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農村松散型社會組織有了核心人員(包括負責人、基本隊伍)和基本固定的活動經費來源,就可以考慮申請納入政府規范管理的社會組織,以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村委會服務和社會幫扶等。政府對社會組織的規范管理主要有兩種方式:備案管理和登記注冊。
一、農村社會組織的備案管理
農村社會組織備案尚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條件和程序。2017年民政部印發的《關于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意見》中提出了“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實施管理”的一般性要求,北京、海南、廣東、新疆、河南等省(區、市)和部分地市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備案辦法。各地出臺的備案辦法,差異極小,要求基本一致。
1.申請備案條件
一是有規范的名稱。社會組織的名稱一般由“行政區劃名稱+街道(鄉鎮)名稱+社區(行政村)名稱+字號+活動內容+組織形式”組成,如“海口市龍華區大同街道大同里社區暖心志愿服務中心”。二是要求有人負責,能做到平時能聯系,出事能擔責。三是對成員人數有規定。社會團體原則上要求有10名以上會員;社會服務機構原則上要有3名及以上工作人員。四是有相對固定的活動內容,即組織的宗旨和業務范圍要明確。有的省(區、市)還要求社會組織的活動頻次要達到一定標準,如北京市要求社會組織一年至少應開展4次活動。五是有相對固定的活動場所。六是要有章程,章程通常參照民政部辦公廳印發的《社區社會組織章程示范文本(試行)》制訂。
2.申請備案需要提交的材料
(1)備案申請表;(2)章程;(3)成員名冊。
3.備案程序
申請備案的材料經村民委員會初審核實通過后(有的地方會在村信息公開欄進行公示),再由備案機關(一般是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進行審核備案,審核通過后下發備案證明材料。
二、農村社會組織的注冊登記
農村社會組織發展到一定程度,通常會尋求具有完全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即進行法人注冊登記。
1.法人登記的類型
農村社會組織一般屬社區社會組織,其可以登記的法人類型通常有社會團體和社會服務機構兩種。
2.注冊登記的兩種方式
屬雙重管理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應先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再到民政局登記,是社會組織登記注冊的主要方式。業務主管單位指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組織,如農業農村局、科協、教育局等。主責業務屬于上述某部門或某組織的,社會組織注冊登記應當先爭取該單位同意承擔業務主管單位職責,才能到民政局登記。
屬直接登記的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但其中涉及政治、意識形態、宗教、法律、軍事、外交、民族、金融、特殊群體、特種行業等領域的,仍須實行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雙重管理。一般而言,農村社會組織大多符合直接登記條件。
3.法人登記條件
如果農村社會組織屬社會團體性質,申請登記注冊應具備以下條件:(1)有50個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3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單位會員混合組成的,會員總數不得少于50個。(2)有規范的名稱和相應的組織機構。(3)有固定的住所。(4)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5)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來源,有3萬元以上活動資金。(6)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社會團體的名稱應與其業務范圍、成員分布、活動地域相一致,準確反映其特征,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
如果農村社會組織屬社會服務機構性質,申請登記注冊應具備以下條件:(1)有必要的組織機構;(2)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從業人員;(3)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合法財產,開辦資金必須達到本行(事)業所規定的最低限額;(4)有必要的場所;(5)有規范的名稱。1999年民政部頒布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稱管理暫行規定》,明確了社會服務機構一般由“字號、行(事)業或業務領域、組織形式”組成并冠以所在地行政區劃名稱或地名。
4.辦理登記時應提交的文件
向民政局申請登記農村社會組織應提交以下文件:(1)登記申請書;(2)章程草案;(3)驗資憑證;(4)住所證明;(5)發起人、理事、擬任法定代表人和負責人的名單、基本情況說明、身份證明;(6)成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工作方案。
如果農村社會組織屬社會團體類型的,還需要提交會員名單;如果登記方式屬雙重管理性質的,還需要提交業務主管單位的批準文件。
總之,根據法規政策規定,農村社會組織注冊登記的基本流程是:(1)確定自己屬于何種類型的社會組織(社會團體或社會服務機構)、應當采納何種方式登記(雙重管理或直接登記);(2)確定擬任負責人(包括理事長、法定代表人、理事、秘書長等,要求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一般為專職),如果是屬社會團體的,還需有30個以上的初始會員;(3)登記前須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還需要獲得業務主管單位的同意函;(4)討論確定章程草案,保證注冊資金到位,確定住所;(5)按要求,向民政局提交所需的注冊登記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農村社會組織采納雙重管理方式或直接登記方式、選擇哪個行業管理部門作為業務主管單位,登記機關(即民政局)必要時可征詢相關行業管理部門、黨建工作機構意見,也可組織專家進行評估、提出意見。
(北京 羅軍 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