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漳縣城關鎮卞和社區玉溪小區,道路干凈整潔,車輛擺放井然有序,健身、晾曬、休閑等基礎設施應有盡有。居民們坐在樹蔭下乘涼聊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很難想象,去年這里還是一片臟亂破敗的模樣。
“多虧了社區的物業公司,讓我們小區大變樣!”居民李奶奶告訴記者,自從去年7月卞和社區黨委領辦的和樂美家政服務公司入駐小區后,衛生有人打掃,水電有人維修,居民反映的問題都能得到及時解決,生活越來越舒心。社區辦物業公司,為什么能得到居民的好評?
老舊小區有人兜底
郭云是和樂美家政服務公司聘請的物業經理,負責玉溪小區及周邊幾個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平時居民有什么問題和需求,都會找她反映。
“郭經理,那個晾曬區還是太小了,不夠曬被子,你看能不能再多修幾個?”看到郭云走過來,幾位阿姨叫住她,七嘴八舌地聊起來。
“我們小區面積小,晾曬區暫時只能修這么大。回頭我找社區商量一下,看還能不能再清出別的空地來。”面對居民們的問題,郭云耐心回應。
玉溪小區建成于1998年,是南漳縣首個城市小區,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穩定的物業管理。前幾年有幾家物業公司進駐,最后都因為服務不到位、物業費難以收繳等問題退出。由于長期無人管理,小區設施破損嚴重,垃圾堆放如山,居民的生活環境十分惡劣。去年社區物業公司進駐后,除了提供兜底的保潔、保安、維修服務以外,還對小區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短短幾個月就完成了屋頂、墻體修理,化糞池改造,充電樁、停車位、活動區修建等工作,目前正在進行天然氣管道的改建。
“打掃衛生、維修水電之類的小問題,居民反映到我這里,立馬就能解決。一些我解決不了的事,我也會及時反映給社區。”郭云說。
去年底,6棟的鄭阿姨反映家里墻上滲水,物業安排工人上門檢修了三次,才發現是水管接口沒弄好,最終花費了四千多元修好,鄭阿姨問要不要付錢,郭云說只要把物業費交了就行。鄭阿姨十分開心,不僅帶頭繳納物業費,還勸說鄰居交費。貼心服務讓居民對物業公司越來越信任,如今小區物業費繳納率已經超過90%。
黨組織領辦物業公司
卞和社區位于南漳縣中心城區,轄區內的“三無小區”有38個,設施老化、衛生條件差是普遍現象。如何讓居民獲得高質量的物業服務,提升生活幸福感,是社區黨委書記郭俊最頭疼的問題。
2022年,社區“兩委”班子在矛盾最突出的玉溪小區召開了幾次居民會議,征求居民對物業服務的需求和意見。“老百姓只求住得安心,不用擔心今天下水道堵,明天屋頂漏雨。”郭俊說,群眾樸實的愿望,讓她下定決心解決好這個問題。
一開始社區建議各小區引進市場上的物業公司,但老舊小區的改造維護成本高,物業費難收取,市場化物業企業大多不愿入駐,加上此前有過幾次物業公司撤出的情況,居民對物業公司非常不信任。
去年5月的一次社區黨委會議上,郭俊提議由社區黨委來領辦物業公司,為老舊小區提供兜底服務,但其他班子成員都不贊成。“成立物業公司,資金從哪里來?社區這么忙,誰來管理?”大家提出的這些質疑,郭俊早已考慮過。2022年卞和社區成為共同締造試點單位,當時省商務廳鼓勵試點單位開展經濟活動,并提供了10萬元的項目資金,可以作為物業公司的啟動資金,管理人員也可以專門聘請。
“只要服務做得好,還愁沒有訂單嗎?”郭俊信心滿滿。社區又召開了兩次專門會議,大家共同解讀商務廳文件,梳理利弊,并學習上海市某社區建立經濟體的經驗,最終決定由黨委書記郭俊擔任法人,兩名社區干部擔任經理,并聘請專業會計、物業經理、保安保潔等工作人員,成立了社區黨委領辦的和樂美家政服務公司。
去年7月,社區再次來到玉溪小區召開居民會議,承諾社區物業可以先不收物業費,免費提供2個月的基礎服務。物業入駐后,小區的衛生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一些不支持的居民,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社區每個月都會與物業公司管理人員召開會議,并到小區開展月月談活動,廣泛搜集群眾意見。此外,每個社區干部都有分片包保的小區,居民有需求可以直接向他們反映。社區按照“服務優先、保障運轉”的原則,確定了0.65/㎡的收費標準,每季度進行財務公示,若有虧損,社區補貼,若有盈余,就存下來作為維修基金。
“我們做得好,老百姓自然會支持。”郭俊說。目前社區已經為5個小區提供了兜底服務,并計劃在今年實現轄區老舊小區全覆蓋。
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
卞和社區和樂美家政服務公司提供十幾種市場化服務項目,包括物業管理、衛生保潔、居家照料等。轄區的許多單位也會來這里請家政人員,逐漸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在社區黨委領導下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郭俊介紹,公司聘請的3位物業經理不僅會管理,更有愛心。經理賀偉在和居民的日常聯系中了解到,社區有許多獨居老人,衣服床褥都沒辦法自己清洗,他和社區共同策劃了“老年人清潔日”志愿活動,組織志愿者上門為老人洗衣服。物業經理的真誠服務,讓居民對他們越來越信任。
社區還優先在熱心居民、低收入居民等人群中選聘素質好、口碑好、能力強的人員擔任服務人員,既幫助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又形成了“家園自己管理”的良好局面。
為了更好地組織轄區內的“陪讀媽媽”和下崗人員,社區協調了城區一間600平方米的廠房,依托和樂美家政服務公司創立了“共同創富夢工廠”,引進4條本地企業的電子元器件組裝生產線,讓居民在此靈活就業,為居民增收的同時,也為公司拓展了收入渠道。
據郭俊介紹,目前收取的物業費全部用于小區的保潔、保安、維修等基礎服務,社區會另外爭取項目資金進行基礎設施改造,還可以用其他項目的盈利來補貼。去年冬天雨水多,公司花了3萬元錢改造下水道,沒讓居民掏一分錢。“我們要把所有的收益都回饋給居民,讓大家感受到集體經濟發展的甜頭。”郭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