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中國對泰國直接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投資領域日益多元化,中國已成為泰國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不僅促進了中泰兩國的經貿合作,還為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重要機遇。基于此,本文通過系統剖析“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的現狀和多元驅動力,建議中國企業深入了解泰國的政策環境、精準定位目標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充分利用優勢和資源、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尊重當地文化和習俗,從而為企業在泰投資提供實踐指導,推動中泰經貿關系深化與區域經濟共同繁榮。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直接投資;多元驅動力;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8(a)--05
隨著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開辟了新的通道,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形成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格局。在此過程中,東盟國家成為中國企業貿易與投資的重要伙伴國。泰國作為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其政治穩定、投資環境改善和地理位置優勢等因素對中國企業投資產生了積極影響。因此,深入探討“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的驅動力,有助于深化理解“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的作用機制與效果,幫助中國企業更加精準地把握市場機遇,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投資策略,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效益。同時,有助于促進兩國經濟的互補與共贏,推動兩國經貿關系向更高水平邁進。
近年來,中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問題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現有文獻從多個角度對此進行了研究。黃河和陳美芳(2015)分析了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的現狀,強調了政治風險對投資活動的影響,認為政治穩定性是企業投資的關鍵影響因素。周雪春(2016)指出,中國企業在泰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金屬與機械設備、農業等行業,認為泰國的鼓勵與優惠政策、經濟規模與發展速度、勞動力成本、地理條件、基礎設施等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曾珠和武留梅(2020)認為,政治不穩定、匯率波動、法律限制、文化差異等因素是造成中國企業在泰投資困境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還有一些學者從優勢與劣勢、機遇與威脅的角度對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例如,趙銀川和劉東軒(2021)運用SWOT分析框架對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了全面評估,認為中國企業在技術、資金、投資經驗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泰國在市場規模、資源稟賦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會,投資過程中也面臨著法律風險。因此,企業在制定投資策略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綜上所述,中國對泰國的直接投資是一個復雜而多元的現象,其驅動力涉及政策、市場、資源多個方面,目前仍未有統一的說法,且對驅動力作用的研究不夠充分。因此,本文將進一步拓展研究視角,深入分析中國企業在做出赴泰投資決策時的驅動力因素,并由此提出中國企業赴泰投資的對策建議,為其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借鑒。
1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泰直接投資現狀
中國企業對泰直接投資的現狀呈現出投資規模持續增長、投資領域多元化、投資主體多樣化的特點。
1.1 投資規模持續增長
近年來,中國企業對泰國的直接投資規模整體呈上升趨勢,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據統計,中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流量由2013年的7.6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12.7億美元,投資存量由2013年的24.7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105.7億美元。2013—2022年,中國對泰國直接投資流量、存量情況如圖1所示。
2015—2023年,中國在泰國申請直接投資促進項目的整體趨勢向好。在這段時期,中泰兩國的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中國企業對泰國市場的投資興趣持續增強。雖然在新冠疫情期間,由于全球經濟的波動和不確定性增加,中國對泰國的直接投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出現了一定的回落。疫情給全球供應鏈帶來了沖擊,導致一些投資項目的進展受阻,企業面臨資金、物流等方面的挑戰。然而,疫情過后,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和中泰兩國關系的不斷鞏固,中國對泰國的直接投資再次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中國企業積極把握泰國市場的機遇,加大投資力度,拓展業務領域,進一步推動中泰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企業向泰國遞交的投資促進項目申請數量達430個,占泰國當年接收全部外商投資促進項目申請的31%;投資額度方面,中國企業申請的投資總額高達1,593.87億泰銖,占泰國全年外商投資項目申請總金額的24%,位列所有外商之首。在審批環節,中國企業同樣表現出色,統計顯示,共有347個中國企業的投資促進項目獲得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的批準,占泰國全年批準外商投資項目的26%;在投資金額上,獲批的中國企業投資項目總額達到1,247.82億泰銖,占泰國全年批準外商投資項目總金額的22%,同樣位列第一(見表1)。
以上數據充分表明,中國企業在泰國的投資活動持續活躍,且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這樣的投資趨勢不僅反映了中國企業對泰國市場潛力的認可,還體現了中泰兩國在經貿合作方面的深度與廣度。
1.2 投資領域多元化
中國企業對泰國的投資領域日益多元化,涵蓋了制造業、服務業、農業多個領域。制造業方面,中國企業在泰國設立了多個生產基地,利用當地低成本的勞動力和資源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服務業方面,中國企業投資了金融、物流、旅游等領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業方面,中國企業與泰國開展農業合作,共同開發農產品市場,促進農業產業升級。這種多元化不僅體現在傳統產業的投資上,還涵蓋了新興產業和創新技術的投資,近年來,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逐漸成為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的新熱點。例如,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泰國電商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推動泰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綠色能源領域,中國企業投資泰國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助力泰國實現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企業對泰國的投資多為10億泰銖以上的大型項目。例如,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零部件和設備、太陽能電池片和電池片原材料及太陽能光伏板的生產項目1項,價值150億泰銖;生產電池電動汽車(B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混合動力汽車(HEV)和BEV平臺的項目2項,總價值102.56億泰銖;高質量大型旅游項目1項,價值95.4億泰銖;柔性印刷電路板、多層印刷電路板或零件的生產項目2項,總價值71.38億泰銖,等等。
1.3 投資主體多樣化
中國對泰國的直接投資主體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中國對泰投資的企業涵蓋大型國有企業、中型民營企業及小型創新型企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在投資領域和策略上各有側重。首先,從大型國有企業來看,它們通常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豐富的國際投資經驗,這些企業在投資泰國時往往選擇基礎設施、能源和礦產等大型項目作為投資重點,包括高速公路、鐵路、橋梁等交通設施的建設,電網、水利等能源基礎設施的改造和擴建及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其次,中型民營企業在中國對泰投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較大型國有企業,中型民營企業更加靈活,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快速調整投資策略。它們通常更加注重市場細分和差異化競爭,因此在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投資,建立了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生產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等產品,并出口到全球各地;投資酒店、餐飲、旅游等行業,則為當地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服務選擇。最后,小型創新型企業在中國對泰投資中展現出了強大的活力。這些企業通常專注高科技、互聯網等新興領域,擁有獨特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投資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領域;通過電商平臺、移動支付等新興業態,推動了泰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由此可見,隨著中泰兩國經貿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中國企業在泰國的直接投資呈現出積極活躍的態勢,形成了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2 中國企業對泰直接投資的驅動力分析
2.1 政策驅動力
2.1.1 “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中國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國政府提出的重大國際合作戰略,通過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在這一框架下,泰國作為中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其戰略地位尤為突出。泰國地處東南亞中心地帶,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兩國深化合作提供了天然的條件。為了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政府特別設立了“一帶一路”專項基金,旨在為中國企業在泰國的投資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降低投資風險,并拓展市場機遇。
2.1.2 泰國政府投資優惠政策具有吸引力
泰國政府為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投資,實施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泰國政府針對特定行業和地區的企業提供了稅收減免、免稅期等優惠措施,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設立了經濟特區,為在這些區域內投資的企業提供更為優惠的稅收和土地政策。在簡化外資準入程序方面,泰國政府致力于簡化外資準入程序,減少行政障礙,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便利,包括放寬外資在制造業和部分服務業的所有權限制、取消本地化和出口要求及減少外匯限制。同時,泰國政府努力改善貿易環境,促進貿易便利化,包括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提高通關效率及加強海關和貿易監管的透明度。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貿易成本,提高競爭力。
2.1.3 中泰政策溝通與協調機制促進投資便利化
中泰兩國政府之間的政策溝通與協調機制為兩國企業在投資領域的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雙方政府定期舉行高層會晤和經貿磋商,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入交流,為兩國企業投資合作提供了政策指導。中泰兩國還建立了經貿聯委會等合作機制,加強了在政策、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合作與協調,有效解決了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障礙,為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投資服務。泰國政府高度支持中國企業進入泰國市場,推動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綠色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此外,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簽署與逐步實施,以及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建設的有序推進,中泰兩國經濟合作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為雙方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合作機遇與前景。
2.2 市場驅動力
2.2.1 市場規模擴大
泰國作為東南亞的重要經濟體,擁有較大的市場規模。近年來,泰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能力逐漸提高。泰國中產階級人口比例持續上升,他們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對各類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旺盛。此外,泰國政府致力于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市場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持。
2.2.2 市場需求變化
泰國市場需求與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隨著泰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逐漸從基本生活需求向更高品質、更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泰國正積極推進以創新驅動為主線的“泰國4.0”戰略,對高新技術、綠色環保等領域的投資需求不斷增長。此外,泰國政府還大力推動旅游業發展,吸引大量外國游客,進一步拉動了市場需求。
2.2.3 中國企業競爭優勢顯著
中國企業在泰國市場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首先,中國企業在制造業領域擁有成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能夠滿足泰國市場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其次,中國企業具有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能夠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最后,中國企業在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更好地適應泰國市場的競爭環境。
2.3 資源驅動力
2.3.1 泰國自然資源豐富
泰國自然資源豐富多樣,包括鉀鹽、錫、褐煤、油頁巖、天然氣等礦產資源,以及豐富的水資源和農業資源,這些資源為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提供了巨大的利用潛力。例如,泰國鉀鹽儲量居世界首位,為中國鉀肥生產企業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來源;泰國的水資源和農業資源為中國企業在農業、食品加工等領域的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泰國還具有開發可再生能源的理想條件,如太陽能、風能等。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泰國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潛力巨大。
2.3.2 勞動力資源充足
泰國擁有多樣化的勞動力資源,包括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和熟練工人,這些勞動力資源為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泰國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的生產成本具有競爭優勢。此外,泰國勞動力還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很多部門、企業都在加強對員工進行中文培訓,使得中國企業在泰國投資時能夠更好地與當地員工和客戶進行交流與合作。這種語言優勢有助于降低溝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3.3 資源互補性強
中泰兩國在資源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巨大;泰國則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可再生能源潛力。通過直接投資,中國企業可以在泰國獲取穩定的資源供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中泰兩國在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下,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在泰國投資設廠、開展技術合作等方式,促進當地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泰國則可以通過吸引中國投資,推動本國資源開發和利用,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4 戰略驅動力
2.4.1 全球化戰略指引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國企業正積極尋求海外投資與發展機會,以推動自身的全球化戰略。中國企業在泰國的直接投資不僅是對其全球化戰略的具體實踐,還是優化區域布局、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舉措。在全球化戰略的指引下,中國企業通過深入研究泰國市場,制定符合當地需求的投資計劃,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市場的有效拓展。同時,中國企業在泰國的投資呈現出多元化和差異化的特點,涵蓋了制造業、服務業、農業多個領域,進一步豐富了泰國的產業結構。
2.4.2 區位優勢凸顯
泰國作為東南亞地區的重要經濟體,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不僅是東盟成員國之一,還是連接中國與東盟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泰國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凸顯,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投資空間和合作機遇。通過直接投資泰國,中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泰國在區域經濟中的優勢地位,加強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推動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
2.4.3 產業鏈高效整合
中國企業在泰國的直接投資不僅有助于提升當地產業鏈水平,還能促進中國與泰國之間的產業鏈整合與協同效應。通過投資泰國的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中國企業可以將自身的技術、管理、品牌等優勢與泰國的資源、勞動力等優勢相結合,形成更加完整的產業鏈體系。
2.5 文化驅動力
2.5.1 文化交流基礎
中泰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兩國在文化、藝術、宗教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隨著時代的發展,中泰文化交流不斷加深,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如今,兩國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已涵蓋了教育、旅游、影視多個領域,為兩國人民增進了相互了解和友誼。這種文化交流的歷史與現狀為中國企業在泰國直接投資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2.5.2 文化差異帶來機遇
雖然中泰兩國文化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些差異,這些文化差異在企業投資決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泰國文化注重禮儀、尊重傳統和信仰,中國文化則更加注重效率和實用性,這些文化差異可能導致企業在投資決策時面臨一些挑戰和不確定性,這些文化差異也為企業帶來了機遇。中國企業可以通過深入研究泰國文化,了解當地市場需求和消費習慣,從而制定出更加符合當地市場的投資策略。同時,文化差異促進了企業之間的互補與合作,雙方能夠共同創造出更加豐富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機會。
2.5.3 文化融合帶來助力
文化融合是經貿合作中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泰國投資的中國企業,通過積極融入當地文化,不僅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還能增強與當地社會的互動與聯系,這種文化融合有助于減少文化沖突和誤解,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同時,文化融合能夠促進雙方在技術、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學習泰國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文化理念,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泰國企業則可以借鑒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能力,實現共同發展。
3 中國企業對泰直接投資的對策建議
3.1 深入了解泰國的政策環境
中國企業在考慮投資泰國時,應對泰國的政策環境進行深入研究。例如,針對市場準入,中國企業需要了解泰國的外資準入政策,包括投資領域限制、外資持股比例等規定。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應了解泰國的專利、商標和版權保護制度,確保自身技術和品牌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企業應關注泰國的環保要求,遵守當地的環保法規,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通過與泰國政府和相關機構建立良好關系,企業可以獲取更多政策支持和市場信息。例如,與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建立聯系,了解投資優惠政策和申請流程;與泰國商會或行業協會合作,獲取行業趨勢和市場動態信息。這些都有助于降低投資風險、提高運營效率。
3.2 精準定位目標市場和消費者需求
在泰國市場上,不同地區和文化背景下的消費者需求和偏好存在差異。因此,中國企業需要對目標市場進行精準定位。例如,針對曼谷等大城市的中高端消費者,可以推出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在鄉村地區,可以推出價格適中、實用性強的產品。同時,企業應關注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定價策略。例如,隨著泰國消費者對健康生活關注度的不斷提高,企業可以研發和推廣健康產業的相關產品。
3.3 充分利用優勢和資源
中國企業在投資泰國時,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合理利用資源。例如,在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方面,中國企業可以利用泰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設立生產基地或加工工廠,降低生產成本;在技術密集型產業方面,中國企業可以依托自身的技術優勢,與泰國企業合作開展研發和創新活動,提高產品競爭力。此外,企業還可以積極利用泰國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例如,在農業領域,可以投資泰國的優質農產品種植和加工項目;在旅游領域,可以開發泰國豐富的旅游資源,提供旅游服務和產品。
3.4 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與泰國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對實現互利共贏至關重要。中國企業可以通過股權合作、戰略合作協議等方式深化與當地企業的合作。例如,與泰國當地企業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市場、共享資源和技術;或與泰國企業簽訂長期供貨協議,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同時,積極參與泰國的行業組織和商會活動是構建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途徑。通過參加行業會議、展覽和交流活動,與同行企業建立聯系,拓展人脈資源,不僅有助于企業在泰國市場上樹立良好的形象,還能為企業在泰國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5 尊重當地文化和習俗
在投資決策過程中,中國企業應充分尊重泰國的文化和習俗。例如,在產品設計、包裝和營銷方面,考慮到泰國的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和審美習慣,避免觸犯當地社會的敏感點。同時,在企業管理和運營過程中,尊重當地員工的文化背景和習慣,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為了增進與當地社會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企業可以加強跨文化培訓和員工交流活動。通過組織文化講座、文化交流活動等方式,提高員工對泰國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此外,企業還可以積極參與當地的公益活動和社會責任項目,為當地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通過這些舉措的實施,中國企業在泰國市場上的投資將更加穩健和可持續,同時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和文化環境。
4 結語
本文深入剖析了“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對泰直接投資的現狀和多元驅動力,并據此提出針對性建議。在政策、市場、資源、戰略和文化五大驅動力的共同推動下,中泰經貿合作日益緊密,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投資舞臺。中泰政府的利好政策為企業投資提供了有力保障,泰國市場規模擴大與消費升級則為中國企業創造了豐富的市場機會。同時,泰國豐富的自然與勞動力資源不僅降低了中國企業的運營成本,還為其提供了人才支撐。戰略層面,投資泰國有助于中國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實現全球化戰略布局。文化交流基礎和互補融合則為中國企業在泰國市場的扎根與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展望未來,中泰兩國應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提升合作層次與水平。同時,加強文化交流與民間往來,增進雙方理解與信任,為經貿合作注入更多活力,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趙銀川,劉東軒.中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的SWOT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21(12):128-130.
曾珠,武留梅.中國企業對泰國直接投資:環境透視、發展困境與應對策略[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24-32.
陳昊,趙子薇,李川川.“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對泰國投資可持續發展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9(3):53-61.
覃雯丹,劉東軒.中國企業對泰國投資的風險及防范研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1(1):26-27.
張明哲.“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研究[J].當代財經,2022(6):111-122.
張子揚,徐曉堃.文化差異對跨國企業管理模式的沖擊及對策研究: 以中國在泰國跨國企業為例[J].現代營銷(學苑版),2021(7): 192-194.
金靖宸.基于比較優勢動機的中國制造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研究[J].商業研究,2023(1):68-76.
李迎旭.RCEP框架下中國對泰國投資合作潛力研究: 基于中日比較視角[J].對外經貿實務,2023(1):81-87.
于津平.“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投資便利化:事實與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20(9):7-9.
左秀婷,席芙蓉,劉佳麗.泰國新能源政策及對中企投資的啟示[J].中國外資,2022(1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