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在為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作序時強調“道不可坐論,理不能空談”,要求各級干部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沒有捷徑可走,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奮發有為,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推動事業發展的生動實踐。否則,理想再豐滿,藍圖再美好,也只會是“空中樓閣”。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是一種哲學思想,本質上是要達成認識和實踐的統一。從“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到“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我們黨始終強調知行結合,反對坐而論道。
西漢哲學家揚雄在《法言》中談道: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之,又其次也;咸無焉,為眾人。揚雄認為,讀書學習之后的成效,可分為四等,最上等是在讀書學習之后,能見諸行動,“讀而能行為之上”。
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A3G5E0vA1pRwp/kLM+enPg==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而不是死記硬背書上的詞句。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同志正是立足于中國革命現實,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緊密結合,提出和發展了“思想建黨”“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建黨建軍思想,在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成功實踐。
在知與行的關系中,知是基礎和前提,行是重點和關鍵。討論、思辨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味空談而不付諸實踐行動,就失去了討論的目的。對于今天的廣大黨員干部來說,堅持知行合一,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最重要的就是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現實中,有的黨員干部學歸學、做歸做,不善于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實際本領;有的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唱功”比“做功”好,談起來頭頭是道,一旦去落實就一籌莫展……這些現象皆為“務虛”,都是學用脫節、空對空的表現,如不糾正,勢必影響求真務實之風,妨礙政策的落實落地。
(摘編自《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