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總結甘肅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基礎上,從品牌挖掘不夠、設施服務滯后、資金投入不足、聯動發展不足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甘肅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推進文旅產品創新、正確處理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整合區域優勢文化資源、強化對文旅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加快文化旅游品牌建設、拓展文化旅游產業鏈六個方面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推動甘肅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思路。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持續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單純對物質生活的渴望逐漸轉向對包括物質、精神享受在內的多方面需求。正是基于這種變化,我國的旅游業有了長足發展。文化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聯合國世界旅游業協會研究,全球約37%的旅行都與文化有關,其強勁的發展勢頭在今天的中國方興未艾。
甘肅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良好的人文及資源稟賦,是一個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十分鮮明的地區。近年來,甘肅以其優美的大漠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同時,甘肅省把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作為拉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形成了政府推動、社會資本參與、文化旅游雙向促進的良好發展局面。
一、甘肅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一)甘肅省文化旅游資源現狀
甘肅省是文化大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自古以來積累了以始祖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彩陶文化及紅色文化等為代表的多種文化遺產。甘肅省地理位置優越,自漢代以來,就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主干道,有著獨特的地位。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甘肅省境內流經913公里,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感召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并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征的民族和區域文化。甘肅省境內共有7處世界文化遺產,是一片發育良好的藝術沃土,敦煌莫高窟舉世矚目,《絲路花雨》《敦煌盛典》《又見敦煌》等一批經典文化品牌享譽全國乃至世界。
旅游業健康發展要以文化為核心,而通過旅游則可以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推動文化的深度發展。就甘肅省的文化資源而言,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已足夠支持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實現文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二)甘肅省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2023年,甘肅省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745.8億元,增長312.9%;接待游客約3.88億人次,增長187.8%;實施文旅項目609個,完成投資152.2億元。甘肅省在發展過程中突出了文旅融合特色,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協同工作機制,制定文旅融合發展規劃,明確文旅融合發展方向、目標及措施,推動文旅要素集聚集約,為文旅融合順利推進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
(三)甘肅省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1.文化旅游資源數據庫平臺建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甘肅省文化旅游的數字化水平越來越高。比如,全省各個城市建立了文化旅游資源數據庫,實現了對歷史文化遺跡的數字化注冊和分類數據管理,還建立了由規劃、建筑、文旅等領域技術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組成的文化遺產保護和監督部門,為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度挖掘和數字化推廣奠定了扎實基礎。
2.大部分文化旅游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開發
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是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環境基礎之上的。甘肅省的生態環境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特點,改革開放以來,全省各市州一直非常注重文化旅游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比如,省會蘭州市有意識地強化旅游景觀走廊建設,在城市入口增加了森林帶、綠色走廊和綠色島嶼,開發建設的“兩山一河”景觀,山水交織,幽靜動感,已經成為最突出的景觀特征。
3.文化旅游資源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文化旅游作為高級文化活動,具有提供文化享受和推動經濟發展的二重性。近年來,甘肅省許多風景名勝區在原始旅游資源開發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旅游資源背后的文化內涵,開發了具有特殊文化體驗的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了較好的景觀體驗和文化享受,推動文化旅游資源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4多層次多功能的旅游服務功能日臻完善
近年來,甘肅省具有各種服務設施和強大接待能力的“旅行、旅游、購物、飲食、接待、娛樂”六要素接待服務系統日益完善,基本滿足各類游客需求;職業化、專業化的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步入正軌;旅游中介機構有序健康發展。例如,省會蘭州市打造“吃、住、行、游、購、娛+安全+智慧”服務體系,目前有384家注冊旅行社、7700多名導游,30多家星級酒店,具備多層次、多功能的旅游服務和接待能力。
二、甘肅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文化品牌挖掘不夠
相關行業部門對甘肅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絲路文化、長城文化、商貿文化、農耕文化、西游記文化、馬文化、紅色文化等缺少系統地整理和包裝,對地方人物、傳說故事等深度挖掘與推廣不夠,各類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亮點和創新性不足,無法充分展現旅游資源的豐富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目前,大多數到甘肅省的旅游者,只能自己觀看和體會景色之美,缺少對這些獨特美景的深入認識和理解,影響了深度旅游的意愿和動力,也降低了文旅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基礎設施與配套服務滯后
隨著高鐵的開通和航班的增加,甘肅省境外游客越來越多。但是,城市和景區間連通能力不強,特別是相鄰景區之間的道路等級低、通達能力弱、景區入口能力低等問題依然存在。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存在精品化意識淡薄、精細化管理有限、優質化服務能力不強等劣勢,景區導覽系統不健全,部分指引標識不清晰或識別度不高,星級衛生間、休息室及座椅、通信等其它配套設施明顯不足,無法實現“快旅慢游”的目標。同時,旅游行業從業人員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高水平導游較少,對文化旅游資源的解說相對缺乏深刻性、活躍性和感染力。
(三)文旅項目資金投入不足
景區建設資金投入量較大,但平均回收期長。甘肅地方財政資金實力有限,對一些重要的文旅產業項目投資力度不夠。一些招商引資項目資金到位率低,難以形成代表性強、吸引力足的拳頭旅游產品。同時,各地對文旅項目分散投資,在某種意義上也造成人力、物力、財力不集中,進而降低了建設水準。
(四)本地消費能力有限
甘肅省各市州的旅游景區數量雖然不少,但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與周圍旅游城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主要經濟社會指標來看,甘肅省人口少(2023年底總人口2465萬人),GDP小(2023年全省GDP只占全國的0.94%),財政收入少(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3.5億元),城鄉居民收入低(甘肅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長期倒數),社會消費總量低(2023年全省社零總額占全國的0.92%)。全省規模大、核心競爭力強的旅游公司數量較少,總部經濟還是空白,這些均對旅游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五)聯動發展不足,營銷水平較低
目前,甘肅省各地旅游業仍處于分散狀態,缺少有效的協作交流機制和統籌發展平臺。市縣協同發展的體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各縣、區(市)分工協作、錯位發展、借位互補的協作聯動還很薄弱,現有的交流、協作層次不高且渠道單一,沒有建立起多層次的利益分享機制。同時,旅游行業營銷方式比較單一,營銷策略創意不夠,立體化宣傳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絲綢之路、祁連風光、戶外運動、休閑度假,健康養老等旅游產品相互分離,缺乏彈性,政企、區域之間尚未建立起文旅營銷的整體格局。
三、甘肅建設文化旅游強省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文化旅游產品創新
創意是推動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未來大力發展高質量文旅,必須充分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根據不同游客的需求,不斷開發新的產品。比如,嘉峪關的方特歡樂世界、金昌的航空產業園、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歷史傳說,都可以引進新的技術進行再開發再包裝再宣傳,使其煥發出歷史的文化光芒和時代的斑斕色彩,吸引更多以精神享受和愉悅心靈為目的的國內外游客度假旅游。
(二)正確處理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促進文化旅游業的長期發展,需要在對文化資源進行有效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開發。在具體過程中,應采取如下對策:
1.全面貫徹生態環境保護理念
旅游項目建設過程中要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把“適度”理念貫穿到整個建設和維護全過程,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學的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制度。為滿足游客對原真性文化的需要,須對各類歷史文化遺存進行重點保存,以最真實的方式向旅游者展示優秀的文化,防止過度商業化、包裝化、低俗化。
2.加強對文物的保護
積極學習外國的一些先進做法,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游客、參與者和當地民眾的文化保護意識,在必要的情況下,通過節慶的方式來激發人們的熱情,讓民眾積極維護自己的文化。
3.在保護和發展特定文化方面要有創造性和可持續性
針對異彩紛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通過技術和創新手段,讓文化活化、趣味化、接地氣,推動特色文化資源得到保護、傳承與發展。
(三)整合區域優勢文化資源,實現聯動發展
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不同類型的文化區域,橫跨了各市州的行政區劃??梢越Y合文化資源特點,突出紅色文化、黃河文化、民族文化、祖脈尋根文化、休閑康養文化等主線,推動具有相似資源的地區高效銜接,建立協同合作發展的制度機制,用統一的規劃、統一的行動計劃、共同的發展目標,實現聯動高效發展。
(四)強化對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扶持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開發思路,加強與文旅融合發展相適應的各項工程建設,做好產品開發、推廣等多方面工作。對于已經具備一定發展潛力的區域,可以出臺相應政策,利用文旅產業發展所取得的收益進行文化資源的保護和修繕工作,從而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遺產。同時,應充分發揮文旅融合發展先進典型的示范效應,讓那些發展得比較好的地方,帶動和引導其他區域發展。
(五)加快文化旅游品牌建設,培育文化旅游產業集團
旅游品牌不僅是旅游市場競爭中的一個核心,更是激勵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有效途徑。可以采取分層的方法,劃分省級文化旅游、市州級文化旅游、縣級文化旅游等,在推動“絲綢之路敦煌行”“五無甘南”等現有品牌做優做強的同時,支持其他市州建設地方品牌。同時,應積極組建區域文化旅游集團,整合當地優質文化旅游資源,實現規模效應。
(六)大力拓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產業鏈
1.豐富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
為了發揮文化在旅游業中的靈魂作用,旅游產品必須經歷轉型,將文化的潛在價值變為現實價值。甘肅文化資源中有引起世界轟動的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超過200萬年的黃河象化石;有宋拓本《淳化閣帖》、我國最完整的文溯閣《四庫全書》、代表馬家窯文化的最早的打擊樂器弦紋彩陶鼓等,對它們進行文物年代學的解釋具有重大的價值和意義。可以讓這些文化古跡積極參與國內外文化交流,舉辦各種藝術展覽,向各地游客充分展示,并將這些文化符號融合到各類旅游產品中去,從而再現其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2.實施精品化開發戰略
堅定走高端化、精品化開發之路,通過各個文旅項目,盡最大可能整合旅游資源,創建精品旅游路線,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不斷拓寬市場空間。比如,可借助網絡媒體火爆出圈的天水麻辣燙帶來的巨大流量,依托當地豐厚的文化積淀和旅游資源,滿足人們追求詩與遠方,領略人間煙火的美好愿望。比如,可著力打造以絲路文化、民俗文化、黃河文化為核心,以現代科技文化為支撐,以“黃河名珠,絲路新城,西北中心”為主題的精品文旅產業,打造甘肅省旅游新形象。
3.加大旅游形象及特色產品宣傳營銷力度
旅游形象徽標、特色旅游產品、景觀主題口號等都是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好的旅游形象能夠使之成為潛在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能夠在潛在旅客心中形成清晰、強烈、愉悅的感知印象,自然地使潛在游客到旅游地旅游。應基于甘肅文化旅游的鮮明特征,加強甘肅旅游形象的宣傳和推介,推出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旅游徼標或主題宣傳口號,更簡單直觀地反映甘肅旅游的區域特征和旅游產品的獨特性。
本文為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2023年度科研咨詢重大項目《甘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路徑探析》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