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環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羅田縣出臺措施鼓勵引導臨近及退休干部、退休教師、退休醫生、退休技術人員等群體到社區(小區)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樓棟長,帶動群眾參與“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城區小區風貌煥然一新。
名居變“明”居
“物業虧本跑路,到處垃圾成堆,業主怨聲載道,居民搖頭嘆氣。”鳳城名居小區是始建于2007年的老舊小區,當地居民的打油詩是鳳城名居小區曾經的寫照。
屈亞波曾任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羅田縣支公司副經理,2018年,他當選為小區黨支部書記和業主委員會主任。在屈亞波等一批能人的帶動下,這個“三無”小區被評為“十佳文明小區”,蝶變為人人點贊的明星小區。
廣泛依靠群眾力量、運用群眾智慧、解決群眾需求是屈亞波參與小區治理的“不二法門”。他先后5次組織召開居民“共謀”議事會,尋求小區治理良策;發放366份居民需求問卷,其中地下管網改造、小區道路修整、增設停車位等12項內容爭取政府項目支持,不亂堆雜物、愛護公共設施等19項內容形成小區文明公約;在居民中倡議認領公益服務崗,285位居民主動認領6大崗位。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變化,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逐一得到解決,環境日漸美好,小區逐漸實現了從無人管到眾人治、從管不了到管得好的轉變。
屈亞波還組織小區70多名藝術愛好者成立鳳城名居藝術團,先后舉辦“鄰里文化節”“敬老晚會”,節目均由小區居民自編、自導、自演。“以前辦晚會擔心節目不夠,現在辦晚會,還要‘海選’。”屈亞波自豪地說。鄰里文化節廣受小區居民歡迎,小區“一家人”的氛圍也越來越濃。
“兩家人”變為“一家親”
鳳鳴九方城小區是羅田縣新開發小區,退休校長黃炳林擔任小區業委會主任后,將自己二十余年的管理經驗運用到小區治理工作中,把管理理念轉化為治理理念,激發了居民的參與積極性。
“電梯機房每月2次保養;增壓水泵每半年進行1次清洗消毒;公共雨污管道每年疏通1次……”在黃炳林的推動下,小區業主同物業公司一起,商議制定了各類規章,與業委會成員、物業公司“約法三章”。
黃炳林牽頭成立鄰里互助團、志愿服務團、居民公約監督團、安全應急團、矛盾糾紛調解和法律援助團五支隊伍,開展消防演練、安全教育、小區體檢等活動,實現大家的事大家辦。他還將“家校溝通”機制轉化為“業主、物業公司對話”機制,聚焦小區摩托車車棚不夠、缺少充電樁等問題,建立臺賬,業主與物業公司面對面溝通協商,跟蹤銷號管理,矛盾、隔閡漸漸消除,業主與物業公司由“兩家人”變為“一家親”,小區也成為幸福感滿滿的和諧小區。
根治“小區病”
2020年,退休醫生郭國成擔任鳳凰生態城片區聯合黨支部書記。在他的發動下,一批有能力、有威望、有時間又熱心公益的居民被推選為業委會成員、小區樓棟長。針對小區物業管理不規范、開發商遺留問題久拖不決等問題,業主大會投票重新選聘物業公司。
新的物業公司入駐后,小區黨員、樓棟長等群體帶頭繳納物業費,在眾人的帶動下,物業費收繳率達98%以上。經片區黨支部與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協商,物業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專項資金用于小區基礎設施維護,資金使用由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共同確定、共同監督并定期向業主公示。
針對業主反饋的問題,物業公司將小區的瑕疵玻璃全部換新,完善了停車場防水防塵措施,疏通地下管網,修整破損路面,困擾居民多年的“老大難”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