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寵物成為一些年輕人緩解壓力、獲得情感支持的重要伙伴,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養寵,拉動了“它經濟”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新注冊94.5萬家寵物行業相關企業;2023年我國城鎮寵物消費市場規模達2793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躍升至3613億元。
隨著萌寵產業快速發展以及消費理念升級,“它經濟”正呈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精心挑選狗糧,用心搭配玩具,偶爾為愛犬“美容”,定期給愛犬洗澡。家住北京豐臺區的許文茜對待自己的寵物十分細心,用她的話說,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許文茜每天上班前都要遛狗,之后給狗擦臉、刷牙、梳毛、按摩,下班回來后再陪狗狗在小區里轉兩圈。遇到小區里的“小伙伴”,還要讓小狗們“社交”,狗主人們則會交流經驗,分享心得。
與許文茜一樣,河南鄭州的孫琳對飼養愛寵也很用心,舍得在自己的貓身上花錢。“貓糧、零食、營養品很多都是進口的,玩具和生活用品也都是大品牌的。平時的健康問題也馬虎不得,還要定期體檢。每月在它身上得花1000多塊錢。”孫琳說。
如今,寵物消費在一些年輕人中較為流行,隨著寵物行業發展逐漸成熟,寵物消費類型也在不斷細分。
近日,江蘇南京首家雙向寵物友好商場景楓中心迎來8周年慶,并正式升級為全國首家“寵物更友好商場”。
在商場內部,一些狗主人用牽引繩拉著小狗漫步,也有顧客推滿滿一車的寵物遛圈。在位于商場一樓的客戶滿意中心旁邊,同步設置了寵物滿意中心,里面不僅有寵物推車、寵物飲用水,還準備了一次性尿墊、除便袋、除味劑等。商場的公眾號和寵物社群會定期分享信息,組織寵物社交聚會活動。
近幾年,除了寵物店和商場,一些帶有寵物友好標識的餐廳、咖啡廳、酒店越發受到寵物主人的青睞。
“門店由餐館和寵物用品店兩部分組成,店里免費提供推車,文創、各類寵物玩具、服飾和零食都有。這是本地和周邊地區寵物主人們喜歡的好去處,來這里的基本都是年輕人。”在南京建鄴區某商場內,寵物主人陳璐介紹自己常光顧的寵物友好餐廳。
伴隨我國人口結構變化,“獨居青年”“空巢老人”群體增多,寵物陪伴需求日益上漲,該群體逐漸成為寵物經濟的消費主力。《2023—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寵物犬數量達到5175萬只,寵物貓達到6980萬只,犬貓數量實現“雙升”。其中,90后、00后寵物主占比達56.7%,成為寵物市場的主力軍。
年輕寵物主的崛起,不僅為寵物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帶來了消費觀念和養寵方式的轉變。
“現在的消費者不再單單把寵物當成一種動物,而是把它們當成家庭的一員。這種觀念的轉變讓寵物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寵物是主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北京豐臺某寵物店負責人孟繁偉說。
消費者愿意為寵物投入更多的錢和精力,為它們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和護理。隨著年輕人消費觀念和養寵方式的轉變,寵物產品產業快速發展。
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美容、寵物醫院等新興產業應運而生,它們在各自領域內不斷創新,為寵物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活體驗。
智能寵物喂食器、智能寵物玩具等高科技產品也層出不窮,極大地提升了寵物們的生活品質,給寵物主人們帶來了更加便捷、舒適的養寵體驗。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寵物相關企業數量在過去10年呈現迅猛增長態勢。2022年上半年,新增寵物相關企業數量高達45.5萬家,同比增長39.0%。過去10年,寵物相關企業的注冊量逐年攀升,增速逐年加快。2023年前三季度,多家寵物行業上市公司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

面對寵物經濟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內多地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地區產業。
今年4月7日,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舉辦支持寵物經濟集聚發展措施推介會,現場發布《羅湖區支持寵物經濟集聚發展若干措施》。當地從多個方面扶持寵物經濟發展,包括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醫藥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寵物展示、培訓、育種、交易等。
據了解,羅湖區將以中國獸醫協會五星級動物醫院為標準,推動建設一所大型寵物診療中心醫院,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培養更多優秀的寵物醫療人才,為行業的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為將寵物經濟發展理念融入轄區公園建設,目前羅湖區已經在翠湖文體公園建成了約300平方米的寵物樂園。
在安徽合肥,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寵物保有量約30萬只,每年增幅10%以上。合肥寵物醫院200多家,數量居全國前20位。合肥市將寵物產業作為新興特色服務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百億級寵物產業園,推動寵物經濟上下游全產業鏈發展。
近年來,國內不少城市立足優勢涉足寵物產業,形成了產業集群。天津擁有瑞派、朗諾、瑞普等一批頭部企業,寵物產業領跑全國;上海奉賢制定發展規劃,推動“愛寵經濟+制造、+營銷、+旅游、+服務”四大工程;江西贛州則把寵物健康產業納入全市重點產業鏈,立志建設中國寵物之都。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它經濟”產業鏈延伸,技術創新不斷深入,以及消費者需求持續升級,寵物經濟發展空間將進一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