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補充經費到全面援助:新疆安置上海青年經濟問題再探

2024-08-19 00:00:00易海濤
紅廣角 2024年3期

【摘 要】1963—1966年,新疆安置了近10萬名上海青年,其經費是安置工作的重要保證。雖然從中央到地方均編制了比較完備的經費,但因安置及鞏固工作涉及面廣,經費不足等問題仍長期存在。因此,當新疆在安置上海青年時,作為青年輸出地的上海也為新疆提供了一定的技術、物資援助。此時正值青年安置期間,故這種援助更像是對經費的補充,故可視之為補充經費。青年安置工作結束后,上海仍源源不斷為新疆提供援助,且援助面更廣,內容更加豐富。自始至終,上述援助緊緊圍繞上海青年展開,從而形成了城鄉、區域之間特殊的經濟關系。值得注意的是,援助的內容也與區域內部的經濟布局、層級關系等直接相關。上海為新疆提供補充經費再到全面援助,這既是保證安置青年工作的延續,在知青上山下鄉歷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成為當時計劃財政的一個彈性組成部分;從更大視野觀之,這其實也是對口援助工作的重要緣起,是當代中國區域經濟關系的一個寫照。

【關鍵詞】知識青年;安置經費;上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中圖分類號】K27;D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6644(2024)03-0027-11

一、問題的提出

據統計,1962—1979年全國共有1770多萬名知識青年(以下簡稱“知青”)上山下鄉。在全國廣大農村、邊疆地區安置如此數量龐大的知青群體,經費保障無疑至關重要。為此,1962—1979年,中央財政下撥的知青經費達75億元;地方財政以及企業、事業單位花的錢大體與中央財政下撥經費持平,合計不下15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下撥安置經費的同時,各地也給予了相應的經費支持。盡管如此,據已有研究可知,自始至終,知青安置經費都存在不夠花的現象。對此,有研究以上海為例發現,隨著“文化大革命”(以下簡稱“文革”)期間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開展,知青輸出地上海對各知青接收地開展了以物資援助和銀行貸款為主的經濟資助。同樣,“文革”期間北京對接收安置北京知青的延安也支援了大量工業、農機設備、文化產品等。不難發現,知青輸出地,尤其是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對知青接收地進行經濟援助已是普遍現象。為此,一些知青接收地的地方官員、知青家長、知青等還就此盡力爭取資源,以改善自身境遇,從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城鄉經濟關系。雖然此處的援助并不是安置經費,但其作用無疑是為了保證知青上山下鄉的持續推進,其功用無異于安置經費,筆者以為其可視為經費的延續,即補充安置經費。如果以制度史視野來觀察知青上山下鄉,其功能或可更好理解,即為知青輸入地提供援助的目的在于保證這項制度持續運轉。

既有研究多聚焦于“文革”期間知青上山下鄉的經費及相關問題,其實,自20世紀50年代知青上山下鄉以來,有關其經費問題便相伴始終。尤其是隨著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結束后,知青上山下鄉政策再次被提了出來,其安置經費也開始不斷走向規范。1962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給縣委、縣人委以上機關下發《關于當前城市工作若干問題的指示》時便提出:“對于城市中這些閑散勞動力和不能就學的學生,除了在城市進行安置外,從長遠著想,凡是有條件的地方,應當組織他們下鄉上山,參加現有國營農場、林場、牧場的生產,或者把一部分人安置到地多人少的生產隊中去,或者試辦半農半讀的勞動學校和新的農場、林場和牧場。各省、市、自治區為此可以提出初期的試辦經費,報中央有關部門核定。”不過,如前所述,知青安置經費一直以來存在不夠開支的情況,這也就出現了前文所提及的知青輸出地向接收地提供援助的現象。換言之,知青經費并不能完全保證知青上山下鄉的順利開展,因此不得不尋求安置經費之外的支持,由此,圍繞著知青輸出——接收形成了一種普遍的補充安置經費。這表面上看是知青輸出地為接收地提供支援,其實質仍在于解決知青安置及相關問題,尤其是知青的鞏固問題。

1963—1966年,新疆安置了近10萬名上海青年,其中絕大多數安置在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新疆兵團”)。這批青年長年奮斗在新疆的各條戰線,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結束后,仍有3萬余人堅持在新疆工作至退休,其中一些人退休后也選擇留在新疆繼續工作、生活。可見,這批支疆上海青年在整個知青群體中頗具代表性:一方面,其作為“文革”前上山下鄉知青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知青上山歷史而言,尤其是從“制度”的角度觀之,考察其無疑有助于了解整個知青上山下鄉的變遷。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文革”前,國家有關部門已就安置經費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制度。因此,“文革”初期知青安置經費多參照此前規定執行。另一方面,1966年以后新疆不再安置上海青年,但上海仍在源源不斷為新疆提供相應援助,由此可進一步考察圍繞知青輸出——接收所形成的特殊區域經濟關系。目前,已有研究對新疆安置上海青年的經費進行了考察,并指出上海在經費之外所進一步提供的相應幫助。但從整個新中國史的角度來看,已有一些研究把這個問題放在了諸如對口支援等更加宏大的議題下來考察,即這不單是經費或安置問題,更是圍繞上海知青安置所產生的區域經濟關系問題。為此,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本文結合相應文獻、口述訪談等資料,按照時間脈絡,進一步考察上海(知青輸出地)為新疆(知青接收地)提供相應的人才、物資支援,從而進一步討論其在城鄉、區域關系中的作用。

二、補充經費:安置過程中的人力、物力支援

為保證安置工作順利落實,彌補經費之不足,上海在1963—1966年間為新疆持續提供支援。與此同時,新疆也主動提出需要支援的內容。在這種你來我往的交流過程中,人力(技術)、物力支援的范圍日益廣泛,內容也更加豐富。

(一)人力(技術)支援

當每年大規模的上海青年動員安置工作結束之后,鑒于新疆兵團安置了大批上海青年,面臨各方面難題,因此,技術類人才的支援在青年動員工作結束之后得以繼續保持。1963年10月26日,上海市知識青年支援外地工作組辦公室發布《關于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所屬單位和新疆農墾廳招收技術員工的安排意見》。該意見指出,新疆兵團所屬單位在上海招收2萬名青年后,需要相應地充實一部分基建、文衛、飲食服務等技術業務人員;與此同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下簡稱“自治區”)農墾廳也需要招收一批高中畢業生培養測量、財會人員和機械技工,合計需500余人。對此,上海市知識青年支援外地工作組要求文教衛生、紡織、商業等部門做好相應的人員支援,五金機械等技術人員則由有關區、縣負責支持。此處已經明確指出,動員這批技術人員支援新疆就是為配合做好青年的安置工作。確實,新疆的各級領導也迫切希望上海能提供相應的人才、技術支援。

1963年11月,上海市勞動局局長王克在新疆考察,當時新疆兵團上下都向王克等人提出,請王克等人回滬后向上海市委反映,給新疆兵團提供一些急缺的技術人員。1964年2月7日,農一師師長李華仙為此專門給上海市勞動局寫信,一方面確定當年新疆兵團將接收3萬余名上海青年,另一方面則重點談了1963年底上海市勞動局一行在農一師議定1964年上海為農一師配備一些技術工人、干部一事,其中,包括建筑工人、服務人員等共計1000余名。3月7日,上海市勞動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單位做好長期支援新疆兵團的準備,抽調一部分符合要求的在職工人或專業學校學生到新疆兵團。接到通知后,各單位積極準備,為新疆兵團提供了相應的人才支援。其中,上海市高教局決定從中等農業學校、中等音樂學校等抽調10名畢業生奔赴新疆,此外,還準備為新疆培訓40余名醫務工作者。其他技術工人的支援也得到了很好的安排。截至6月底,川沙縣先后共完成兩批支援任務,共計技工465名,為計劃人數的103.33%。

其實,這些支援任務本就是上海青年支援新疆計劃中的一部分,并隨著上海青年支援新疆的開展而不斷完善。在1964年3月上海支援新疆兵團的3.5萬人計劃中,就已經包括了需要上海動員的0.7萬名技術工人。此后,新疆兵團又給上海發電報,要求上海支援1900名教師。盡管新疆兵團所要求的一些科目教師上海不能解決,但上海仍予以答應,設法從高中生中選拔培養。因此,上海支援新疆的任務既是計劃之內,但同時又在不斷調整。此外,如李華仙的信中所提出的支援任務一樣,新疆各方也在不斷提出新的支援要求。當然,新疆的這些要求多是圍繞上海青年展開,其中不少援助也確實改善了上海青年的生產生活。例如,1964年6月,上海市高教局、教育局應自治區教育廳要求,確定讓上海市高等學校幫助新疆發展函授教育。對此,新疆兵團也表示將積極配合做好工作,并計劃招收5000名函授學生,其中,蠶桑、農業電氣、會計、文學、數學、英語等專業都向上海青年開放。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上海輸出技術人員納入青年的總編制內,并提供了相應的安置經費,但青年進疆后基本享受供給制,這是在安置經費內;而技術人員則很快被安置到相應崗位,實行工資制。另外,青年在上海多為難以安置的社會青年,技術人員雖也有精簡回鄉的,但還有一些是在崗在編的。總之,相較之下,技術人員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創造更多財富,這顯然是對經費不足的很好補充。

(二)物力支援

雖然安置經費涵蓋了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但因新疆物資短缺,必然會影響相關產品的供應。當上海青年剛到新疆便發現新疆的物資和花色品種太少,價格太貴。這顯然不利于上海青年在新疆的鞏固。對此,當上海青年到新疆后不久,新疆兵團的各安置單位便提出要求上海提供相應的物資幫助。1963年11月21日,新疆兵團負責物資供應的陳明池給當時赴新疆考察的王克等人寫信,請求上海干部回滬后與領導商議,在此后兩年內每年設法支援新疆兵團三四千萬元的商品。為緩解新疆兵團的物資供應壓力,新疆和上海在后來動員青年進疆時明確提出要多帶衣服、日用品等物資。1964年5月,新疆兵團上海工作組在做上海青年出發前的準備工作時,便要求青年準備好個人的行裝,凡是自己原有的單衣、夾衣、棉衣、襯衣、毛線衣、棉被、毯子、蚊帳、雨鞋、襪、帽等都可以帶去,另外,牙刷、牙膏、肥皂、毛巾、面盆、漱口杯、碗筷等都應一并帶上。此外,上海也要求工人家庭所在的企業為進疆青年提供相應的支持。為此,1966年4月,上海市委精簡小組辦公室還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相應的企業對工人家庭子女赴疆提供相應的補助。

除必要的產品支援外,上海等內地城市知青輸出地提供更多的還是相關的工廠及其設備,也就是物資技術支援,這也類似于今天所言的“造血”輸出。1964年1月,新疆兵團副政委張仲瀚在與天津市赴疆護送工作組談話時,他便讓天津為新疆兵團搬遷一些在天津原料不足、勞動效率低、新疆有原料的工廠。新疆兵團安置大量上海青年,故上海提供了更多的物資援助。這些項目在1965年上海赴疆慰問團的慰問過程中逐漸浮現出來。據時任上海團市委書記的張浩波回憶:“1965年他們到新疆去慰問,發現南北疆差別很大。北疆的生活條件還可以,但南疆的條件比較艱苦,尤其是農一師特別困難,一方面因為上海青年去得特別多,一下子4萬人涌入,吃飯都成問題,更重要的是沒有工業。因此他們向新疆兵團提出提供一些支援,讓他們辦工業。”

1965年11月6日,上海赴疆慰問團團長宋日昌(上海市副市長)在向新疆兵團司令部匯報慰問工作的情況時直接提出“兵團要上海支援什么”。不過,此時兵團司令部并未考慮清楚究竟需要哪些具體項目,所以張仲瀚提出要對各師的要求進行整理,此后再向上海提要求,但張仲瀚主要是要技術和人才支援。在向兵團司令部匯報的同一天,自治區書記處書記祁果也同宋日昌舉行了會談。祁果說:“今后,新疆要求上海支援的原則是,勞動力的支援與技術力量的支援相結合。除已經決定上海今后每年支援新疆兵團3萬名青年外,在地方上的工廠、企業也可安置一些人(當前急需技術力量)。要求上海多支援一些工業設備,主要包括化肥、發電、閥門、軋鋼、軸承、紡織等設備。還可以搬遷一些工廠,在科研技術方面提供支援”,“過去新疆曾支援上海一些工業原料(如細羊毛、棉花等),今后上海要什么,只要我們辦得到的,我們就支援什么”。值得注意的是,新疆兵團和自治區所提出的支援并不完全一樣,而且,自治區也主動向上海提供幫助。這也牽涉后來支援項目的進一步分配。

1966年3月4日一早,祁果等一行12人抵達上海,一方面要在上海參觀學習,另一方面則向上海尋求支援。祁果要求上海答應三個請求:第一,幫助其了解上海工業建設發展中的指導思想,如何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上去?第二,要求支援一些工廠搬遷到新疆去;第三,支援一些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派一些專家去指導。4月17日,新疆兵團工交部也向上海提交了一份題為《關于上海遷廠問題的建議》,要求上海為新疆兵團提供鋼鐵、機械制造、農田水利、化肥、農藥、紡織等項目18個。對此,5月7日,上海市經濟計劃委員會表示最好把自治區和兵團提出的項目并起來考慮,便于統籌安排。對于新疆兵團提出的支援項目,上海安排了紡織紗錠、布機、針織設備、印花設備、粗紡廠等18個項目,其中有10個是上海明確回復無法支援的項目。當然,這還是跟其需求量太大有直接關系。其實,上海還是盡力滿足新疆兵團的需求,并將自治區的一些項目調劑到新疆兵團。在給新疆的5萬錠棉紡紗錠中,3萬給自治區,2萬給兵團,同時還給兵團襪子廠、針織內衣廠各1個(年用紗量約4000件)。1966年6月7日,新疆兵團司令部提交給農墾部的報告顯示,上海當時已經同意無償搬遷1萬錠紡紗設備及相應布機給兵團,以支援新疆兵團工業建設。與此同時,自治區也加速辦理上海支援項目。13日,自治區經委副主任段尚志到上海來辦理支援工作。15日,段尚志與上海方面談定,新疆已準備好支援上海生鐵0.2萬噸、煤炭3萬噸,運費由新疆負擔,要上海派人到新疆辦理具體調運手續。此外,自治區還打算由上海支援技術人員0.3萬人,同時也要電爐設備、軋鋼設備、內衣針織廠、染紗廠等。 7月13日,段尚志與上海市經濟計劃委員會一行簽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上海市關于支援新疆工業建設有關項目的紀要》。該紀要對上海支援自治區的工業項目作了具體規定,主要包括軋鋼、電爐、紡織等項目。 30日,自治區又與上海簽訂補充紀要,要求上海協助自治區在烏魯木齊籌建一所可容納360人就讀的半工半讀技工學校,要求上海在此后兩年內為學校配備40~45人的教職員工,同時,還要上海提供相關機床75臺。由此不難發現,自治區、新疆兵團在針對上海支援問題上所存在的競合關系。

一方面,雖然新疆安置上海青年本質上也是上海人力支援新疆,但技術人員則更突出了“可用性”,能在更短的時間內緩解新疆所面臨的困難。另一方面,物力支援雖緊緊圍繞上海青年展開,但又突破了上海青年本身,與自治區、新疆兵團謀求當地現代化建設有直接關系。也正因此,故當上海向新疆提供物力支援時,新疆也主動提出給上海以物資支持。顯然,這又突破了簡單的青年安置問題,走向更加全面的經濟往來。

三、全面援助:上海青年赴疆后的持續支援

由于“文革”爆發,1966年10月,上海便不再動員青年前往新疆。此后,上海知青上山下鄉的方向也發生大的轉變,不再有大批青年前往新疆,因此,對新疆的相關支援也逐漸回落。但上海青年的鞏固工作同樣重要,這一點在知青安置經費的制定時便已有考慮。即便新疆不再繼續安置上海青年,上海對其的相關支持仍在繼續。

(一)原議定項目的持續進行

1966年8月15日,國家計委批復同意由上海搬遷5萬紗錠及布機等到新疆。17日,上海市計委給上海市紡織工業局轉發國家計委的復函,通知上海市紡織工業局立即與新疆協議辦理搬遷手續,從上海搬遷5萬紗錠及布機和內衣、襪子廠各1個(年用紗量共約4000件)到新疆(其中自治區3萬、兵團2萬),遷建費用由自治區和新疆兵團自籌解決。然而,由于“文革”深入發展,進而影響到這些支援項目的搬遷。1967年4月11日,自治區計委給上海市計委發電報,表示自治區不從上海搬遷3萬錠棉紡廠。對此,15日,上海市計委復電同意自治區的決定。此外,針對新疆兵團搬遷2萬錠棉紡廠一事,上海市計委也在電報中予以打探,希望新疆兵團能迅速與上海聯系,以便上海市計委做出安排。事實上,新疆兵團沒有聯系上海市計委,而這些搬遷項目也未就此打住。

1968年6月,上海開始重新清理1966年3月與自治區黨委所議定的各類支援項目。截至當時,10個項目中只落實了2個項目,不過,其他未落實的項目中已有一些項目可繼續支援。如第5項高爐配件已經交貨,第6項關于擴建新疆昌吉機電廠的70多臺專用設備中已有35臺正在加工(有的已經交貨),由上海代訓的560名學徒中剩余的200余名也正在動員。然而,新疆對一些支援項目仍不愿意接受。對此,上海表示待自治區革委會成立后,再進一步與其溝通,商議繼續支援內容。其中的200余名學徒問題,因關系到當時動員外地倒流回滬人員返回外地,因此上海市工交組對此十分重視,希望新疆機械工業局能按照中央精神,讓這批人員早日赴疆。

隨著自治區革委會的建立,一些原議定的項目很快被重提。1968年8月,自治區革委會生產指揮組派機械局軍代表到滬聯系,要求上海繼續貫徹執行1966年8月新疆與上海商定的由上海幫助籌建1所半工半讀學校一事。原來雙方議定:80~90名教職工中各負責一半,75臺設備由上海市勞動局支援46臺,其余由新疆向國家申請分配;相關技術圖紙、資料、制造產品所需工藝裝備等也由上海市勞動局盡力給予支援。但到此時,除有行政領導1人已赴任外,其余的人員、設備上海都表示無法繼續支援,因此表示不同意執行原協議。一方面,由于“文革”爆發,有些項目上海確實無法支援;另一方面,對于可以繼續支援的項目,上海也積極主動配合新疆做好繼續支援工作。1968年7月、9月,針對上海支援昌吉電機廠一事,新疆先后兩次聯系上海市工交組等部門,稱昌吉電機廠擴建已經完成,要求上海繼續提供相關設備。對此,上海市工交組要求機電一局繼續落實相關支援項目。10月11日,上海市工交組最終確定繼續為自治區昌吉電機廠提供相關設備、人員,以幫助該廠擴建后的發展。上海市工交組之所以在1968年10月11日最終敲定支援的項目,是因為在此前幾天,10月2日,上海市協作組上報了《關于處理1966年上海市支援新疆工業建設未完項目的請示》,要求對上海支援新疆的10個項目做最終清理。而早在當年6月,新疆軍區生產辦公室也專門給上海發函,詢問是否繼續執行相關支援項目。對此,上海市負責這些項目的單位商議確定,已經基本落實的4個支援項目要繼續完成,其他6項中有5項上海可以繼續支援(包括變壓器、標準件設備、棉紡紗錠、技工學校等)。顯然,上海還是對新疆的支援項目予以了最大可能的支持。

(二)知青上山下鄉運動與上海支援新疆

隨著全國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深入開展,上海知青大批輸送到東北、云南、江西等地,上海的支援方向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不過,隨著1973年“李慶霖上書事件”的發生,中央對全國知青上山下鄉工作進行調整,并向全國各地派出學習慰問團。對此,上海也向新疆派出了學習慰問團,先后在新疆學習慰問了1年左右。這些慰問團成員也給新疆帶去了一些物資,但較之1965年的慰問團則要少很多。1974年3月上海市赴疆學習慰問團帶有3個電影放映小組赴疆,帶去了16毫米電影放映機6臺、發電機3臺、《海港》等影片拷貝15個,共值3萬余元。新疆兵團認為這種放映機輕便、靈活,非常適合邊防地區使用,要求慰問團結束在新疆的學習慰問工作后,將這些放映設備及影片全部留給兵團。對此,上海同意將這批電影放映設備全部贈送給新疆兵團,以改善上海支邊青年的文化生活。5月23日,上海市赴新疆學習慰問團給上海市革委會知青上山下鄉辦公室發函稱:新疆兵團缺少化肥,影響糧食生產,要求上海支援幾套化肥設備;農二師領導還要求上海供應幾輛大中型客車,方便青年探親。對此,上海市革委會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辦公室讓新疆計委與上海市工交組聯系,協商進一步解決的辦法。

此外,上海還為新疆提供了其他與知青上山下鄉相關的支援,以幫助新疆開展相應工作。1976年5月,在全國知青辦主任會議期間,自治區知青辦主任阿比提請求上海市知青辦支援相關設備,以便自治區知青辦開辦小型印刷廠,做好上山下鄉的宣傳工作。事后,新疆知青辦派專人赴上海具體商談相應支援設備,包括對開機2臺、四開機1臺、八開元盤1臺、鑄字機2臺、打樣機1臺等。對此,上海市知青辦考慮到上海在新疆的下鄉青年較多,而此前新疆向上海提出支援的要求不多,因此,上海市知青辦請求上海市工交組盡量予以支持。誠如上海市知青辦所言,新疆向上海所提出支援的要求不多。此處所指的不多主要是指自1968年12月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到1976年期間,新疆向上海要的支援不多。之所以如此,與這一時段再無大規模上海青年進疆有直接關系。不過,考察此時上海為新疆提供支援可從兩方面觀之:一方面,上海所提供的援助與上海青年密切相關,但又不限于上海青年,諸如前述電影放映設備、中型客車,但也有與新疆兵團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化肥設備,故其援助內容雖少,但似乎更全面。另一方面,隨著上海青年日益融入新疆當地社會,其作為新疆各族人民之一員,與其相關的全面援助也是對新疆的全面援助,這在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結束后更是如此。

隨著知青上山下鄉運動進入尾聲,尤其是大規模知青回城,要求上海為返滬的新疆上海知青提供返疆路費,同時也為新疆提供相應的物資、設備支援,以進一步將上海知青穩定在新疆。對此,為解決返滬支疆上海青年的回疆路費問題,1979年6月21日,上海市勞動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區解決當時返滬要頂替父母就業的支疆上海青年返疆路費。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改善繼續留在新疆的上海青年生產生活環境,上海再次提供了相應的支援。

1980年初,上海市經委派出工作組赴新疆展開為期兩周的工業調查,重點參觀、了解了部分機械、紡織、一輕、二輕、企業一共54個,同時還拜訪了主管單位,交換了上海技術支援項目,并初步確定新疆赴滬學習人數431人,由上海派赴技術支援71人。此外,工作組還了解了新疆的部分資源,如啤酒花、羊毛、皮革、寶石等,以探討進一步利用資源及新疆與上海協作的可能性。針對返城最激烈的阿克蘇,上海還專門提供了相應的支援。經過反復商議,1980年10月9日,上海市計委提交《關于幫助新疆阿克蘇地區建設棉紡織廠的請示報告》。報告提出上海要幫助阿克蘇建設一個3萬錠的棉紡織廠,其投資約2500萬元,所需資金主要由上海市建設銀行貸款解決。為改善新疆上海青年的交通條件,1981年11月4日,上海市政府同意向新疆支援卡車15輛、轎車2輛、吉普車4輛。此外,上海市政府還同意為新疆提供10噸角鐵鋼材,以緩解部分團場學校學生課桌椅缺少、用土坯代用的困難。1982—1984年,上海市廣播事業局和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幫助農一師建立了電視臺,改變該區無電視臺的狀況。

為解決上海青年的遺留問題,1986年上海又派出以副市長謝麗娟為團長的慰問團,在改善上海知青生活的同時也幫助新疆實現更好的發展。同年9月5—7日,上海青年廠長(經理)“東西互助洽談團”在上海團市委副書記張國民帶領下,到新疆兵團展開經濟互助洽談,與相關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幫助新疆兵團發展。此后,上海與新疆仍不斷往來,而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支疆的上海青年及其相關問題。其實,隨著改革開放后上海青年在新疆的各條戰線不斷付出、不斷成長,他們也不斷為新疆與上海的交往做了相應的努力,為新疆的工農業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因此,從更長的視野來看,無論是新疆安置上海青年,還是上海為新疆持續提供援助,這本身既是處理城市人口過剩問題辦法,但又涉及當代中國的區域經濟關系,是一項牽涉面頗廣的工作,隨著歷史進程推進而不斷發展演變。

四、余論

無論如何,在安置經費之外確實源源不斷地形成了知青輸出地向接收地提供支援的情況。這種支援是一種非正式但又較為普遍的現象,因此可視為安置經費的補充。因此,在本文開篇提及1962—1979年共計花銷知青安置經費150億元僅僅是計劃內的開支,而不包括這些補充開支。

1978年9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紀登奎、陳永貴召集國家勞動總局、國務院知青辦、團中央等有關部門負責人,討論知青辦起草的《關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問題的匯報提綱》。李先念說:“前提是上山下鄉,但老辦法不行了,做法要改變,不然,‘四不滿意’(引注:指國家、農村、家長和知青本人),國家每年還要花20個億。”從李先念的談話中也可以發現,為做好知青相關工作,國家的花銷并不止計劃內的開支。這也說明,補充經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其目的仍在于國家要做好知青的動員、安置、鞏固等各項工作。不過,隨著補充經費的出現,知青輸出地和接收地、城市和農村、工業和農業之間的聯系也更為密切,一種特殊的區域、城鄉關系不斷強化。

隨著知青輸出地對接收地持續提供支援,一方面是特殊的城鄉經濟關系形成,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特殊的區域經濟關系。就上海為新疆源源不斷提供支援來看,盡管工作的中心圍繞知青來展開,但其提供的經濟援助卻是在兩地甚至多地之間進行。而且,這些援助到來之后,既用于青年的安置、鞏固,也用于當地的工農業建設。在新疆兵團內部,因為受到其長期以來對工農業建設規劃以及歷史等因素的諸多影響,所以,當其接到上海的各項支援時,也并非完全照顧到上海青年的分布。1966年11月22日,新疆兵團司令部下發通知,決定將當時從上海搬遷的2萬紗錠設在農二師、農五師、農四師,而不是在安置上海青年最多的農一師。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兵團司令部綜合歷史、現實的工業因素,考慮到兵團整體工業的發展。這也表明,隨著這些支援來到,知青接收地又進行了資源再分配,在知青接收地內部又形成了層級的經濟關系。這一點在新疆(新疆兵團)和上海以及其他相關省市關于知青安置補充經費的討論過程中也不難發現。顯然,自治區、新疆兵團和上海等內地省市之間圍繞著知青的接收、安置存在著不是十分明顯的競合關系,但這種關系主要還是一種互補、良性的關系。

總體來看,知青安置補充經費并非一項正式的政策,其隨著知青上山下鄉、大的政治環境而變化;與知青安置經費一道保障著知青安置工作的持續進行,是知青上山下鄉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隨著知青安置工作的完成,往往又延伸出知青的鞏固問題,使得“經費”無法終結,從而形成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特有的經濟往來關系。

[易海濤,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當代中國史研究》編輯]

(責任編輯:周曉輝)

From Supplementary Funds to Comprehensive Assistance: Further Study of the

Economic Issues of the Shanghai Youth placed to Xinjiang

Yi Haitao

Abstract: From 1963 to 1966, nearly 100,000 shanghai youth were placed to xinjiang. Funding wa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resettlement work. Although relatively complete funding had been established from the central to loca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funding still persist due to the wide range of resettlement. Therefore, when Xinjiang resettled the shanghai youth, shanghai provided certain technical and material assistance to Xinjiang. At this time, it was during the resettlement period, so this kind of assistance was more liked a supplement to funds, so it could be considered as supplementary funds. Afterwards, Shanghai continued to provide continuous assistance to Xinjiang, with a wider range and richer content of assistance. Shanghai and xinjiang formed a speci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egions about aid and youth. Whether it was supplementary funding or comprehensive assistance, they were all aimed at ensuring the smooth progress of youth resettlement work, which was commonly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ed youth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and was a flexible component of planned finance.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 this was actually an important origin of counterpart assistance work and an important portrayal of contemporary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Key words: the educated youth; the funds of resettlement; shanghai;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激情综合|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国产午夜看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网|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午夜a视频|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婷婷亚洲视频| 国产jizzjizz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一区网站|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h网址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日韩在线中文|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日本91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亚洲视频二| 制服无码网站| 福利视频一区|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91线观看|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日韩专区欧美|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福利一区在线| 精品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午夜精品影院|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欧美第二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91激情视频|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天堂2020| 婷婷丁香色|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97se综合|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成人中文在线|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