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彭場鎮大嶺村是湖北第一批共同締造試點村,該村充分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兩年時間實現對“共同締造”從不理解到真支持、從說了也不干到不說自覺干的生動實踐。
以“戶戶走到”為載體,推動干群思想破冰。堅持常態走、反復走,掌握群眾需求。將戶戶走到作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重要載體、關鍵抓手,村“兩委”干部、共同締造理事會對全村二百多戶群眾,挨家挨戶反復上門、談心溝通,了解生產生活實際困難,登記在冊,既走到更走心。堅持分類辦、及時辦,答好民生難題。按照“一戶一檔—匯總分類—包保解決—反饋評價”的辦理流程,對走訪搜集的需求難題及時辦理、精準解決,讓群眾愿意說、主動說。堅持搭舞臺、建平臺,健全組織體系。積極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治理體系,完善“村黨支部—村民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架構,成立4個黨小組,明確12名黨員中心戶,讓每名黨員找準定位、發揮作用。堅持讓群眾“入會入隊入社”,成立共同締造理事會、婦女小組、青年之家、牛鼻島研學合作社、“大拇指”志愿者服務隊等各類組織,實現每名群眾至少在一個組織中。
以“三產融合”為抓手,推動干群創業破題。優化一產,稻蛙共生壯集體。面對大量閑置的撂荒地、零散田,探索實行“土地流轉+小田并大田+特色產業”模式,引導土地有序流轉、規模經營,推動“一田多收”共生產業加快發展,實現村集體和群眾雙增收。豐富二產,走向市場創品牌。開設傳統食品加工坊,由村集體出資,共同締造理事會代為運營,搶先注冊“大嶺造”“仙桃酥”“沔陽粽”等品牌商標,闖市場、拓銷路,所獲利潤按照理事會70%、村集體20%、入股群眾10%的比例分紅,蹚出一條致富路。做活三產,農旅融合助民富。探索強村富民公司模式,成立村級勞務服務公司,輻射周邊馬溝、夏新、千豐等村,對接勞務市場,幫助群眾就近就便賺薪金,實現“產業基地與勞務公司聯動、產業與就業融合、群眾在家門口掙錢”的多方共贏。
以“機制創新”為目標,推動常態長效破難。建立全覆蓋包聯機制。村“兩委”和理事會成員按照“28名骨干全覆蓋包聯265戶群眾常態訪、1名骨干包聯10戶群眾定期訪、支部書記和理事長直接包聯28戶特殊群眾重點訪”模式,建立起全覆蓋聯系服務群眾機制,讓群眾從需要包聯變成包聯人。建立志愿者服務隊積分管理機制。全面推行志愿者服務隊積分制管理,設立公益性活動積分和產業發展積分,按照“1積分等同8元錢”的標準,每季度對志愿者隊伍總積分進行排名,有效調動志愿者隊伍參與積極性、主動性。建立“五員三長”工作機制。以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探索推廣“黨員、安全員、信息員、農技員、衛生員+村主任、警長、組長”的“五員三長”工作機制,28名黨員群眾成為村莊治理重要力量。
以“共同精神”為導向,推動試點擴面破局?;顒右I,讓群眾成為主角。始終把各類活動作為連接你我、共享未來的重要載體,舉辦“小手拉大手”“百老宴”“老年運動會”等活動,推出小火車等文體設施,讓村民成為主角。獎勵激勵,讓群眾共享分紅。成立公益事業和產業發展基金,由共同締造理事會統一運營和管理,鼓勵群眾用房屋、土地折算入股長期分紅,將村民分紅權重與積分情況掛鉤、利益分配與日常表現掛鉤,激發村民內生動能。擴大試點,讓群眾不再“眼紅”。堅持推進試點擴面,大嶺村在四、五組試點基礎上,在一組復制成熟經驗,爭先進、比文明的良好風尚蔚然成風,共建共管共評的生動圖景撲面而來。
(作者單位:仙桃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