代價值,是發揮其作用的重要基礎[3]。
(一)豐富教師隊伍精神內涵
教育家熱愛國家、回報社會的情感,可以激發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提升職業使命感,始終不忘初心,積極完成自身的育人任務,用以驅動教育事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弘揚教育家精神,對于教育模式的傳承與創新也是非常有利的。教師將教育家視作榜樣,有利于在教育工作過程中貫徹愛國主義精神,促進愛國主義教育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并以實際行動成為學生的表率,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愛國精神?,F如今,大部分教師的師德素質都相對較高,但受到功利主義思想影響,部分缺乏自我約束力的教師開始動搖自身的信念,甚至出現失范的行為。師德通常是由品德對教師德性進行定義,教育家精神是促進師德良好發展的精神力量,教育家精神的培育促進師德標準得以提升。教育家精神的培養,可促進教師自覺思考師德問題,以高尚的師德來規范自身的行為,消除功利思想帶來的不利影響,始終堅守秉承正確觀念及行為,真正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
(二)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教師是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弘揚和培育教育家精神,能全面提升教師素質,促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1)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者境界的提升。教育者對教育家精神形成深刻的領悟,學習教育家思想、方法等,可使其思想涵養及專業素質得以提升;(2)促進教師形成先進的思想理念,提升社會適應力。教育家精神的弘揚,促進教師自覺了解教育家的故事,領悟教育家崇高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情懷,并將教育情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教育家精神還有助于教師們拓寬國際視野,突破傳統思維的局限,引入具有重大價值的先進教育理念,積極探索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本土化道路;(3)教育家精神還可激勵教師在教育一線奮斗,尤其是積極進入基層,平衡教育領域的地區差異,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要求的優質人才[4]。
(三)發揮教育家精神的輻射作用
教育家精神富有感染力,不僅對學校教育產生顯著的影響,而且對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也具有明顯作用,進而推動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這就是說,教育家精神并非教師獨有的,是社會的財富,將其融入家庭和社會當中,能夠豐富各群體教育的精神來源,促進正確價值觀念的培育。加強教育家精神的弘揚,可引領全社會提升尊師重道的意識,更加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尊師敬師良好氛圍中,相應提升教師的地位,教師的待遇、榮譽感也會相應地提升,從而更好保障教育事業的吸引力,更多有抱負、有才華的年輕人會積極投入到教育事業中,進而為教育事業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學校、家庭、社會在此氛圍之下,可以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建立緊密的關系,共同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有效助力。同時,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引領教師隊伍朝著高素質方向邁進,使教師隊伍發展更注重質量的提升。教師隊伍內涵建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教師們的精神世界更為豐富,有助于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民眾精神層面的需求也能獲得更高程度的滿足。
三、教育家精神的培育路徑
(一)改善教師發展環境,打造教師成長共同體
精神和物質本就是相輔相成的,因而教師工作環境、待遇的改善也是至關重要的,可為教育家精神塑造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說,構建順暢的教師發展通道,做好教師管理改革工作,突破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困境,搭建良好的平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還需引導教師樹立抱負,悉心育人,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綿薄之力[5]。同時,要注重教師成長共同體的建設。在教育強國建設方面,我國還存在一些短板,要真正實現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培育教育家精神,應將不同背景的教育工作者進行整合,打造教育共同體,在相互協作與交流之下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因此,應不斷優化教師結構,對教師教學能力、學術研究能力提升不斷加大支持力度,努力營造社會各界緊密配合的教師教育發展體系,探索協同共生、合作共贏的教師成長共同體建設路徑,為教育改革創新奠定良好基礎。
(二)培育教師職業素養,不斷提升教書育人能力
教師們要成長為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家,必須要自覺踐行教書育人的使命,深耕教育教學實踐,促進育人能力的不斷提升。(1)教師要真正地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學生,不斷創新教學理念與方法,探索因材施教的策略,將高質量的教學效果作為努力的目標。應保持學習的好習慣,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工作,不斷深化知識的講授,加強對學生的啟示,引導學生開啟智慧,提升問題的解決能力,真正提升育人實效;(2)注重培育教師的職業素養,正是因為從事的職業較為特殊,教師都應具有仁愛之心、道德品質高尚。師德是所有教師最基本的素養,在教育工作中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師德培養應注重提升自我修養,在育人中發揮示范作用。師生之間的關系并非局限于知識傳授,還包含人性感化、道德示范等。教師道德情操較高的情況下,通過和學生交流可將自身的道德品質展現出來,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感化,進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教書育人活動中,教師要認真踐行教育家精神,憑借扎實的知識基礎、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學生的知識學習與品德養成提供有效引領,促進學生能力和品行的全面提升。
(三)創新宣傳方式,加大教育家精神弘揚
教育家精神的弘揚和培育,還應注重發揮輿論宣傳的作用。通過不斷創新宣傳方式,促使廣大人民了解、支持教育家精神。(1)將教育家示范效用充分展現出來。近些年,陸續開展了教師群體榜樣選樹活動,選出一批優秀的教育家,此類群體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這對教育家精神的弘揚是極具意義的。通過對這些優秀教育家事跡的宣講,使教師形成認同感,提升自身的學習意愿,進而做到自覺追求教育家精神;(2)注重教育家精神呈現方式的創新,保障宣傳效果的長久保持。結合受眾群體的特性以及興趣差異,采取多樣化的宣傳方式,為宣傳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在具體宣傳過程中,可將教育家精神通過影視作品、美術作品等形式直觀呈現,人們通過這些作品的欣賞可接受教育家精神的洗禮;(3)教育家精神宣傳應注重內外聯動。除了利用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進行宣傳外,還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通過多元宣傳渠道將教育家精神充分展現出來,使教師和廣大人民更為深入地理解教育家精神。同時,還應將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充分利用起來,結合國際傳播規律開展宣傳活動,引領教育家精神走出去,促進中國智慧的傳播。
(四)加強培育監測,打造完善的評價機制
教育家精神的培育,除了要加大宣傳力度、改善發展環境外,還應注重長效機制的建設。教育家精神的弘揚和培育的效果需要不斷地鞏固與提升,使其持久影響力更好地發揮出來,因而通過科學的評價體系對教育家精神培育成效進行監測是十分必要的。(1)應選擇科學的評價指標,制定完善評價標準。為提升評價結果的有效性,評價依據與標準的設定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應圍繞協作性來設定評價標準,由利益相關者共同制定評價標準,確保標準的公正性。標準的制定還應凸顯培育對象的核心地位,將培育對象的特性以及需求充分考慮在內,確保標準和實際狀況更為匹配。還應注重細化評價指標內容,提升評價標準的可行性,確保對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效果進行全方位評價。評價內容的選擇也要非常謹慎,將培育工作的階段性特點呈現出來。此外,還需要結合教師成長階段的差異性,制定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要更加關注培育對象的發展性,將當下的成長需求以及發展目標作為核心考慮對象,保障選擇的評價內容對培育對象的成長可發揮顯著的支持作用;(2)應采取多元評價方式,使評價活動可發揮增值效用。評價若是更加全面,教育家精神培養的效果也可更好地反映出來,并且有助于及時發現存在的不足,以便后續進行針對性改進。評價應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結合,不可只關注結果,還應對培育的每一個步驟多加關注。同時,評價還需培育機構之外第三方的參與,由多個評價主體開展評價工作,才可對教育家精神培育效果有更客觀地把握;(3)評價還應注重定性與定量評價的結合。采取問卷調查、訪談等多途徑來收集評價資料,利用豐富的評價信息為教育家精神培育成效進行全方位評估。評價結果并非教育家精神培育的終點,應當依據評價結果來審視教育家精神培育工作的不足,為后續的工作整改提供有效參考。為此,評價結果應當及時反饋給培育機構與對象,使評價者對培育對象的成長狀況有更清晰地掌握,及時精準地發現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針對性地規劃、改進和調整。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家精神融合了教育情感和教育情結、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教育精神的繼承與創新,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大力弘揚和培育教育家精神是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助力。新時代、新使命,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悟、弘揚教育家精神,通過改善教師發展環境、培育教師職業素養、創新宣傳形式和完善評價機制等途徑,積極培育教育家精神,充分發揮其在精神驅動和價值引領方面的作用,為我國的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機賦能。
參考文獻:
[1]曹曄.教育家精神時代內涵與職業教育的弘揚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11):3-9.
[2]劉敏,張新科.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內涵、價值意蘊及弘揚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23,(10):143-151.
[3]劉君宇.教育家精神視域下地方高師院校人文教育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24,10(08):80-84.
[4]馮建軍.“教育家精神”:中國特色教育學話語體系的標識性概念[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4(2):25-29.
[5]陶倩,李云.教育家精神的時代意涵、結構要素與實踐要求[J].思想理論教育,2024,(03):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