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步入新常態。經濟新常態既為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對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財政稅收管理是事業單位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在事業單位內部治理以及高效履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討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以進一步提升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水平。
一、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財稅管理環境不佳
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離不開良好的內部環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等規范性文件的出臺,為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健全內控機制提供了可靠的指引。然而在實踐中,不少事業單位面臨著內部控制不足的問題。一些事業單位尚未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設置專門的內控機構,這不利于內部控制的整體推進與協調開展。同時,部分事業單位也未能構建契合財稅管理的內控框架,致使財稅管理中的問題,如信息溝通等,得不到妥善解決。
(二)預算管理水平不高
預算管理是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的基礎性內容。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不少事業單位面臨著預算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首先,從管理理念的角度而言,全面預算管理理念的推行效果不理想,部分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理念陳舊、落后;從預算編制的角度而言,受陳舊管理理念的影響,一些事業單位預算編制質量偏低,難以有效發揮預算編制的作用;從預算執行的角度而言,超預算支出現象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且預算管理績效考核流于形式,降低了預算執行的剛性。
(三)稅收管理質量偏低
稅收管理是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的重要領域,也是其財政稅收管理中的問題高發領域。首先,事業單位,特別是二類事業單位屬于獨立核算、經營的主體,適用企業所得稅。但部分事業單位缺乏依法納稅意識,增加了單位的稅務風險;其次,票據是事業單位經營活動的真實憑證,也是事業單位納稅的依據,部分事業單位存在票據管理不善問題,因此影響了稅務管理成效;最后,部分事業單位在非稅收管理,如行政性收費、罰款等的管理中,也存在截留、私用等問題。
(四)財稅監督機制欠缺
監督機制是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深入開展的保障性機制,能夠有效防范財政稅收管理中的風險,提升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水平。然而,不少事業單位存在監督機制不完善甚至監督機制缺失的問題。首先,從內部監督角度而言,內部審計沒有有效發揮其作用,內部審計部門存在獨立性差、審計流程不合理等問題。從外部監督角度而言,部分事業單位缺乏接受群眾監督的意識,沒有有效公開財稅信息,因此導致財政稅收管理透明度不足。
(五)信息技術應用不足
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事業單位加強財政稅收管理提供了巨大的技術支持。但在實踐中,不少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信息技術應用不足。一方面,部分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水平偏低,財稅工作仍以線下工作為主,票據等資源的數字化以及集成化平臺建設存在滯后性;另一方面,部分事業單位尚未充分認識到大數據技術等新型信息技術的價值,因此難以發揮新型技術在財政稅收管理中的增值作用。
(六)管理主體素質不高
管理主體的素質,對財政稅收管理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前,不少事業單位存在財稅管理主體素質不高的問題。缺乏嚴格的準入機制是管理主體素質不高的重要因素。一些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審計等崗位人才的招用中,未能結合經濟新常態的特點以及事業單位財稅工作的實際情況,嚴格選擇人才,從源頭上降低了人才的質量。同時,部分事業單位人才培訓機制、考核機制的建設也存在滯后性。
二、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優化策略
(一)加強內部控制,優化財稅管理環境
良好的內部環境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有效開展的先決條件。因此,事業單位要加強內部控制,著力優化財政稅收管理環境。
首先,健全內控機構。在事業單位內部設立內控委員會,由內控委員會統籌負責單位內部控制工作,重點做好財政稅收的內部控制。
其次,完善內控框架。圍繞COSO內部控制協議,從內控環境、控制活動、風險管理、信息溝通、內控監督五個維度完善單位內控框架,從而更好地發揮內部控制在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中的保障作用。
(二)優化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針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預算管理中的問題,事業單位要從以下三點優化預算管理,從而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首先,轉變預算管理理念。經濟新常態的到來,對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預算管理理念已經難以滿足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需求。因此,事業單位要樹立全面預算管理理念。充分發揮其在事業單位內部各部門財務及非財務資源分配、考核、控制中的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預算管理漏洞,以全面預算管理加強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的基礎。
其次,創新預算編制方式。轉變預算編制僅由財務部門負責的模式,將各部門均納入預算編制中。結合事業單位的類型、職能,加強預算編制前的交流、討論工作,以確保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同時,在預算執行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修改預算。
最后,強化預算執行。要嚴格按照預算編制確定單位支出,盡可能減少預算外支出。對已經發生的預算外支出行為,要分析其原因,從而為后續預算編制積累經驗。此外,績效考核是強化預算執行的重要手段。事業單位要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理念,加強預算管理績效考核,以強化預算執行的剛性。
(三)提高納稅意識,提升稅收管理質量
首先,提高納稅意識。無論一類事業單位,還是二類事業單位,均為納稅主體。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事業單位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事業單位的稅種還包括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因此事業單位要提高納稅意識,根據自身收入情況確定應繳納的稅種、稅率,并加強納稅宣教工作,從而在單位內部形成依法納稅的良好氛圍。
其次,加強票據管理。票據是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的依據,票據管理水平對事業單位稅收管理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票據管理,以真實、規范、連續、完整為基本要求,健全票據管理機制。同時加強票據在稅收管理中的應用,從而規范納稅行為,避免出現因管理不到位而導致的偷稅、漏稅問題。
最后,做好非稅收管理。事業單位的收入較為多元,特別是財政差額供給的二類事業單位,除財政撥款外,還有大量其他收入。其中,存在部分非稅收繳納范圍之內的收益。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擁有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要將收繳的罰款足額上交,不得截留。因此此類收入雖不屬于稅收范圍,但也要嚴格管理,從而規避截留、私用等問題。
(四)注重風險防范,健全財稅監督機制
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中存在著大量的風險,如資金使用不合規風險、偷稅風險等。經濟新常態的到來,使得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中的風險更為多樣化。因此,事業單位要注重風險防范,健全財稅監督機制。
首先,夯實內部審計。一方面,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賦予其更大的權限。要求內部審計部門圍繞合法性、合規性、真實性、全面性等,開展財稅審計;另一方面,推動審計工作從事后審計向事前審計、事中審計拓展,構建全流程的財政稅收管理審計機制,以強化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其次,強化上級機關監督。除內部審計外,事業單位也要接受外部監督,特別是上級機關,如財政部門、稅務部門的監督。以稅收監督為例,稅務機關要履行好自身的職責,嚴格審查事業單位的稅收類型、流程以及數據,及時發現事業單位稅收管理中的問題,并出具整改通知,從而助力事業單位優化稅收管理。
最后,做好信息披露,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群眾監督是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外部監督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國民主政治的生動體現。事業單位要定期向外部披露財稅信息,從而提高財政稅收管理的公開性、透明性。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更應執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積極回應群眾關注的問題。
(五)加強信息技術運用,推進管理模式變革
首先,提高單位數字化水平。在信息時代,由“0,1”構成的數字代碼成為信息的重要載體,各種類型的財稅數據,則是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的主要資源。因此,事業單位要加強數字化建設,借助錄入、掃描、拍照、攝像等方式,將財稅數據轉化為數字格式,從而為財稅數據的統一處理與應用奠定基礎。
其次,構建集成化的財稅管理平臺。集成化的財稅管理平臺,不僅可以有效破解事業單位內部的“數據孤島”現象,同時也能提高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效率和質量。事業單位要圍繞其財政稅收管理的特點,委托專業的軟件開發公司,打造集成化的財稅管理平臺,通過功能模塊的優化設置助力財政稅收管理的深入開展。
最后,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事業單位要加強以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財政稅收管理中的應用。比如,依托大數據技術強大的數據搜集、處理能力,充分發掘財稅數據的價值,從而強化財政稅收管理在單位決策等方面的作用,凸顯財政稅收管理的增值性。
(六)實施人才戰略,提升管理主體素質
首先,嚴格準入機制。在財稅人員的聘用中,要結合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的內容、特點以及經濟新常態的要求,明確人員聘用標準,如學歷要求、專業要求、從業年限、資格證書等。同時,綜合發揮好筆試、面試、試用期考察等多種方式的人才篩選作用,從源頭上保障管理主體的素質。
其次,完善培訓機制。當前,單一素質型人才已難以滿足事業單位財政稅收管理的需求。因此事業單位要從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完善培訓機制。一方面,建立事業單位財政稅收人員崗位素質模型,圍繞財稅理論知識、財稅實務技能、信息素養、法律政策素養、團隊合作意識等,編制培訓方案;另一方面,通過跨單位人才交流、與高校合作等方式,豐富人才培訓路徑。
最后,健全考核機制。將績效考核作為人才戰略實施的重點。立足管理主體的崗位職責,設計考核指標。同時依托科學的考核流程、方法,精準反饋管理主體的履職情況,并加強考核結果的應用。對考核表現優異的人才,予以物質、精神上的獎勵,從而在管理主體內部形成良好的激勵效應。
結語:
綜上所述,順應經濟新常態,加強財政稅收管理,既是事業單位自身發展的要求,也是切實履行事業單位職責,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因此,事業單位要重視其財政稅收管理中的問題,從加強內部控制、優化預算管理、提高納稅意識、注重風險防范、加強信息技術運用、實施人才戰略等六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從而提高其財政稅收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