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短視頻傳播以其參與門檻低,視覺沖擊力強,貼近性強,播放時間短,內容廣泛,沉浸式瀏覽等特征深受社會公眾的喜愛,更具優勢的互動性和營銷模式滿足了傳播者和受眾的需求。在短視頻傳播體量井噴式發展的同時,公眾的視覺媒介素養也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為更好地促進短視頻的發展,公眾需要從視頻意識、視頻知識、視頻技能、視頻倫理等四個方面不斷提升視覺媒介素養。當然,政府部門、主流媒體、短視頻平臺、公眾形成合力,公眾視覺媒介素養提升之路就更順暢。
【關鍵詞】短視頻傳播;公眾;視覺媒介素養
近年來,短視頻用戶規模快速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為10.44億人,占網民整體的96.8%。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10.26億人,占網民整體的95.2%。[1]快手、抖音、嗶哩嗶哩等傳播平臺迅速發展,我國進入全民短視頻時代。媒介素養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是指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的能力。新媒體的交互性、共享性、海量性、復雜性等特征,對傳播鏈上每個參與者的媒介素養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一、短視頻傳播與公眾視覺媒介素養
短視頻作為繼聲音、文本、圖片之后,融合信息傳播諸多元素的綜合性視覺傳播媒介,它的出現使得視頻傳播成為現代媒介融合傳播的典范及主流樣式。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模式,業務主管部門、從業者及學界依據短視頻傳播中所呈現出的基本特征,作了一些描述性的定義,也得到社會公眾的普遍認可。短視頻傳播更加強調構建受眾生態,把受眾變成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打破了傳統媒介發布式的傳播模式。傳播鏈上每個參與者都變成內容的再創作和再發布者,能為傳播賦能。短視頻傳播參與者不僅有政府部門、主流媒體、短視頻平臺,還包括社會公眾。
在短視頻時代,公眾深度參與短視頻傳播。制作與傳播短視頻的技術能力,從視頻中獲取有效信息的知識獲取能力,利用短視頻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這些都成了公眾合理有效使用短視頻傳播的內在要求。視覺媒介素養是一種對視覺信息進行閱讀、認知、共情、再創作和互動交流的綜合運用能力。南京師范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將其定義為“利用視覺感知信息,培養一種以視覺感知為起點,借助信息工具理解與生成信息、使用媒介來傳播信息,并對媒介所產生和傳遞的信息進行分析、選擇、評價和創建的能力。”[2]本文認為,短視頻傳播語境下,視覺媒介素養體現為人在對短視頻進行視覺觀察、視覺理解、視覺思維、視覺學習、視覺創造、視覺交流和表達等過程中的內在修養與外在表現,也包括對短視頻傳播的控制、運營、引導等方面的應對和處理的能力和水平。
短視頻傳播迅速發展,暴露出的內容虛假、傳播倫理失范、對流量的盲目追求、大數據殺熟、無效或不良信息推送等問題,反映出的是作為短視頻傳播各方參與者的媒介素養的缺失。短視頻傳播效能的提升,放大了這些問題所帶來的不良效應,嚴重影響了短視頻傳播的健康發展。短視頻傳播語境下,如何有效提升公眾視覺媒介素養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二、公眾視覺媒介素養的構成
短視頻時代,信息傳播多以短視頻為載體。社會公眾參與短視頻的拍攝、編輯、壓縮、上載、播放、反饋、互動、再創作等傳播過程。公眾視覺媒介素養是公眾合理有效使用短視頻傳播的內在要求。提升公眾視覺媒介素養,可以從視頻意識、視頻知識、視頻能力、視頻倫理四個方面來加強。
(一)視頻意識
首先,短視頻融合了聲音、文字、圖像等多種傳播媒介的優點,具有對社會現實更加有力地再現和信息傳播能力。作為參與短視頻傳播的社會公眾,需要具有較強的視頻意識,更好地實現對社會現實的再現與傳播,構建媒介現實。
其次,短視頻傳播形式靈活、內容豐富,與現實生活結合緊密。通過短視頻向大眾充分展現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不可避免地,生活中的一些假、惡、丑現象也通過短視頻表現出來。這就要求社會公眾必須對所瀏覽的短視頻擁有自覺的批判意識。對短視頻所呈現的內容能夠辨識真假、判定價值高低,具備對短視頻中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
再次,短視頻對社會現實的碎片化呈現、沉浸式瀏覽體驗高度迎合了社會公眾的生活節奏與生活狀態。受眾花費在短視頻上的時間過長,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生理及心理問題。作為短視頻的使用者,社會公眾應自覺控制沉浸式使用短視頻的時間。對短視頻所呈現出的碎片化畫面,公眾更要有自己的批判意識與綜合意識,不從信息碎片化的畫面出發來隨意判斷,而應善于結合多方信息作出合理、正確判斷。
(二)視頻知識
短視頻傳播在再現現實、傳播信息時,主要是通過視頻來呈現,文字、聲音作為重要的輔助因素也發揮著作用。社會公眾合理有效地使用這種融合型傳播媒介,需要具備相關知識。
首先,社會公眾應了解掌握視頻格式、編碼、解碼等視頻基礎知識。不同的幀速率對應著不同的呈現效果。不同的短視頻平臺、不同的接收與播放終端往往對視頻格式有著自己的要求。社會公眾需要對此有較為熟練的掌握。
其次,為更好地利用短視頻傳播形式,公眾還需要對視頻的表現能力有充分的認知。不同的構圖、景別、色彩,不同的音樂風格、不同的字體及文字表述等,綜合起來可以塑造出千差萬別的視頻場景。
(三)視頻技能
技術作為媒介發展的基礎性變革及支撐力量,對短視頻傳播的影響深遠。作為短視頻傳播媒介使用者的社會公眾,需要掌握相關技能。
首先,公眾應具有基礎的視頻拍攝、剪輯、分享、發布能力。短視頻傳播崛起之前,視頻制作、剪輯、發布等對普通人而言還十分困難。隨著剪映、快影等各類剪輯軟件的智能化,以及AR、VR、XR技術賦能,短視頻的制作、剪輯、分享、發布目前對公眾已十分友好。
其次,公眾應具有較強的短視頻網絡傳播能力。短視頻制作門檻低,從制作到發布這一流程成熟,但要想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公眾還需要具有較強的網絡傳播能力。公眾需要對作品發送終端、發布網絡、接收終端等較為熟悉,能夠了解并處理常見網絡及硬件故障。
(四)視頻倫理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為了獲取流量,短視頻傳播內容泥沙俱下,制作手段花樣百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短視頻傳播也不是個體肆意的宣泄表達。短視頻傳播受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序良俗等約束和規范。作為短視頻生產者與傳播者的社會公眾,需要自覺培養視頻倫理規范意識。在短視頻的制作、分享、發布中,自覺做到不違背國家法律法規、不違背社會道德、不侵犯公民合法權益,[3]維護網絡空間的健康和諧。
三、公眾視覺媒介素養提升路徑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構建短視頻傳播發展保障體系
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了《網絡安全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互聯網空間治理正有序、和諧發展。行業協會制定規范準則,堅持短視頻平臺先審后播。工信部等相關部門通過監管和治理引導公眾提升視覺媒介素養。隨著視頻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法律法規需要跟上相關產業和業態發展節奏,為短視頻傳播發展構建保障體系。
(二)主流媒體率先垂范,引導短視頻傳播良性發展
大眾傳播時代,傳統主流媒體牢牢占據社會傳播優勢地位,積淀了雄厚的技術和人才實力。網絡媒介崛起之后,傳統主流媒體因勢利導,運用自身優勢地位進行網絡化轉型,整合資源,形成融媒體發展格局,在輿論導向、價值觀引領等方面發揮著主陣地作用。據統計,抖音人民日報官方賬號粉絲數1.7億;央視新聞官方抖音號粉絲數1.6億,分列抖音媒體號前兩位。[4]官方主流媒體憑借短視頻內容的信度、制作水準、融媒體引流、官媒的公信力等諸多優勢因素,提升了傳播力和影響力。
(三)短視頻平臺嚴格把關,保障短視頻內容規范傳播
短視頻平臺作為短視頻傳播的主要渠道,處在短視頻傳播的入口、出口的重要位置。短視頻平臺需要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做好短視頻的規范傳播。研究顯示,短視頻平臺社會責任越高,其用戶的忠誠度也就越高,二者呈現正向關系。[5]
在短視頻的傳播格局中,短視頻平臺具有工具屬性(為用戶提供有效的視頻制作、傳播、分享工具及穩定運行的平臺)、內容屬性(呈現豐富的短視頻內容,協助用戶接收、制作、分享短視頻內容,并對內容進行有效監管、引導)、社交屬性(提供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社交空間,通過點贊、評論、轉發等功能設置,為用戶拓展社交空間提供有效幫助)。三種屬性的有效發揮,離不開短視頻平臺堅守自身社會責任。短視頻平臺需要充分利用技術優勢,進行內容甄別、規范、篩選,對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違背社會公序良俗、侵害公眾合法權益等內容進行屏蔽、刪除。對違反平臺規定、違反法律法規的用戶實行禁播、封號等,引導用戶提升自身媒介素養。
(四)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在實踐中提升視覺媒介素養
近年來,借助于網絡與社會現實生活的深度融合,短視頻與現實的結合越發緊密。公眾更多利用短視頻記錄生活、表達觀點、宣泄情緒、開展社交,乃至開展平臺帶貨、網絡購物、金融活動等。網絡視頻平臺通過虛擬影視物料共享、虛擬場景再現等技術與制作流程創新,降低短視頻制作技術難度,降低制作成本,持續加強優質內容供給,構建良好內容生態,推動行業降本增效,吸引更多社會公眾參與。
近年來,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平臺持續深耕電商領域,將用戶流量轉化為商業價值。快手利用“達人探店”吸引流量,在石家莊、青島、哈爾濱等城市實行市場下沉、重點突破,提速布局本地生活業務。抖音以餐飲美食切入,逐步完善本地生活業務架構,陸續推出本地生活分類、吃喝玩樂榜等多元入口,結合地圖定位、算法推薦,吸引用戶消費。2023年初,抖音生活服務覆蓋城市已超370個,合作門店超100萬家,幫助超過28萬個中小商家實現營收增長。[6]短視頻平臺在商業上的深耕與本地生活領域的布局,帶來商家和用戶數量和素養的提升。
2023年3月,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在網絡視頻平臺上成功出圈,圈粉無數。蚌埠“珍珠女”、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雕因視頻傳播出圈。淄博市2023年1月至5月累計直播場次47833場,拉動當地1288家燒烤經營業戶從3月起每月接待約400萬人,住宿和餐飲業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7]公眾自發或自覺維護城市視覺形象,傳播地域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交通指揮、市場管理等內容進入視頻鏡頭,成為城市視覺形象的組成部分。
(五)引導公眾需求導向,打破信息繭房
短視頻因其“短”,內容呈碎片化,更具嵌入式傳播效能。公眾使用短視頻的需求從傳統的獲取信息發展到情感維系、社會交往、生活服務等方面。短視頻平臺商業化發展需求引導并激發公眾參與短視頻創作的熱情,而電商平臺的高體驗性又促進了短視頻傳播的發展。平臺為吸引公眾,通過算法,推送受眾偏好的內容,形成過濾氣泡效應,限制了公眾獲取信息的廣度和認知面。而公眾受偏好影響,習慣性關注喜好視頻,在網絡算法的雙重影響下,形成信息繭房,習慣成癮,導致短視頻成為“殺時利器”。權威數據顯示,2023年,短視頻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151分鐘,且用戶黏性最高。[8]調查數據顯示,一些人會連續數小時觀看“修驢蹄”短視頻。提升公眾視覺媒介素養,不僅要規范平臺算法推薦,加強監管,更要引導公眾以需求為導向,發揮短視頻傳播工具屬性,減少重復、無效信息的觀留時間,拓寬信息來源,打破信息繭房,提升視覺媒體傳播效能。
四、結語
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的融合型傳播媒介,伴隨著網絡媒體發展的數據化、智能化、移動化而高速發展。[9]其對聲音、文字、圖像等傳播介質的融合運用,也對其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素養要求。作為短視頻傳播媒介的使用者,公眾需要關注并不斷提升視覺媒介素養。
注釋:
[1]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2]張舒予,趙麗,周靈.視覺——媒介信息素養:新綜合性素養的概念提出與教育實踐[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1,33(06):32-39.
[3]新華網,新華網評:守住“七條底線”是每個網民責任-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EB/OL].[2022/10/5].http://www.cac.gov.cn/2014-03/04/c_126218603.htm.
[4]人民日報的抖音 - 抖音 (douyin.com), 央視新聞的抖音 - 抖音 (douyin.com)[EB/OL].2024-3-15.
[5]王朝陽.短視頻平臺社會責任對用戶忠誠度的影響研究[D].廣州大學,2021.
[6]抖音《2022抖音生活服務數據報告》[EB/OL].[2023/1/3],https://mp.weixin.qq.com/s/YZcVsodEVLwKd9Y4HB8B5g,2023-1-3.
[7]成琪.淄博應“烤”[EB/OL].中國經濟網.[2023/6/5].http://www.ce.cn/culture/gd/202306/05/t20230605_38576304.shtml.
[8]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R].中國網絡視聽服務協會,2024-3-27.
[9]李良榮.網絡與新媒體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9-33.
(作者單位:上海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劉純友