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為藥食兩用植物,以果實入藥,花可以食用,果實還是食品工業提煉天然植物色素的主要原料。栽培梔子要想獲得高產,必須把好以下“三關”:
一、施肥關
夏季梔子植株進入生長旺季,當枝干開始抽梢時,每畝追施尿素3~4公斤,促進植株生長和多分枝。在梔子開花初期,每畝施碳酸氫銨4~5公斤;梔子盛花期,可適量噴施0.15%硼砂液,促進坐果;謝花3/4時,可適量噴施0.005%的赤霉素液,或0.3%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2次,可促進果實生長,提高坐果率。立秋后重施磷、鉀肥,每畝用復合肥10公斤,加入人畜糞水100公斤,于植株旁邊挖穴兌水施入,施后蓋土。冬季采果后,重施臘肥,可每畝施廄肥(堆肥)加過磷酸鈣、餅肥堆漚的混合肥300公斤,于植株旁邊開環狀溝施入,施后進行培土,以利植株安全越冬和恢復樹勢。
二、修剪關
梔子苗栽培萌發后,將主干離地面20厘米內的萌芽全部抹除,作為定干高度。當夏梢生長至18~20厘米長時,從中選留3~4個生長方向不同的壯枝,將其培養成主枝。次年夏季,在3個主枝的葉腋間,選留3~4個強壯的分枝,培養為副主枝,讓其向不同的方向生長,依次延長頂梢;以后再在副主枝上放出側枝。通過合理的整形修剪,使樹冠外圓內空、枝條疏朗、通風透光,調節梔子生長、發育、抽枝、開花、結果之間的平衡,減少養分的無謂消耗,增加結果面積。此外,每年還要及時剪去枯枝、密生枝、徒長枝和病蟲枝,經常抹除主干、主枝上的贅芽和萌蘗。每次修剪之后,要適量追施有機肥,以利恢復樹勢。
三、病蟲防治關
梔子主要病蟲害有褐斑病、黃化病和介殼蟲。
1.褐斑病。褐斑病危害梔子葉片和嫩果,在5—7月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生。梔子受害后,葉片失綠變褐,導致落葉和早期落果,造成減產。防治方法:(1)雨季及時開溝排水,防止田間積水;(2)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1∶1∶100的波爾多液。
2.黃化病。黃化病危害梔子葉片,在6—8月陽光強、干旱情況下易發生。梔子受害后,葉片干枯,樹勢生長衰弱,開花結果數減少。防治方法:(1)增施有機肥,促進梔子根系發育,提高其吸收鐵元素的能力;(2)葉面噴施0.2%~0.3%的硫酸亞鐵溶液,每隔7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
3.介殼蟲。介殼蟲危害梔子枝干、葉片和果實。受害后,植株發育受阻,導致枝條干枯或全株死亡。防治方法:用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噴殺。
(江西省樟樹市中藥材協會 尹平孫 郵編:3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