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生活》: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千行動”是基于哪些考慮而謀劃的?
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2023年,宜昌市委謀劃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千行動”,主要基于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是強化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從中央到湖北,始終強調要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深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此,我們考慮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千行動”作為落實市委書記帶頭抓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工作的具體措施,作為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和深化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
另一方面是強化資源統籌。從近幾年我市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來看,各部門雖然都有力量、項目、資金投向鄉村,但各自為政、缺乏統籌,導致資源分配不夠科學和均衡。我們考慮,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充分發揮市縣兩級相關部門職能優勢,整合現有力量、資源,努力在全市1319個行政村中實現組織有形覆蓋,作用有效發揮。
《黨員生活》:該項工作涉及多個條線和部門,組織部如何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凝聚最大合力?
答:組織動員、協調各方、統籌資源是組織部門的天然優勢。在謀劃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千行動”中,我們積極履行居中協調、統籌調度職能,廣泛調動各部門參與,著力構建齊抓共管、高效協同的工作格局。
抓部門協同。在方案起草過程中,我們明確由市委組織部(市委黨建辦)牽頭抓總,組織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市委統戰部、市農業農村局(市委農辦)、市鄉村振興局、市文旅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工商聯等8家主責單位成立工作專班,圍繞謀劃實施該項工作多次開展集中研討、外出學習、實地調研,并向各單位書面征求意見,在此基礎上形成工作方案并由市委審定印發實施。
抓組織領導。在推進實施上,以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名義印發實施方案,明確由市委黨建辦、市委農辦會同相關部門共同抓好落實。同步建立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每年初制定重點任務工作清單,由市委黨建辦每年初召開1次部門聯席會議,部署相關工作;由市委農辦每季度召開1次部門聯席會議,聽取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問題。
抓考評督辦。在跟蹤問效上,加大對縣市區的業務指導和工作督辦力度,及時釋疑解惑,跟蹤行動進展,并將工作情況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和黨委(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
《黨員生活》:在深入推進該項工作中,宜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做法,收獲了哪些經驗啟示?
答:在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做法,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千行動”中,我們收獲了三個方面的經驗啟示:
黨的全面領導是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千行動”的根本保證。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源動力,只有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才能強化黨對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發展動能。
多元協同是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千行動”的關鍵支撐。鄉村振興涉及面廣、內涵豐富,單一主體的治理體系已越來越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鄉村發展形勢,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注重整體性、協同性,著力構建黨委主導、部門主抓、社會主動、群眾主體的多元協同、多元共治格局,強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雙向聯動,廣泛凝聚行業部門、企業商會、金融機構、經濟組織、自治組織等各方資源力量。
群眾主體是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千行動”的動力源泉。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同締造理念,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尊重群眾意愿,從群眾身邊可見可知可感的實事小事做起,廣泛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向往,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增強工作認同度滿意度。
《黨員生活》:該項工作還面臨哪些需要解決的難點,宜昌市委組織部將從哪些重點方面發力推進?
答:在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千行動”中,我們發現村黨組織在筑堡壘、強隊伍、促發展、育新風上還面臨一些挑戰。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聚焦組織振興,實施基層黨建提質創優行動。健全縣鄉村三級聯動爭創先進、整頓后進機制,持續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分類推進紅色美麗村、綠色發展村、鄉風文明村、和諧善治村建設,推行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突出頭雁領航,深化“群雁齊飛”行動。持續建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細化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定期舉辦“新時代鄉村大講堂”,健全“全員輪訓+結對跟班+掛職鍛煉”機制,深化“聚賢興村”,落實鄉村人才引進“千人計劃”,吸引鄉村能人回鄉返鄉興鄉。
深化共同締造,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優化村民小組治理單元,探索組建村民小組理事會,建立黨組織領導下協商議事、事務監督、事務公開等制度,廣泛組織發動群眾,培育共同精神。
聚焦減負賦能,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大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常態開展基層黨群服務陣地建管用形式主義自查自糾,一體推動資金統籌權、力量調配權、協商議事權、考核評價權下沉,切實為基層減負增效,讓基層干部有更多精力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