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油雜108于2022年通過了農業農村部品種登記,適宜在江西省及長江中游油菜產區種植。
1.特征特性。該品種屬隱性核不育兩系甘藍型雜交種,中晚熟,全生育期206天。苗期半直立,葉片淺綠色,長度中等,寬度中等;有裂片,裂片數量為2片;葉柄長度中等。主莖蠟粉少,花青苷顯色弱。角果姿態上舉、長度中等,籽粒黑褐色。平均株高170厘米,分枝部位高98厘米,有效分枝數5.3個,單株有效角果數172個,每角籽粒數22.5粒,千粒重4.2克。籽粒含油率46.46%,芥酸含量0.46%,硫苷含量27.72微摩/克,品質指標達到國家雙低油菜標準。中抗菌核病,高抗病毒病。抗倒性強,耐旱、耐漬性較強。
2.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育苗移栽于9月中下旬播種,苗齡30天左右,在10月底至11月中旬機械移栽;直播于10月上中旬播種,可采用油菜聯合播種機或油麥多功能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淺耕、開播種溝、播種、施肥、覆土和開廂溝等工作。每畝移栽密度為1.0萬~1.2萬株;直播出苗后,每畝定苗1.8萬~2.2萬株。當全田80%的角果果皮呈黃綠色,主軸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種皮呈黑褐色時,為適宜收獲期。可采用分段收獲,即采用人工或機械將油菜割倒,5~7個晴天后(95%以上的莢果已干燥)采用機械撿拾脫粒;或在適宜收獲期遇5~7個晴天后采用聯合收獲機一次性收獲。
(摘編自《中南農業科技》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辛佳佳 湯潔 郵編:330200;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孫明珠 郵編:33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