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3年以來,宜昌市委組織部牽頭,在全市全面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五千行動”,推動“千家機關聯千村、千家企業幫千村、千名‘金融村官’活千村、千家合作社興千村、千場文化活動潤千村”。宜昌市堅持黨委統籌、部門聯動、資源整合,推動各方面資源力量向鄉村振興一線傾斜投入,著力構建齊抓共管、高效協同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格局。本刊記者日前深入宜昌采訪,并帶回相關報道,敬請關注。
宜昌,這座鑲嵌于長江之畔的湖北明珠,以其1319個行政村的璀璨星羅,跨越分布于中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從平原到山區,1.6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鄉村,形態各異。
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是激昂的時代旋律,更關乎宜昌200余萬農村人口的幸福生活。
2023年3月,宜昌全面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千行動”(以下簡稱“五千行動”)。當年,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比增長25.69%,村平均收入43.12萬元。
時間回到3年前。2020年11月30日,宜昌最后67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答卷——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4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4.2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至此,絕對貧困在宜昌全面消除。翻開歷史新篇,鄉村的和美圖景,仍需接續增色。
根據中央、省委統一部署,宜昌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有關工作,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全省脫貧攻堅成效和后評估考評中,宜昌連續6年綜合評價為“好”;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中,宜昌連續4年位居第一。
手握這份成績單,宜昌對鄉村振興工作進行更深刻、更清醒的思考——
鄉村發展能否全要素補強?鄉村振興工作如何高效統籌、凝聚合力,從而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增強發展活力?
宜昌市委書記熊征宇在全市強縣工程(鄉村振興)專題會上一再強調:“要以實施強縣工程為抓手,全域全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與此同時,經過多年實踐、幾經探索,宜昌鄉村振興工作已從要素搭建、形態構建時期,跨越至整體統籌、系統建設階段,為躍上新臺階作好準備。
一場關于鄉村振興工作的新思考、新實踐、新征程,吹響了號角。
通過深入廣泛調研,目標更為清晰、靶向更加明確——
宜昌市委組織部牽頭,居中協調、統籌調度,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整合8個市級部門、13個縣(市、區)委政府職能優勢,統籌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等資源力量,“五千行動”應運而生。
高位落子,目標幾何?
劍指2025年,“五千行動”將著力實現這樣一幅鄉村振興的“富春山居圖”——
千家機關聯千村,建立定期聯系幫扶機制、黨建聯建帶動發展共建、聚焦需求辦好民生實事;全市縣級及以上機關、企事業單位聯村機制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明顯;
千家企業幫千村,帶動一批村民就業、共謀一批發展項目、銷售一批農副產品;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超過60%,100萬元以上的“強村”超過8%;
千名“金融村官”活千村,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暢通農村融資渠道、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實現“整村授信”、評級授信覆蓋率100%;
千家合作社興千村,領辦創辦一批合作社、培養發展一批帶頭人、探索推廣一批新模式;全市每個村黨組織至少領辦、創辦或入股1家合作社;
千場文化活動潤千村,送一場文體活動、種一粒文化種子、塑一批文化品牌;村民文體組織更加活躍,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
眼下,宜昌已完成階段性目標:全市縣級及以上機關、企事業單位、“金融村官”已實現聯村、駐村全覆蓋;“整村授信”覆蓋率100%;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95%以上;村村皆有至少1個文體組織?!翱v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初步形成。
上下聯動,機關基層暢通;項目挖潛,企業增收強業;資源拓寬,文體人才涌現。
雙向奔赴,市縣兩級、機關企業、社會各界與千余鄉村相得益彰,呈現出機制、方法、成效良性循環的鄉村振興新現象。
隨著一幅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徐徐展開,“五千行動”正激揚千帆競發,助力千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